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視野下英語世界對《紅樓夢》中女性形象的歷時性闡釋
本文關鍵詞:女性主義視野下英語世界對《紅樓夢》中女性形象的歷時性闡釋
【摘要】:《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十九世紀初就已踏上西行之旅,被譯介往海外!凹t學”早已不僅僅局限在中國,而成為了一門世界性的學問?v觀英語世界的《紅樓夢》研究,它經(jīng)歷了由濫觴、發(fā)展到興盛三個階段。英語世界的紅學研究由于其異質文化語境,明顯區(qū)別于國內紅學。英語紅學不熱衷于作者家世探佚、版本源流考證等非文學因素,而更多地將《紅樓夢》作為一部文學作品,置身于西方文藝理論的框架下進行分析與闡釋,屬于典型的文學批評范疇。《紅樓夢》細膩生動地塑造了眾多美好的女性形象,不少人認為它是一部關于女性的故事,在英語世界它也被認為是一部具有女性主義萌芽的超越時代的小說,因此,英語世界中不少論著都運用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來分析和闡釋《紅樓夢》中的女性形象。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誕生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它是西方女權主義運動高漲并深入到文學領域的成果,旨在揭露女性社會地位的不平等和建立女性自我意識,要求以一種女性視覺對文學作品進行全新的解讀,對男性文學歪曲婦女形象的行為進行猛烈批判。本文首先對英語世界不同時期關于《紅樓夢》女性形象的論著進行了一個歷時性梳理,分析了在西方女性主義視野下英語世界對這些女性形象的闡釋,包括早期淺顯的解讀、女性悲劇形象的分析以及后來在女性主義批評指導下的女性閱讀、雌雄同體、女性反抗精神和女性優(yōu)勢等視角。接著,本文歸納分析了英語世界對《紅樓夢》一書中女性形象的誤讀。部分英語世界的論著解讀紅樓女性時落入了類型化的窠臼,如把王熙鳳簡單地定義為潑婦,對于某些女性的解讀過于片面,還呈現(xiàn)出濫用女性主義批評的現(xiàn)象。最后,本文探討了這些誤讀背后的原因。一是由于教育背景、文化和語言等障礙,西方學者缺乏對中國傳統(tǒng)和中國文化的系統(tǒng)性了解;二是西方人的自我優(yōu)越感,讓其潛意識里會保持西方在道德和文化上的權威地位從而貶低中國女性和中國文化;三是對西方文藝理論的生搬硬套,造成了他們牽強附會的分析與闡釋。通過這些對英語世界關于《紅樓夢》女性形象研究的歷時性梳理與歸納分析,本文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豐富紅學研究的范疇,同時,通過分析世界紅學研究的視界和方法,以期為國內紅學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女性主義 《紅樓夢》 女性形象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207.411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8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4
- 1.1.1 Brief Introduction of Hong Lou Meng11-12
- 1.1.2 Briefing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12-14
- 1.2 Literature Review14-16
- 1.2.1 Previous Studies on Hong Lou Meng in English World14-15
- 1.2.2 Previous Studies on Female Characters in Hong Lou Meng15-16
- 1.3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6-17
- 1.4 General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7-18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BASIS:FEMINIST LITERARY THEORY18-27
- 2.1 Brief introduction of Feminism18-20
- 2.1.1 Definition and Origin of Feminism18-19
- 2.1.2 Three Historical Period of Feminist Movements19-20
- 2.2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20-27
- 2.2.1 Unequal Female Status and Female Self-consciousness20-22
- 2.2.2 Distortion of Female Images in Patriarchal Society22-24
- 2.2.3 Women Reading Perspective24-25
- 2.2.4 Androgyny Perspective25-27
- CHAPTER THREE DIACHRONIC INTERPRETATION OF FEMALE IMAGES OFHONG LOU MENG IN ENGLISH WORLD27-44
- 3.1 From 1960s-1970s:Superficial Studies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Hong Lou Meng28-32
- 3.1.1 Bodily Form Focus:Women Characters Analysis28-29
- 3.1.2 Praise of Baochai and Criticism of Daiyu29-31
- 3.1.3 Portrait of Special Figure:Liu Laolao31-32
- 3.2 Multi Perspectives in the 1980s:Studies on Female Characters in Hong Lou Meng32-38
- 3.2.1 Analysis of Lin Daiyu's Tragic Personalities32-33
- 3.2.2 Subversion of Patriarchy under Feminism Perspective33-34
- 3.2.3 Description of Maids and Servants in Hong Lou Meng34-36
- 3.2.4 A Woman Reading:Lin Daiyu under the Patriarchal Society---Cui Yingying in Lin Daiyu's eyes36-38
- 3.3 Since the 1990s:Wide Application of Feminist Theory38-44
