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述賓結構語義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31 10:20
本文關鍵詞:《墨子》述賓結構語義關系研究
【摘要】:述賓結構是古漢語中一種基本的句法結構,由述語和賓語組合而成。學術界對古漢語語法的深入研究,使述賓結構語義關系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人們逐漸認識到述賓之間復雜多樣的語義關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從專書和斷代的層面研究述賓結構語義關系的成果不多,這不利于考察它在整個漢語史中的發(fā)展狀況。 《墨子》內容豐富,口語性強,是研究先秦漢語的寶貴語料。本文選取戰(zhàn)國后期的著作《墨子》作為語料,采用統(tǒng)計、定量與描述、解釋相結合的方法,總結書中出現(xiàn)的述賓結構語義關系,并進行分類,力求準確合理地描繪出《墨子》一書中述賓結構語義關系的類型、特點等大致情況,從而進一步闡釋先秦時代述賓結構語義關系的發(fā)展概況及發(fā)展趨勢,以期對漢語史專書語法研究作一個補充。全文共分六個部分: 緒論部分介紹本文的選題意義和研究方法、《墨子》的語料價值和研究現(xiàn)狀以及述賓結構語義關系的研究現(xiàn)狀。 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論部分,分為三節(jié)。第一節(jié)簡單介紹述賓結構、述賓結構的基本結構形式及與述補結構的辨析;第二節(jié)述賓結構語義關系方面,從句法理論、漢語自身的意合特點、漢語史及語用方面論述其復雜多樣的原因,并分析述賓結構語義關系與詞類活用的關系;最后第三節(jié)從語用角度闡述語境對述賓語義關系的辨別與制約作用。 第二章對《墨子》中的述語進行描述。《墨子》中述語主要由動詞性述語,名詞、形容詞、數(shù)詞活用而來的述語充當。根據(jù)動詞基本意義的不同,本文把動詞性述語分為動作行為動詞、心理活動動詞、存現(xiàn)動詞、類同動詞、使令動詞、趨止動詞。 第三章對《墨子》中的賓語進行描述。本文主要從賓語的構成成分和賓語的語義類型兩個方面分別進行闡述!赌印分械馁e語由體詞性詞語和謂詞性詞語兩大類構成,賓語的語義角色分為受事、施事、使事等十三類。此外,還對雙賓語進行簡單概述。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點部分,分為兩節(jié)。第一節(jié),根據(jù)述語和賓語結合產生的語義關系,將《墨子》中的述賓結構語義關系分為施受關系、使動關系、意動關系、為動關系、因動關系、對動關系、與動關系、給動關系、以動關系、處動關系、較動關系、處所關系和被動關系十三類,每類又通過具體例子加以分析;第二節(jié),對雙賓語的語義關系進行描述,分為支配關系、使動雙賓結構和為動雙賓結構三類,其中又根據(jù)動詞的語義特征將支配關系分為給予類、教示類、稱謂類、取得類四種,然后分別進行具體闡述。 結語部分通過總結《墨子》述賓結構語義關系的基本情況及述賓結構語義關系的發(fā)展變化及趨勢,得出本文結論:《墨子》述賓結構語義關系種類復雜,支配關系占據(jù)主導地位;用述賓結構表達多種語義關系的情況正在逐漸減少,,動賓結構不斷朝著精細、確定的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墨子 述賓結構 語義關系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31
【目錄】: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緒論9-15
- 第一節(jié) 選題意義和研究方法9-10
- 第二節(jié) 《墨子》及其語言研究10-12
- 第三節(jié) 述賓結構語義關系研究現(xiàn)狀12-15
- 第一章 述賓結構及其語義關系概述15-20
- 第一節(jié) 述賓結構15-16
- 第二節(jié) 述賓結構語義關系16-18
- 第三節(jié) 語境對述賓結構語義關系的影響18-20
- 第二章 《墨子》的述語20-25
- 第一節(jié) 動詞性述語20-23
- 第二節(jié) 名詞、形容詞、數(shù)詞作述語23-25
- 第三章 《墨子》的賓語25-30
- 第一節(jié) 賓語的構成成分25-27
- 第二節(jié) 賓語的語義類型27-30
- 第四章 《墨子》單賓語述賓結構語義關系30-40
- 第五章 《墨子》雙賓語述賓結構語義關系40-43
- 結語43-46
- 參考文獻46-49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著49-50
- 致謝5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桂華;古漢語動賓歧義結構的語義辨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2 尹世英;;試論語境對《論衡》述賓短語的影響[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8期
3 高小方;論古代漢語中“非支配關系的動賓結構”──兼評“動詞的為動用法”說[J];古漢語研究;2000年02期
4 謝質彬;上古漢語中的幾種特殊賓語[J];古漢語研究;2004年03期
5 儲澤祥;從動賓短語的演變情況看漢語句法結構的特點[J];古漢語研究;1998年02期
6 李生信;古漢語特殊述賓關系的思維形式[J];固原師專學報;1997年02期
7 宋玉珂;古漢語動詞的為動用法[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1期
8 石裕慧;古漢語動賓結構中的語義關系[J];湖北三峽學院學報;1996年04期
9 任永軍;;漢語意合問題研究述略[J];漢語學習;2010年03期
10 蕭國政;吳振國;;漢語法特點和漢民族心態(tài)[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郭富強;意合形合的漢英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焦旭;《韓非子》句法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李志軍;先秦漢語雙賓語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7650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76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