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文學中蕭何形象闡釋與接受研究
本文關鍵詞:歷代文學中蕭何形象闡釋與接受研究
【摘要】:蕭何是西漢一代開國賢相,他擁護劉邦起義,在楚漢戰(zhàn)爭中振撫巴、蜀、關中,保證戰(zhàn)爭人員和物資供應。同時,蕭何眼光獨到,為漢朝尋找到了一位戰(zhàn)無不勝的大將韓信。他雖然沒有親臨前線,但他的功勞仍然位冠群臣。漢朝建立之后,蕭何仍然兢兢業(yè)業(yè),更立社稷,制定律令,使戰(zhàn)亂中的國家逐步走向正軌。蕭何形象首先出現(xiàn)在《史記》中,隨著《史記》的不斷傳播和接受,蕭何形象的接受類型也日漸豐富和立體。本文以歷代文學作品為載體,通過對詩歌、戲劇、變文、話本、小說等文學題材中蕭何形象闡釋和接受類型進行分析,研究蕭何形象的闡釋和接受在不同朝代和不同文學樣式中的特點。共分為三部分:第一章為第一部分,研究史籍中的蕭何形象。《史記》中關于蕭何形象的記載是后世文學作品中蕭何形象闡釋和接受的源頭。《史記》用精煉的語言,刻畫了功勛卓著、眼光獨到的開國賢相蕭何的形象。同時,司馬遷又秉持著“實錄”精神,不虛美不隱惡,如實記錄了漢高祖對功臣蕭何既信任倚重又疑心提防,突出了兩人之間緊張微妙的關系,塑造了一個戰(zhàn)戰(zhàn)兢兢,明哲保身的蕭何形象。《漢書》記載西漢初期的歷史時,對《史記》多有承襲,是對《史記》的第一次深層次地接受。《漢書》對蕭何的記載較《史記》更為詳實,在《史記》的基礎上豐富了蕭何施行仁政的形象,拓展了“治世謀臣”的新的形象接受類型。第二章為第二部分,對歷代作品中蕭何形象闡釋與接受狀況進行總體概述,通過縱向分析與比較,概括出蕭何形象在不同朝代中的接受特點和異同。唐代以前描寫蕭何形象的文學作品很少,只有4首詩歌提到了蕭何事跡,這些詩歌基本上還是圍繞史籍中的蕭何形象進行闡釋。漢朝時就出現(xiàn)了頌揚蕭何制定律令的民歌。西晉陸機的《漢高祖功臣頌》中較為全面地敘述了蕭何的諸多功勛,塑造了一個功臣形象。繼陸機之后做出突破的是隋朝李密,他慨嘆于漢初功臣能夠順應時勢,建功立業(yè),在詩歌中塑造了一個乘勢而為的蕭何形象。唐代和宋代是蕭何形象接受的高峰期,其間涌現(xiàn)出了大量描寫蕭何的作品。唐代作品中塑造的蕭何形象類型增加至10類,并且對類型的闡釋也更加豐富。唐代文人對蕭何“一代賢臣”的形象接受程度最廣,出現(xiàn)了接受主題,同時出現(xiàn)了“否定營建未央宮”“功不如四皓”等反面形象。宋代文學注重議論,在蕭何形象的闡釋和接受中,蕭何與韓信的關系成為關注的重點,形成了“舉薦賢才”與“刻薄寡恩”并存的形象。元明清時期,對蕭何形象的描寫有所減少。在元明清文學中,蕭何的負面形象被刻畫得更加具體。元代出現(xiàn)了“殺戮功臣”“懦弱屈從”兩種新的負面形象類型,明代文學中出現(xiàn)了兩條關于“刀筆吏”形象的記載,認為蕭何出身刀筆吏,無法與儒生相媲美。值得注意的是,元代文人對蕭何“轉運糧餉”的形象接受程度非常廣,形成了突出而鮮明的接受主題。第三、第四兩章為第三部分,運用文體學研究方法,對詩歌、變文、戲劇、話本、小說等不同文學樣式中的蕭何形象進行研究。在詩歌這一題材中,蕭何形象的最廣泛的接受主題是“開國名相”,其次是“慧眼識人”。在詩歌中出現(xiàn)了正反兩方面的蕭何形象,但正面形象的接受程度要遠超過負面形象。在變文中描寫蕭何形象的有唐代變文一部:《捉季布傳文一卷》。戲曲四部:《追韓信》《千金記》《圯橋進履》《賺蒯通》等。變文和戲劇由于文體特點的限制,塑造出的蕭何形象較為單一,或者舉薦賢才,或者匡扶漢室,或者殺戮功臣,一部作品塑造的形象只專注于一個方面,人物形象不夠飽滿。而《西漢演義》中塑造了一個既功勛卓著,舉賢任能,但同時又薄情寡恩,殺戮功臣的蕭何形象,將正反兩方面形象融為一體,充滿張力。
【關鍵詞】:蕭何 文學作品 形象類型 形象闡釋 接受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理工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206.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緒論9-13
- 一、 研究目的與意義9-10
- 二、 研究現(xiàn)狀10-11
- 三、 研究方法11-13
- 第一章 史籍中的蕭何形象13-27
- 第一節(jié) 《史記》中的蕭何形象13-21
- 一、 獨具慧眼識英才13-16
- 二、 才智卓越匡漢室16-18
- 三、 趨利避害保全身18-19
- 四、 太史公評價蕭何19-21
- 第二節(jié) 《漢書》中的蕭何形象21-27