- 3.3.1 Androgyny Vision in Hong Lou Meng38-39
- 3.3.2 Women Warriors:The Threat to Patriarchy39-41
- 3.3.3 Female Superiority Through Mystic Discourse41-42
- 3.3.4 Twelve Beauties of Jingling:Tragic lives of feudal women42-44
- CHAPTER FOUR MISREADING OF FEMALE FIGURES IN HONG LOU MENGIN ENGLISH WORLD44-55
- 4.1 One-sided and Stereotyped Interpretations of Female Figures44-49
- 4.1.1 Superficial and One-sided Interpretations of Some Chief Female Characters45-46
- 4.1.2 Shrew:Stereotyped Image of Wang Xifeng46-48
- 4.1.3 Polluted Women:Twisted and Alienated Images of Married Women in Hong Lou Meng48-49
- 4.2 Over-interpretations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49-52
- 4.2.1 Andrew Plaks' Analysis of Women Characters in Hong Lou Meng50-51
- 4.2.2 Over-interpretation of Feminist Theory in Analysis of Hong Lou Meng51-52
- 4.3 Reasons of the Misreading52-55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5-57
- 5.1 Findings55-56
- 5.2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56-57
- BIBLIOGRAPHY57-61
- ACKNOWLEDGEMENTS61-62
-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MA STUDIES6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超英;澳大利亞:英語世界中的新華人文學——一個概略的考察[J];華文文學;2001年01期
2 郭建玲;;異域的眼光:《兄弟》在英語世界的翻譯與接受[J];文藝爭鳴;2010年23期
3 韓周琨;;近五十年李清照詞在英語世界的譯介述評[J];海外英語;2013年18期
4 吳泉明;李鳳祥;;《英語世界指南》評介[J];辭書研究;1983年05期
5 鄭啟五;;咬文嚼字評譯句——談談《英語世界》的幾個譯句[J];外語與外語教學;1987年05期
6 郭曉春;曹順慶;;楚辭在英語世界的傳播和接受[J];求是學刊;2014年02期
7 王增芹;;以興趣打開通向英語世界的大門[J];文教資料;2007年02期
8 何穎;;《莊子》在英語世界的傳播[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8期
9 張國穎;;色彩繽紛的英語世界——淺析顏色詞的文化內涵[J];科技視界;2012年02期
10 李特夫;;杜甫詩歌在英語世界的傳播——20世紀英語世界主要杜詩英譯專集與英語專著解析[J];杜甫研究學刊;201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曼紐爾·卡斯特爾;牛俊偉;;城市研究的新工具[A];都市文化研究(第8輯)——城市史與城市社會學[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繆青;向英語世界講述中國[N];學習時報;2014年
2 文冀;“出門萬事通特輯”帶你走入簡單的英語世界[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3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王燕;《儒林外史》何以在英語世界姍姍遲來[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4 本報記者 王玉梅;陸建德:讓中國故事風靡英語世界[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2年
5 繆青;向英語世界講述中國改革與發(fā)展的故事[N];學習時報;2010年
6 清華大學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王寧;中國文學如何有效地走向世界?[N];中國藝術報;2010年
7 王芳;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夏令營[N];保健時報;2007年
8 采訪人 曉雪(商報記者);守成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N];中國圖書商報;2013年
9 信仁;“tuhao(土豪)”進入英語世界[N];光明日報;2013年
10 才清 華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英語世界《老子》哲學研究存在三種取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凌雅;學術論文《英語世界<紅樓夢>跨語際旅行的意象流失與人物形象的變形》英譯及翻譯報告[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譚含蜜;女性主義視野下英語世界對《紅樓夢》中女性形象的歷時性闡釋[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3 柯可;模因論視角下《道德經(jīng)》在英語世界的翻譯與傳播[D];武漢科技大學;2012年
4 濮麗雅;莫言作品在英語世界的譯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5 蔣憲芳;《論語》在英語世界的文本旅行[D];廈門大學;2013年
6 楊靜;從模因論看《道德經(jīng)》在英語世界的翻譯和傳播[D];河南大學;2008年
7 盧迪;莫言小說在英語世界的譯介與傳播[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0211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2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