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動漫形象符號傳播看當代圖像文化的轉向
本文選題:圖像文化 + 符號傳播 ; 參考:《新聞知識》2012年10期
【摘要】:正我們正處于一個文化復制時代,文化產品可以通過大規(guī)模復制的形式進行傳播,書籍可以進行批量印刷,圖像可以進行掃描,影像可以通過電腦無限制地拷貝粘貼。文化的大規(guī)模傳播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人們不再為了得到一本書而浪費大半年的時間去抄寫,即使是一套上千萬字的鴻篇巨著,電腦也可以在幾分鐘之內完成復制。這樣大面積的文化產品復制,對人類社會傳播機制造成了復雜而深遠的影響。本文從符號傳播這個角度入手,探討文化復制時代下動漫形象符號傳播的特點。
[Abstract]:We are in the era of cultural reproduction, cultural products can be spread through large-scale copying, books can be mass-printed, images can be scanned, and images can be copied and pasted through computers without restriction. The mass spread of cultur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times, and people no longer waste more than half a year copying to get a book, even if it is a monumental work of ten million words. The computer can also be copied in a few minutes. Such a large area of cultural products replication, human social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caused a complex and far-reaching impact. From the angle of symbo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rtoon image symbol communication in the era of cultural reproduction.
【作者單位】: 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告系;武漢大學;天津市李叔同故居紀念館;
【基金】: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濱海新區(qū)形象品牌塑造及宣傳策略問題研究》資助
【分類號】:G1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支宇;“超美學”——論鮑德里亞后現代美學思想[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11期
2 何莉麗;;原始結繩記事對現代視覺符號設計的影響[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琳;潘鳴;;符號社會化:壟斷資本主義的價值滲透之路——鮑德里亞《生產之鏡》解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2 張勁松;;擬真時代:鮑德里亞媒介理論的后現代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3 劉梅;;馬克思的勞動概念——兼論“自由勞動”在馬克思哲學中的本體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4 徐從輝;;網絡文本邏輯與城市想象——以70后、80后作家的城市書寫為中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5 孫其昂;;思想政治教育現代性及其轉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6 王艷;;對鮑德里亞自然觀點的批判[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7 高勝難;;當代設計語言的綜合性表達[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8 薛春;;廣義大眾傳媒視野下的消費文化——淺析大眾媒體締造下的現代消費文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0期
9 張莉莉;;試論《白噪音》的擬像世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秦朝翔;;大眾媒體——現代神話的創(chuàng)造者[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賀建平;;消費社會的炫耀性消費與廣告的意義建構[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2 曾鷹;;現代性悖論與技術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第二屆全國“科技與社會發(fā)展”中青年南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盛國榮;;技術物:思考技術和消費社會技術問題的出發(fā)點——鮑德里亞早期技術哲學思想研究[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專家專題論壇“在為國服務中發(fā)展自然辯證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翟文鋮;;從解放政治到生活政治——關于新時期以來小說主題轉換的一種趨勢[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9.3)[C];2009年
5 陳瑩;;自我認同與大學生身體消費現象研究[A];福建省社會學2006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許斗斗;;時尚消費的社會力量[A];福建省社會學2007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呂蓉蓉;;社會轉型時期福建農村居民消費觀念的變遷研究——以泉州晉江官前社區(qū)為例[A];福建省社會學2007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馬彩紅;;淺析中國電視的“審美疲勞”[A];中國傳媒大學第一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7年
9 楊珍;;跨文化傳播視野中體育交往的理論邏輯與路徑選擇——兼論后奧運時代中國體育文化傳播的問題視域[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鄒廣文;;文化理想與文化批判——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現代性精神[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上)[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夏桂平;基于現代性理念的嶺南建筑適應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郭星;二十世紀英國奇幻小說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業(yè)的形態(tài)呈現與成因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6 陳雪頌;設計驅動式創(chuàng)新機理與設計模式演化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傅建安;20世紀中國文學都市“巫女”形象論[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任相梅;張煒小說創(chuàng)作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賀彩虹;笑的解碼[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小劍;大學生消費行為現狀及發(fā)展趨勢的社會學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林X;都市青年女性時尚消費中意見領袖的傳播影響力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王孫琳;徽派建筑中吉祥文化及其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4 趙明;消費社會背景下中國DM廣告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茲電影事件美學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馮素娟;服裝平面廣告圖形的同構設計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7 