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動漫與后現代表現技法
本文關鍵詞:當代動漫與后現代表現技法
更多相關文章: 動漫美學 中國動漫 后現代 大眾藝術 表現技法
【摘要】:當代動漫是一項兼容并蓄的大眾藝術,后現代主義是其重要的精神資源與創(chuàng)作手法。時下許多成功的動漫佳作得益于拼貼、挪用、戲仿、反諷、解構、顛覆等后現代表現技法。中國動漫以往奉行古典美學,太過的拘泥于求真寫實的現實主義技法,嚴重限制了自身的發(fā)展。新世紀前后,中國動漫開始積極借鑒國外動漫的先進技法與經驗,出現了《十萬個冷笑話》《三國演義》等優(yōu)秀作品。后現代已成為當下中國動漫最重要的發(fā)展路向之一。
【作者單位】: 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文化研究”視野下的中國動漫》(09CZW062) 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項目《20世紀中國文學與文化現代性》(T4-2) 杭州師范大學科研項目《中國動漫文化研究》(2011QDW106)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J954
【正文快照】: 當今世界歐美日韓等動漫大國基本都已進代/讀圖時代”。1994年,美國學者米歇爾在《圖入后工業(yè)社會。其高速發(fā)展的后工業(yè)生產機制、像轉向》一文中認為:“文化脫離了以語言為中心兼收并蓄的后現代主義思潮,極大地推動了動漫的理性主義形態(tài),日益轉向以形象為中心,特別是藝術與動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于小平;后現代情境中的當代中國雕塑[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2 劉德海;腦力操練篇——“后現代”敘事[J];中國音樂;2003年03期
3 張建國;梅露;;真實的笛聲 真實的力量——評電影《圖雅的婚事》的后現代表現手段[J];電影評介;2007年22期
4 鐘學慶;;飛鳥之景 未嘗動也——關于藝術考察時體會到的無能抑或平凡[J];今日湖北(理論版);2007年05期
5 陶言;;衛(wèi)浴的后現代情懷[J];陶瓷科學與藝術;2008年12期
6 栗崢;;后現代角色觀[J];電影藝術;2008年04期
7 萬志全;;造作與嘆息——論《桃花運》的后現代情調[J];電影文學;2009年06期
8 劉娜;;披著后現代外衣的現代主義話劇——簡析孟京輝話劇的非后現代性及其所具有的后現代劇演形態(tài)[J];美與時代(下);2012年01期
9 于奇智;后“后現代”[J];讀書;1994年10期
10 張博穎;“后現代”與中國產品審美設計[J];理論與現代化;199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杜嚴勇;;科學衛(wèi)士反擊后現代[A];慶?茖W技術與辯證法創(chuàng)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劉志軍;侯春娜;;淺析后現代心理學思想[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史占彪;駱宏;曾海波;;后現代“心理教練”:助人模式的新趨勢[A];第七屆全國心理衛(wèi)生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4年
4 于小平;;后現代情境中的當代中國雕塑[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5 楊山青;;文化的焦點,后現代的視角:2000年以來我國異化和歸化研究綜述[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第6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年翻譯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高峰強;葉浩生;彭運石;;過程(建設性后現代)心理學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張惠茜;;麋鹿后像論[A];2013國際工業(yè)設計研討會暨第十八屆全國工業(yè)設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8 儀平策;;中國的藝術大眾化與“后現代”問題[A];東方叢刊(1993年第1輯 總第五輯)[C];1993年
9 王岳川;;海外學者的“后學理論”與文化批評[A];東方叢刊(2001年第2輯 總第三十六輯)[C];2001年
10 馬永波;;客觀化詩學的生態(tài)維度[A];“中生代與新世紀詩壇的新格局——兩岸四地第五屆當代詩學論壇”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漢廣;西方后現代意識的剖析[N];文藝報;2005年
2 劉兵;后現代、科學與公眾[N];中華讀書報;2005年
3 周雁翎;后現代主義的思想盛宴[N];中華讀書報;2005年
4 趙榮君;后現代城新思路審視市場[N];天津日報;2006年
5 馬馳;如何走出后現代[N];文藝報;2010年
6 尚杰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后現代交鋒:一種全新的啟蒙[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7 劉悅笛(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后現代的一種視域:思想與文化的交鋒[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8 王洪波;當科學邂逅后現代[N];中華讀書報;2005年
9 洪潔;后現代悲喜劇[N];中華工商時報;2001年
10 王天民;深刻認識現代發(fā)展模式弊端[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洪洋;當藝術成為一個疑問[D];中央美術學院;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顧祥浩;關于后現代反科學思潮的哲學思考[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2 高倩;后現代的憂郁喜劇[D];上海戲劇學院;2009年
3 王美玲;后現代語境中的道德狀況之探究[D];山東大學;2007年
4 周楙;歷史的建構:解讀盧森堡事件的后現代改寫[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5 鐘金花;后現代—一種新的元敘事的合法化進程[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6 白文康;網絡自制劇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7 曾彩媚;一個多元的后現代世界[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4年
8 李蔓;語言之為語言—人之為人[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鄔蒙;迷失于后現代的田園[D];蘇州大學;2005年
10 閆宏一;伊恩·麥克尤恩作品中的后現代兒童[D];河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2295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ongmansheji/1229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