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互文性視域下《臺灣文學史》的編撰與解讀
本文關(guān)鍵詞:文化互文性視域下《臺灣文學史》的編撰與解讀
【摘要】:臺灣地區(qū)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復雜的歷史沿革,其文學形成發(fā)展過程中受到不同來源、不同層次的文化元素的影響。從文化互文性視域編撰與解讀臺灣文學史,能夠更為清晰地展示各種文化元素如何作用于臺灣文學。劉登翰、莊明萱主編的《臺灣文學史》作為臺灣文學史類著作中的翹楚,將臺灣文學中最主要的三種文化基因原住民族文化、中原文化、外來文化之間碰撞、對抗、融合與互補等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進行了細致的梳理,關(guān)注不同文化元素之間的互相影響,尤其重視大陸文學與臺灣文學的雙向交流。這使得《臺灣文學史》在初版完成二十余年后,仍具有獨到的學術(shù)價值與參考意義。
【作者單位】: 廈門理工學院漢語國際教育系;
【關(guān)鍵詞】: 文化互文性 臺灣文學史 臺灣
【基金】: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A類):文化互文視域下兩岸學者對臺灣古典文學史(1651-1945)撰述的比較研究(JA13230S)
【分類號】:I209.9
【正文快照】: 20世紀60年代法國符號學家茱莉亞·克里斯蒂娃首次提出“互文性”的概念。她認為文本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任何文本的形成都是對其他文本進行接收和轉(zhuǎn)換,文本會受同時代的文本和先前的文本的影響和制約。簡言之,任何文本不可能脫離其他本文獨立存在。盡管“互文性”最初是作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俊;拓展·發(fā)現(xiàn)·提升──2000年大陸的臺灣文學研究綜述[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1年02期
2 李詮林,倪金華;福建省十·五規(guī)劃課題“日本的臺灣文學研究”及其衍題述要[J];華文文學;2002年05期
3 陳思和;許俊雅和她的臺灣文學研究——《美麗島面面觀》序[J];華文文學;2002年05期
4 沈藝虹;“閩文化與臺灣文學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華文文學;2002年05期
5 劉俊;臺灣文學:語言·精神·歷史[J];讀書;2004年01期
6 錢虹;海峽兩岸的臺灣文學研究[J];學術(shù)研究;2004年08期
7 肖成;90年代以來臺灣文學發(fā)展的新狀況[J];華文文學;2004年05期
8 古遠清;;做一個有個性的臺灣文學研究工作者——臺版《分裂的臺灣文學》后記[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5年04期
9 ;“海峽兩岸臺灣文學史學術(shù)研討會”在廈門舉行[J];華文文學;2005年06期
10 陳茗;;臺灣文學的源頭與兩岸文學互動——讀臺灣學者楊若萍博士《臺灣與大陸文學關(guān)系簡史》[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古遠清;;天南地北的臺灣文學——新世紀臺灣文學的走向[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張羽;;尋找彼岸的視點——臺灣學者對大陸的臺灣文學研究之評論的考察報告[A];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25年慶暨臺灣研究的基礎(chǔ)與前沿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古遠清;;做一個有個性的臺灣文學研究工作者——臺版《分裂的臺灣文學》后記[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5.4)[C];2005年
4 朱雙一;;閩南方言在臺灣文學中的應(yīng)用[A];論閩南文化:第三屆閩南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5年
5 張羽;;臺灣文學史的“鄉(xiāng)土文學”與“本土文學”的研究[A];守望與傳承——第四屆海峽兩岸閩南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王宗法;;臺灣文學創(chuàng)作的中外文化淵源[A];安徽文學論文集(第2集)[C];2004年
7 朱雙一;;臺灣文學“現(xiàn)代性”研究的提出及學術(shù)回顧[A];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25年慶暨臺灣研究的基礎(chǔ)與前沿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張泉;;臺灣文學研究及其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的影響[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shù)前沿論叢(上)[C];2011年
9 朱雙一;;中國新文學思潮脈絡(luò)在當代臺灣的延續(xù)[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計璧瑞;;日據(jù)臺灣的語言殖民和語言運動[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學史研究卷)[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 葉崗;探尋臺灣文學的源頭[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古遠清;臺灣文學身份認同的裂痕[N];文學報;2014年
3 古遠清;臺灣文學:用政治天線接收文學頻道[N];文學報;2014年
4 陳玉;專家學者研討臺灣文學[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5 陳尹荔 林偉犖;我省大學生赴臺開展文學之旅[N];福建日報;2010年
6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雙一;臺灣文學研究也應(yīng)多元化[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7 黃德志 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多元文化視野中的臺灣文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8 福建社科院文學所副研究員 陳舒R,
本文編號:11276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2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