論《五經(jīng)正義》的經(jīng)學史與詩學史意義
本文選題:《五經(jīng)正義》 切入點:經(jīng)學史 出處:《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4期
【摘要】:《五經(jīng)正義》出現(xiàn)于唐代經(jīng)學與詩學不斷發(fā)展的時期,對經(jīng)學和詩學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于經(jīng)學史而言,《五經(jīng)正義》表明了帝王的治國態(tài)度,統(tǒng)一了經(jīng)學文本,促進了禮儀文化的建設,大開儒學風雅門庭。于詩學史而言,《五經(jīng)正義》中的"抒憤說"及興象理論影響了后來的"不平則鳴"和唐代詩歌興象玲瓏的美學底蘊之生成。同時,《五經(jīng)正義》既兼采詩人之個性與價值,又在經(jīng)義內(nèi)涵中增強了唐代詩歌中的時空意識、人生擔當以及永恒與流逝之間難以消解的緊張感。
[Abstract]:"Justice of the five Classics" appeared in the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 classics and poetics in the Tang Dynast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 classics and poetics. In terms of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 studies, the "Justice of the five Classics" shows the emperor's attitude towards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unifies the texts of Confucian classics.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etiquette culture, In the history of poetics, the theory of "expressing indignation" in the "Justice of the five Classics" and the theory of exhilaration influenced the formation of the aesthetic details of the later "rustling" and the exquisite exhilaration of Tang poetry. At the same time, < Justice of the five Classics. The personality and value of both the poet and the poet, It also strengthens the sense of time and space in Tang Dynasty poetry, the life bearing and the tension between eternity and passage.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唐代經(jīng)學對詩學發(fā)展影響研究”(XSP17YBZC119)
【分類號】:I20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喬東義;;論孔穎達對儒家詩學的演繹[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黃貞權;;《毛詩正義》與唐代詩學[J];船山學刊;2010年02期
3 楊乃喬;李麗琴;;唐代經(jīng)學闡釋學與兩種文學觀念的悖立——兼論《五經(jīng)正義》的闡釋學方法與原則[J];學術月刊;2009年04期
4 劉順;;《周易正義》對唐詩的影響[J];江淮論壇;2007年05期
5 張國剛;略論唐代學術史的時代特征[J];史學月刊;2003年06期
6 鄧國光;;唐代詩論抉原:孔穎達詩學[J];唐代文學研究;1998年00期
7 楊向奎;;唐宋時代的}撗枷搿獇摰鋺宋、十三}撜宓萬韘乃枷胩逑礫J];文史哲;1958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鏈鈺;;論《五經(jīng)正義》的經(jīng)學史與詩學史意義[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4期
2 康懷遠;;李白明月意識的易學解讀——易解李白芻議之三[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05期
3 苗貝貝;;論《五經(jīng)正義》中孔穎達的文學思想[J];閩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年03期
4 陳維;;“兩唐書”文苑與儒林的歷史書寫及其關系[J];中州學刊;2015年03期
5 佟大群;;論唐代的文獻辨?zhèn)闻c官方學術——以《孝經(jīng)》孔、鄭注真?zhèn)沃q為中心[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6期
6 潘鏈鈺;;唐代經(jīng)學與詩學關系初探[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7 何等紅;潘妍;;文選學致用性問題摭談[J];昭通學院學報;2013年Z1期
8 黃貞權;;三十年來《毛詩正義》文藝思想研究述略[J];貴州文史叢刊;2013年02期
9 劉順;;鄭《箋》、孔《疏》與朱熹《詩集傳》“興”論略析[J];廣西社會科學;2012年02期
10 劉順;;《五經(jīng)正義》詩學思想簡論[J];船山學刊;2011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喬東義;;孔穎達儒學思想的異質(zhì)性考論[J];學術月刊;2007年06期
2 鄭志強;;《詩經(jīng)》“六詩”新考[J];中州學刊;2006年06期
3 周泉根;;西周禮樂文明之詩樂關系辨[J];南都學壇;2006年02期
4 徐正英;先秦至唐代比興說述論[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5 王海英;孔穎達《五經(jīng)正義》與唐代文論[J];中國文學研究;2001年02期
6 高林廣;《五經(jīng)正義》詩樂思想管窺[J];內(nèi)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竇秀艷;杜中新;;《五經(jīng)正義》與“爾雅學”研究[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蘆珊珊;;《五經(jīng)正義》追求統(tǒng)一的編輯思想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9期
3 鐘明立;《五經(jīng)正義》的“對文”和“散文”[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4 王海英;孔穎達《五經(jīng)正義》與唐代文論[J];中國文學研究;2001年02期
5 安敏;;孔穎達主編《五經(jīng)正義》的個人準備[J];陰山學刊;2009年02期
6 楊乃喬;李麗琴;;唐代經(jīng)學闡釋學與兩種文學觀念的悖立——兼論《五經(jīng)正義》的闡釋學方法與原則[J];學術月刊;2009年04期
7 王雁;;孔穎達與《五經(jīng)正義》[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7年12期
8 馬萃澤;;《五經(jīng)正義》引《說文》考[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9 張立兵;;顏師古與《五經(jīng)正義》的編撰發(fā)微[J];孔子研究;2013年05期
10 曾貽芬;;唐人注釋書名著三種[J];史學史研究;199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孫培青;;試論唐代《五經(jīng)正義》編寫的歷史經(jīng)驗[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天津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張永路;文本、思想與方法:經(jīng)學史研究三要素[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雁;孔穎達《五經(jīng)正義》訓詁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孫福國;《五經(jīng)正義》引《說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829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682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