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上繪畫與動漫藝術之關系比較
本文選題:架上繪畫 + 動漫藝術; 參考:《藝術百家》2011年S1期
【摘要】:本文通過對架上繪畫與動漫藝術的視覺語言比較,討論架上繪畫與動漫藝術之間在造型手段、色彩表達、畫面構成方式等方面的參照關系。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visual language between frame painting and animation ar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fer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me painting and animation art in the aspects of modeling means, color expression, picture composition and so on.
【作者單位】: 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
【基金】:2010年度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架上繪畫如何提升動漫藝術品質的案例研究”(項目編號:2010J082)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J20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孟國;;海德格爾的“倫理”論題與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2 陳葉斐;;海德格爾存在論語言觀與翻譯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3 王耀華;;對于“技術”本質的現象學反思及可能的未來——海德格爾后期關于“技術”的哲學追問[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6年01期
4 董學文;;“實踐存在論”美學何以可能[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5 劉成才;;向“上”的艱難向“下”的滑行——當代作家精神生態(tài)探討[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6 韓添任;;雕塑藝術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影響[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7 劉旭;;“剝離”與“托載”:幾架、盆盎在盆景審美意蘊生發(fā)中的作用[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8 方曉楓;;讓“后天”永不到來——通過兩部電影解讀科學與人文之間的關系[J];巢湖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岳春梅;張雪梅;李蓉;;藝術審美特征論:“世界”“大地”與“隱秀”——《藝術作品的本源》與《文心雕龍·隱秀》之對話[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梁晶;;詩思比鄰:威廉斯詩歌創(chuàng)作的哲思之旅[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林輝;;當代中國醫(yī)務社工的神貧主義傳承和人文模型——一個倫理學的預設和推理[A];倫理研究(生命倫理學卷·2007-2008)上冊[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呂翔;?屡c批判問題[D];復旦大學;2005年
4 張玉清;明清醫(yī)學再認識[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5 王慶豐;后形而上學時代的辯證法理論[D];吉林大學;2006年
6 武飛;法律解釋:服從抑或創(chuàng)造[D];山東大學;2006年
7 姜佑福;論馬克思與黑格爾“歷史觀念”的基本差別[D];復旦大學;2006年
8 孫磊;行動、倫理與公共空間[D];復旦大學;2006年
9 蔡劍鋒;從抽象個體到現實的個人[D];復旦大學;2006年
10 林光華;魏晉玄學“言意之辨”的詩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艷鳳;海德格爾與莊子美學思想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立瓊;生態(tài)美學視域下的明清經典小說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姜爽;論天然材質特征轉化為綜合繪畫語言的可行性[D];武漢紡織大學;2010年
4 雷斌;中國新詩合法性危機的語境淵源[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朱宇宙;游戲在真實與虛擬的世界[D];南京藝術學院;2005年
6 羅益民;巴赫金未完成性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張汝山;當代時尚模特文化審美透視[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李蘊慧;顛覆與超越[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6年
9 吳波;論伽達默爾解釋學與黑格爾辯證法的關系[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10 魏策策;三島由紀夫的世界[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麗桃;;淺談當代壁畫的借鑒及其觀念[J];美術界;2011年05期
2 錢文艷;;羅伯特·勞申伯格“結合”藝術中的美學[J];藝術教育;2011年07期
3 高嶺;市場情景中藝術作品的價值本質[J];藝術·生活;2005年01期
4 李曉民;;架上繪畫在中國的創(chuàng)新之路[J];文藝評論;2011年07期
5 王軍;;架上繪畫與視覺藝術研究[J];大眾文藝;2011年15期
6 ;王明亮繪畫藝術作品展覽[J];食品與健康;2002年06期
7 王莉娜;;對高校美術教育中創(chuàng)作課程的思考[J];美與時代(中);2011年06期
8 李芳;;再現寫實,似淡猶濃:一種歷久彌新的精神與品格——2011第五屆成都雙年展[J];畫刊;2011年08期
9 高嶺;;市場情景中藝術作品的價值本質[J];藝術.生活;2007年05期
10 王軍;宋力;;中國古代畫論與架上繪畫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封振國;;美麗的形式——談新銳藝術及其存在的當代藝術精神狀態(tài)[A];2005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許超;;淺論實用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與外觀設計保護的關系[A];專利法研究(1996)[C];1996年
3 易建芳;;欲望中的藝術[A];2006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黃心武;;《等郎妹》存在的理由[A];中國戲劇獎·理論評論獎獲獎論文集[C];2009年
5 田靜;;兒童舞蹈作品與素質教育[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6 王維嘉;李志杰;;室外公共場所雕塑作品合理使用辨析[A];2009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知識產權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中國律師知識產權高層論壇論文集(上)[C];2009年
7 劉路喜;;有感而發(fā)[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8 Bruce Allsopp;英若聰;;建筑歷史觀[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三、四輯)[C];1982年
9 梁章賢;;橋梁外貌與環(huán)境[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城市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1987年
10 黃海澄;;藝術的美與真——從扮演楊貴妃的演員增肥說起[A];京劇的歷史、現狀與未來暨京劇學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 劉梓封;藝術現代性之于中國當代架上繪畫的批判與反思[N];美術報;2009年
2 詠梅;皮革造型藝術作品展在首府開展[N];內蒙古日報(漢);2008年
3 鄭麗虹;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在藝術作品里生輝[N];深圳特區(qū)報;2008年
4 蔡武;繼承與創(chuàng)新并舉 不斷推出高水平藝術作品[N];中國文化報;2009年
5 浮云;91幅藝術作品“畫說無錫”[N];無錫日報;2010年
6 記者 郭桂香;以藝術作品展現歷史文化名街風采[N];中國文物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郭人旗 屈菡 李珊珊 于帆;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的、高質量的藝術作品[N];中國文化報;2011年
8 西部著名詩人、詩歌評論家,,陜西省藝術研究所研究員 尚飛鵬;創(chuàng)作貼近生命的藝術作品[N];寶雞日報;2011年
9 記者 李亞男;藝術作品會“自我介紹”[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10 朱其;藝術作品不是制造圖像[N];上海證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昌樹;海德格爾生存論美學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2 歐仕金;存在的真理[D];吉林大學;2008年
3 黃華僑;藝術存在論的爭議及其方法[D];中國美術學院;2009年
4 孫利軍;作為真理性內容的藝術作品[D];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5 金敬姬;藝術—無意識的象征產物[D];中國美術學院;2008年
6 王妍慧;“表現性形式”的歷史呈現[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7 張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袁新;論“文學譯本是‘氣韻生動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9 王麗紅;瞬間的永恒[D];西安美術學院;2009年
10 陳艷;共性·個性·女性[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魯笛;架上繪畫在圖像時代的生存發(fā)展之道[D];湖北美術學院;2011年
2 張俊;架上繪畫的當代意義[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3 李怡;圖像對架上繪畫的“入侵”[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雙;淺談現代綜合影像技術在具象架上繪畫中的應用探索[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曹光明;試論中國當代架上繪畫作品的語言表達方式[D];蘇州大學;2010年
6 曲曉蕊;藝術作品的雙重存在:比厄斯利論藝術的審美性和客觀性[D];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10年
7 余運正;當代架上繪畫語言與觀念的發(fā)展[D];南昌大學;2011年
8 韓雪;藝術材料—超越于時空的前奏與淹沒于時空的休止[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斌;圖像文化與架上繪畫—“繪畫死亡”論辨析[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李修波;信息時代的圖像文化與中國當代架上繪畫[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552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ongmansheji/205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