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漫國際傳播的現(xiàn)狀與路徑探尋
本文選題:中國動漫 + 國際傳播。 參考:《當代傳播》2013年04期
【摘要】:近年來,中國動漫的國際傳播隨著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發(fā)展而開始引人注目。中國動漫與世界動漫在產(chǎn)品、技術、項目、人才、版權(quán)等層面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合作,同時正在推行"走出去"的發(fā)展戰(zhàn)略。面對這一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本文在全面考察中國動漫的國際傳播現(xiàn)狀之后,著重探討其國際傳播的路徑與策略。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Chinese animation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began to attract attention. Chinese animation and the world animation in the product, technology, project, talent, copyright and other levels of all-round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s carrying out the "go out"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face of this good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after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animation, focuses on the path and strategy of it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基金】:四川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專項“學科前沿與交叉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之“動漫時代的中國鏡像書寫及其對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編號:skqy201245
【分類號】:G20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雅娟;;言論觀點[J];對外大傳播;2005年05期
2 郭光華;;國際傳播中的互文性探討[J];國際新聞界;2010年04期
3 趙子忠;;新媒體與國際傳播力[J];新聞世界;2011年05期
4 ;中國新聞獎評選將增設國際傳播獎項[J];新聞知識;2011年05期
5 梁益暢;;國際傳播的三個維度——政協(xié)委員熱議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J];中國記者;2010年04期
6 劉笑盈;;國際傳播獎作品分析[J];新聞戰(zhàn)線;2010年11期
7 張昆;陳健強;;國際傳播中國家利益實現(xiàn)的可能性[J];新聞前哨;2007年05期
8 陸曄;中國(大陸)學者首次以正式代表身份參加國際傳播協(xié)會(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年會[J];新聞大學;2002年04期
9 ;如何提升中國國際形象——“中國國際傳播能力提升與人才培養(yǎng)”論壇召開[J];人民論壇;2011年02期
10 蘇志武;;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提供堅實人才支撐[J];求是;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利濤;劉慶;;國際傳播視野中的中國環(huán)境外交——以哥本哈根世界氣候變化大會為例[A];中國傳媒大學第四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賀心穎;;首都危機事件國際傳播的有效控制[A];城市安全:首都國際化進程研究報告[C];2010年
3 張詠華;李莉;;“公民新聞事業(yè)”現(xiàn)象及其對國際傳播的潛在影響——以“獨立傳媒中心”網(wǎng)站群集為例[A];新聞學論集(第19輯)[C];2007年
4 郭可;;國際傳播中的英語強勢及影響[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5 關世杰;;數(shù)字化時代的表達自由和民主——試論完善“表達自由”國際法的必要性(英文)[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傳播、媒介與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對后工業(yè)文明的思考”新聞傳播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6 張詠華;;試析2005年中國的國際傳播研究——以若干新聞傳播學刊物為例[A];中國傳播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九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鄧建國;;從在華外國人的博客看國際傳播的新途徑[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8 曾凡斌;;BBC、VOA等西方傳媒中文網(wǎng)站評析[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9 顧煒程;侯靜慧;;析媒體因素對中國人“日本觀”的影響[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10 羅以澄;夏倩芳;;他國形象誤讀:在多維視野中觀察[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劉文韜 實習記者 喬伊蕾;中國日報與我省加強國際傳播戰(zhàn)略合作[N];湖南日報;2010年
2 任孟山;國際傳播中媒體的罪與罰[N];華夏時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帥弋 柯士雨;讓世界聽到我們的聲音[N];貴陽日報;2010年
4 記者沙巖;倡導“第三極文化”理念[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金志茹;試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國際傳播[N];光明日報;2010年
6 新華社副社長 周錫生;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N];中華新聞報;2008年
7 明安香;國家形象的國際傳播:硬傳播和軟傳播[N];中華新聞報;2008年
8 記者 劉菊花;新華社與中移動共建“搜索引擎新媒體國際傳播公司”[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9 吳玉玲;新技術條件下國際傳播的發(fā)展變化[N];中華新聞報;2007年
10 記者 杜軍玲;非盈利性藍海國際傳播促進會成立[N];人民政協(xié)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立斌;中國媒體的國際傳播及影響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2 楊席珍;資本主義擴張路徑下的殖民傳播[D];浙江大學;2010年
3 邱凌;軟實力背景下的中國國際傳播戰(zhàn)略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4 馬新明;日本媒體涉華報道同質(zhì)現(xiàn)象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5 王琰;意義的浮橋與彼岸的想象[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李仲天;全球傳播語境中的國際輿論調(diào)控[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7 包鵬程;圖像時代的電視“言說”[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陳瀟瀟;全球變暖風險的國際媒介建構(gòu)[D];武漢大學;2010年
9 夏源;新媒體政府規(guī)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10 殷曉元;中國共產(chǎn)黨政治傳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南;國際傳播視角下的中國軟權(quán)力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衛(wèi)然;中國媒體在國際傳播下的品牌化戰(zhàn)略[D];吉林大學;2013年
3 任琳;從漢語言國際傳播看中國軟實力的提升[D];遼寧大學;2011年
4 吳玲燕;試論中國地方英文媒體《上海日報》的國際傳播[D];重慶大學;2011年
5 吉廣榮;漢語大眾媒介與漢語國際傳播[D];鄭州大學;2012年
6 孫曉男;減少中國在國際傳播中的噪音[D];外交學院;2005年
7 楊余;全球化語境下提升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國際傳播力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2年
8 段藝琳;央視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的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9 王君;個人作為國際傳播主體的功能初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10 李瑛;信息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傳播與文化主權(quán)問題[D];鄭州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9744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ongmansheji/197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