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民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本文關鍵詞:哈薩克民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形象研究 哈薩克民歌 游牧生活 宗教活動 人生禮儀 人神 性別身份 阿吾勒 神話傳說 族名
【摘要】:正人類社會的歷史是由男性與女性共同書寫的歷史,哈薩克族女性作為哈薩克族社會的半邊天,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自己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原始社會關于哈薩克族族源和族名"白天鵝"的神話傳說,原始薩滿宗教活動中承擔作為人神之間"使者"、為人們治病等重要角色女薩滿等等,女性在哈薩克族社會生活、宗教信仰、人生禮儀中擔當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哈薩克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游牧民族,游牧生活的印跡深烙于哈薩克文化的方方面面。哈薩克諺語: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伊犁師范學院藝術學院;
【關鍵詞】: 形象研究;哈薩克民歌;游牧生活;宗教活動;人生禮儀;人神;性別身份;阿吾勒;神話傳說;族名;
【基金】:新疆哈薩克文化與民族現代化研究中心2014年度一般課題“哈薩克民歌與民俗文化關系研究”(項目編號:XJEDU080114C10)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207.7
【正文快照】: 人類社會的歷史是由男性與女性共同書寫的歷史,哈薩克族女性作為哈薩克族社會的半邊天,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自己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原始社會關于哈薩克族族源和族名“白天鵝”的神話傳說,原始薩滿宗教活動中承擔作為人神之間“使者”、為人們治病等重要角色女薩滿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柯惠新;趙靜;鄒玲;陳銳;;奧運背景下的中國人形象研究[J];對外傳播;2009年04期
2 李興陽;;“流動農民”的個人現代性與多重文化體驗——新世紀鄉(xiāng)土電視劇中的“流動農民”形象研究[J];中國電視;2014年01期
3 王利紅;形象研究的意義——評鮑紹霖著《文明的憧憬》[J];史學理論研究;2001年03期
4 吳光輝;;日本的中國形象研究——理論與方法的探索[J];日語教育與日本學;2011年00期
5 鐘新;彭大偉;;馬克林談國家形象的塑造與解讀[J];對外傳播;2012年11期
6 葉小舟;;網絡視頻中的負面富人形象研究[J];數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09年06期
7 張?zhí)K敏;;香港媒體中的天津城市形象研究——基于“核心要素契合度比較法”的分析[J];城市;2011年07期
8 孫曉昕;;文藝復興時期自畫像中的“作坊”與“學院”形象研究[J];美苑;2014年02期
9 崔建勛;;基于文脈視野的區(qū)域旅游形象研究——以河南省旅游形象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10 岑卓妍;;框架理論視野下中美災難片主角形象研究[J];東南傳播;2014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偉;;現代旅游產業(yè)形象研究[A];區(qū)域旅游開發(fā)與嶗山風景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本報記者 孫霞云 潘明 周燕華;塑造[N];中國國門時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石卓林;手機“八仙過!庇螒蛐蜗笱芯縖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胡明玉;明代中后期傳奇中商人形象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5年
3 胡美春;哈薩克斯坦主流媒體報紙上的中國形象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5年
4 薩日娜;關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蒙古小說的形象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5 李雁峰;歷代畫家筆下的鐘馗形象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年
6 劉菲;?思{“約克”世系中的窮白人形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7 鄧麗;后殖民理論視野下《吉姆老爺》中的他者形象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8 崔夢麟;宋元山水畫中的“屋木”形象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5年
9 陳儉葉;唐詩中的將軍形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10 汪秀娟;中國現代小說1920年代中后期青年革命者形象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0103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10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