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中國文學論文 >

宋代詠物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03 03:01

  本文關鍵詞:宋代詠物賦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宋代 詠物賦 題材 主題 藝術特色 價值


【摘要】:賦是中國極具特色的文學體裁,在文學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詠物賦作為賦的一個種類,也經(jīng)過了漫長的發(fā)展歷程。本文在燦若星河的賦史長河中,選取宋代詠物賦作為研究對象,加以研究。本文分三章進行論述。第一章為宋代詠物賦的創(chuàng)作題材。第一節(jié)為宋代詠物賦的題材,明確本文的研究范圍為詠植物類賦、動物類賦和生產(chǎn)生活用品類賦三大部分。第二節(jié)為宋代詠物賦的題材新變。本節(jié)論述了宋代詠物賦的題材選擇具有多樣化和“俗化”的特點,并對這兩個特點的成因進行了分析。第二章為宋代詠物賦的主題。第一節(jié)為歌頌功德類詠物賦,宋代在統(tǒng)一了戰(zhàn)亂之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發(fā)展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內(nèi),創(chuàng)作了較多了歌頌功德類的詠物賦。第二節(jié)為托物言志類詠物賦。一切景語皆情語,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身世背景,當他們被眼前的景物所感染時,就會在事物上寄托自己的情感,托物言志。第三節(jié)為詠物說理類詠物賦。宋代是理學主導的時代,崇尚說理是這個時代最顯著的特征,他們有的言老莊之理,有的言生命之理,各抒己見,百花齊放。第四節(jié)為諷刺小人抒發(fā)愛國情感類詠物賦。宋代黨爭激烈,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之下,稍不留心就會引火燒身,因此,宋代作家往往在作品中委婉表達自己對社會的不滿,在針砭時弊的同時也表達自己對于祖國的熱愛。第三章為宋代詠物賦的藝術特色。第一節(jié)為宋代詠物賦“以文為賦”的創(chuàng)作手法,探討以文為賦手法在宋代詠物賦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第二節(jié)為宋代詠物賦“以才學為賦”的創(chuàng)作傾向,探討宋人的才學意識在詠物賦中的具體表現(xiàn)。第三節(jié)為宋代詠物賦風格由駢儷走向理性內(nèi)斂的過程。在宋代三百二十年的歷史中,詠物賦的風格隨著時間的發(fā)展而變化,宋初詠物賦繼承了五代時期的文風,具有駢儷的特點,北宋中期在歐陽修的倡導之下,詠物賦的風格趨向散文化。北宋后期,由于蘇軾等作家對于辭賦境界的開辟,完成了宋代文賦的建構。到了南宋時期賦家致力于“理趣”的創(chuàng)造,賦風呈現(xiàn)出了比較強烈的說理特色,使宋賦藝術達到嫻熟。
【關鍵詞】:宋代 詠物賦 題材 主題 藝術特色 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22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緒論8-11
  • 第一章 宋代詠物賦的創(chuàng)作題材11-21
  • 第一節(jié) 宋代詠物賦的題材構成11-15
  • 第二節(jié) 宋代詠物賦的題材新變15-21
  • 第二章 宋代詠物賦主題21-36
  • 第一節(jié) 歌功頌德之賦21-23
  • 第二節(jié) 托物言志之賦23-30
  • 第三節(jié) 詠物說理之賦30-34
  • 第四節(jié) 諷刺小人抒發(fā)愛國情感之賦34-36
  • 第三章 宋代詠物賦的藝術特色36-43
  • 第一節(jié)“以文為賦”的創(chuàng)作手法36-38
  • 第二節(jié)“以才學為賦”的創(chuàng)作傾向38-40
  • 第三節(jié) 由駢儷到理性內(nèi)斂的創(chuàng)作風格40-43
  • 結語43-45
  • 參考文獻45-48
  • 后記48-49
  • 個人簡歷49-50
  • 在學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及著作情況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從祥;從情與物之關系看漢代詠物賦的嬗變[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章滄授;;大罩天地之表 細入毫纖之內(nèi)——論晉代詠物賦[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2年01期

3 韓高年;漢代四言詠物賦源流新探[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4 譚家健;六朝唐宋同題詠物賦蠡測[J];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5 李宇林;淺論唐代詠物賦[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6 林天祥;論北宋詠物賦的借物言理[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7 李莉;;“天人合一”思想對漢代詠物賦的影響[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8 章滄授;論漢代詠物賦[J];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04期

9 陳春保;漢代詠物賦的模式及其變遷[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10 于浴賢;論六朝詠物賦之繁榮[J];漳州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許東海;;論李、杜詠物賦之特色及其異同(下)[A];中國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2 許東海;;論李、杜詠物賦之特色及其異同(上)[A];中國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段靜晗;唐代詠物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年

2 韓文達;宋代詠物賦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5年

3 張毛毛;魏晉詠物賦的生態(tài)美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莉;論漢代詠物賦的天人合一思想[D];安徽大學;2006年

5 鮑恩洋;六朝詠物賦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6 蔚鵬芹;晚唐詠物賦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7 魯維娜;唐前西北賦與西北[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范智慧;昆蟲賦研究[D];溫州大學;2011年

9 史春艷;宋祁辭賦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10 劉少帥;鮑照賦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13431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3431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bae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