- 一、 眼光長遠 治世謀臣22-24
- 二、 治理關中 施行仁政24-27
- 第二章 歷代文學作品中蕭何形象概述27-39
- 第一節(jié) 唐及唐以前文學作品中蕭何形象闡釋與接受27-32
- 一、 唐前詩人接受蕭何形象概況27-30
- 二、 唐代文學作品中蕭何形象30-32
- 第二節(jié) 宋代文學中蕭何形象的闡釋與接受32-34
- 一、 宋代文學中的蕭何形象32-33
- 二、 宋代文學中蕭何形象特點分析33-34
- 第三節(jié) 元明清文學中蕭何形象的闡釋與接受34-39
- 一、 元明清文學作品中蕭何形象接受概況34-37
- 二、 蕭何形象闡釋與接受特點37-39
- 第三章 歷代詩歌中蕭何形象闡釋與接受39-55
- 第一節(jié) 歷代詩歌中蕭何形象接受概述39-48
- 一、 歷代詩歌中用蕭何典故情況概述39-46
- 二、 歷代詠史詩中蕭何形象概述46-48
- 第二節(jié) 歷代詩歌中蕭何形象48-55
- 一、 開國名相 功業(yè)無雙49-50
- 二、 慧眼識人 舉薦賢才50-51
- 三、 初入關中 收秦圖籍51
- 四、 制定律令 法若畫一51-52
- 五、 營建未央 褒貶不一52
- 六、 君疑臣忠 明哲保身52-53
- 七、 誅殺韓信 寡恩薄情53-55
- 第四章 變文、話本、戲曲、小說中蕭何形象闡釋與接受55-71
- 第一節(jié) 變文和戲曲中蕭何形象的闡釋與接受55-60
- 一、 唐代變文中蕭何形象55-57
- 二、 元明戲曲中蕭何形象57-60
- 第二節(jié) 話本中蕭何形象闡釋與接受60-62
- 第三節(jié) 歷史演義小說中蕭何形象闡釋與接受 ——以《西漢演義》為主62-71
- 一、 西漢歷史演義小說源流63-64
- 二、 《西漢演義》中蕭何形象64-71
- 結語71-73
- 參考文獻73-77
- 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77-79
- 致謝79-8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蕾;;歷代文學作品中的斗草之戲[J];古典文學知識;2012年02期
2 曾大興;中國歷代文學家的地理分布——兼談文學的地域性[J];學術月刊;2003年09期
3 王禮培;;歷代文學統(tǒng)系[J];船山學報;1933年02期
4 張滌華;歷代文學總集選介(續(xù)二)[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年04期
5 張滌華;;歷代文學總集說略[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1期
6 鄧祝仁;桂林歷代文學創(chuàng)作漫說[J];南方文壇;1993年05期
7 方寶璋,孫曉琛;福建地方歷代文學述略[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8 胡建次;中國歷代文學紀事的承傳[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9 秦良;;《江西歷代文學藝術家大全》作家生卒年補遺[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版);1992年04期
10 ;先秦文化與中國歷代文學研討會在山西晉城舉行[J];詩經研究叢刊;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先秦文化與中國歷代文學研討會在山西晉城舉行[A];詩經研究叢刊(第七輯)[C];2004年
2 何峰;;編寫《藏族歷代文學作品選》一書的體會[A];社會科學研究及管理工作經驗文集[C];199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伍立楊;國學有國學的種屬[N];天水日報;2006年
2 華南師大人文學院教授 欒棟;中國歷代文學隱秀史論要略[N];光明日報;2001年
3 伍立楊;國學有國學的種屬[N];中國經濟時報;2005年
4 鳳彩;吹盡黃沙始到金[N];中國機電日報;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婷;歷代文學中蕭何形象闡釋與接受研究[D];陜西理工學院;2016年
,本文編號:10299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29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