張菲菲;技術現代性困境與出路[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廖禮艷;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視角下德萊塞小說主題探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汪玉;當代消費文化對室內環(huán)境設計影響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10 李壯志;農民工題材影視中的底層表述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正英;我國上古結繩記事探究[J];尋根;2000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修峰;;圖像對架上繪畫影響芻議[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龍熹祖;論圖像文化藝術學[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3 陳石軍;;共生的圖像和語言[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8年01期
4 段靜;;“圖像時代”下架上繪畫形式的拓展[J];大眾文藝;2010年18期
5 徐向昱;理性思辨與現實關懷的結晶——評孫寶林教授的《文藝選論》[J];青島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6 楊波;;大眾消費時代中圖像文化的審美取向探微[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7 劉玉舒;;圖像文化時代下的傳統(tǒng)閱讀的生存境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8 肖建華;;圖像文化的哲學基礎[J];國外社會科學;2009年01期
9 滕振豐;;圖像與文學的共生[J];學理論;2010年19期
10 皮海兵;;圖像文化:網絡文化的實質[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靖;曹宗平;;關于文化產品價值論的幾點思考[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4年
2 劉然;;關于人物類紀念館文化產品的開發(fā)問題[A];新世紀博物館的實踐與思考——北京博物館學會第五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駱土泉;;博物館文化產品的價值論[A];浙江省博物館學會2002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2年
4 茍艷紅;;博物館“知識型文化產品”的營銷模式探討[A];新世紀博物館的實踐與思考——北京博物館學會第五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王志標;;中原文化產品的生產與傳播渠道創(chuàng)新[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文化強省戰(zhàn)略與科技支撐論壇文集[C];2008年
6 閆平;;從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社會屬性論公益性文化事業(yè)建設[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8年
7 袁其剛;劉春宏;;論文化產業(yè)形成中資本與經濟增長[A];科學發(fā)展觀:理論·模式·實踐——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6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6年
8 任樂毅;梁雄健;;網絡時代文化產品審美量化的初步研究[A];通信發(fā)展戰(zhàn)略與管理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王曉瓏;;論和諧文化[A];努力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領導能力研討會暨2006年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吳勤學;王曉芳;;文化生產力與國家競爭力探析[A];中國生產力學會第十四屆年會專輯[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唐正柱;用優(yōu)秀的文化產品鑄造民族精神[N];光明日報;2003年
2 胡仁春;文化產品進出口緣何出現“貿易逆差”[N];經濟日報;2003年
3 車曉蕙 吳俊;讓原創(chuàng)的中國文化“走出去”[N];中國改革報;2007年
4 易運文;第三屆文博會成交總額增加七成[N];光明日報;2007年
5 曾凡;文化產品中的中國形象與中國精神[N];光明日報;2007年
6 蔣錦璐;廣西文化產品走出特色之路[N];廣西日報;2007年
7 王攀 李南玲 彭勇;中國文化產業(yè)仰望世界市場[N];濟南日報;2006年
8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 王東京;發(fā)展文化產業(yè)關鍵在降低維權成本[N];北京日報;2008年
9 隔凡;找準文化產品與郵政宣傳的鏈接點[N];中國郵政報;2004年
10 朱韻秋;“文化”也需要生產![N];中國文化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段鋼;圖像,一種經濟哲學分析的向度[D];上海財經大學;2006年
2 孫海燕;數據網格副本管理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3 李龍;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5缺失減毒株的構建[D];浙江大學;2006年
4 高玉龍;RNA干擾抑制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復制及編碼蛋白功能初步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7年
5 姚靜娟;復制缺陷的HBV重組體對野毒株的抑制作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6 李靖;人乳頭瘤病毒58型(HPV58)釀酒酵母復制系統(tǒng)的建立及病毒早期基因E2功能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7 馬秋芳;基于符號傳播學的區(qū)域旅游地品牌構建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東;乙型肝炎病毒載體表達的APOBEC3C抗病毒作用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2年
9 李丹;RANTES與SARS-CoV、HIV-1感染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李景濤;P2P環(huán)境下的信任模型與副本方案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曉峰;“圖像文化”的“意識形態(tài)”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顏蘭華;中國傳統(tǒng)圖像藝術與現代設計[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3 李靚;文學與圖像的世紀遭遇[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璐;英韓文化產品對漢語國際推廣的啟示[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5 胡平平;從文學到文學性:圖像社會文學存在方式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6 朱錦輝;三網融合背景下文化產品數字營銷平臺建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馬錦輝;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現狀及新形勢下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8 盧夢夢;博物館創(chuàng)意型文化產品的開發(fā)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2年
9 游濤;文化產品隱性價值評價研究[D];燕山大學;2012年
10 王維維;攝影對繪畫的影響[D];天津美術學院;2007年
,本文編號:20093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ongmansheji/200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