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中國文學論文 >

泰山形象的流衍——以泰山賦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18-03-25 00:31

  本文選題:泰山賦 切入點:辭賦 出處:《學習與探索》2017年11期


【摘要】:自漢代開始,泰山崇高巍峨的莊嚴形象,封禪大典恢弘威儀的皇家氣魄與賦體文學恢弘俯仰、鋪張揚厲的文體特征完美結(jié)合,成為族群、國家、政權(quán)、文化認同的象征。元代之前,泰山形象處在神本位與政本位象征的流衍交融與離合之中;唐宋元明清,泰山形象呈現(xiàn)由"中華正朔"或"華夏正朔"的國家正統(tǒng)形象到國家正統(tǒng)形象的逐漸消解與轉(zhuǎn)移的趨向;明清兩代的泰山形象則于膠著板滯踵事增華的神圣化描寫中平添了靈活生動的平民氣質(zhì)。
[Abstract]:Since the Han Dynasty, the lofty and majestic stately image of Mount Tai, the royal spirit of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Zen ceremony and the majestic literature of the Fu style have become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the ethnic group, the state, and the political power. Before the Yuan Dynasty, the image of Mount Tai was in the flow of the symbol of God standard and political standard in the process of fusion and separation; Tang,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image of Taishan shows the trend from the national orthodox image of "China Zhengshuo" or "Huaxia Zhengshuo" to the national orthodox image. The images of Taishan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dded flexible and vivid civilian temperament to the consecrated description.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文學院;山東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人文學院;
【分類號】:I207.2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關(guān)碩;;我國唐代賦體文學中的傳統(tǒng)體育文化研究[J];語文建設(shè);2013年26期

2 趙雙瑩;;賦體文學的起源與流變[J];考試與招生;2013年02期

3 侯立兵,劉夢初;賦體文學分類的歷史考察[J];廣西社會科學;2004年01期

4 張麗杰;;關(guān)于賦體文學起源問題的思考[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李小平;;賦體文學與作者自稱“子”[J];寫作;2010年13期

6 劉濤;;20世紀中國古代賦體文學研究之進程述論[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03期

7 劉濤;;20世紀中國賦體文學研究之進程述論[J];唐山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8 康學偉;簡論中國賦體文學的發(fā)展[J];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1988年03期

9 李希運;;賦體文學起源論辨[J];唐都學刊;1991年01期

10 李緒武;;賦體文學的創(chuàng)作與批評[J];臨沂師專學報;199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侯立兵;;都邑賦:傳統(tǒng)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A];城市化進程中的文化建設(shè)——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首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方銘;賦的內(nèi)涵與外延[N];光明日報;2004年

2 施亮;辭賦的文學品嘗[N];北京日報;2014年

3 湘潭大學 趙成林;“賦者古詩之流”說略[N];光明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孫旭輝;山水賦生成史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牟翔;明清前海賦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2 羅曉茜;漢魏六朝賦體文學創(chuàng)作論探微[D];湖北師范學院;2011年

3 許欣;楚漢騷體及賦體文學創(chuàng)作與賦體文學的體用獨特性問題研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4 董小芹;荀賦源流價值及其影響[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5 劉立鑫;明清海賦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166076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66076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b139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