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現(xiàn)象與“物哀”文化——日本動漫文化精神新探
本文關鍵詞:百合現(xiàn)象與“物哀”文化——日本動漫文化精神新探
【摘要】:百合系指女性之間的純精神性愛戀,是日本動漫獨有的題材,其淵源深深植根于日本文化的"物哀"與"知物哀"傳統(tǒng)中。百合現(xiàn)象對"物哀"的契合與發(fā)揚可以從三方面論之:百合之愛是一種"本然的人情",雖有悖德之嫌,但符合"物哀"對自然本真感情的認可;百合之愛是純精神性的靈之愛,發(fā)揚了"物哀"中重精神、輕肉體的一面;百合之愛既體現(xiàn)了"物之哀",也體現(xiàn)了"事之哀",符合"物哀"理論所提倡的雙重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
【作者單位】: 北京郵電大學數(shù)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
【基金】:北京郵電大學青年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專項課題(2013RC1304)
【分類號】:J954
【正文快照】: “百合”是一個小眾詞語,多用于動漫、游戲和網(wǎng)絡同人小說[1]領域,系指女性與女性之間的一種純精神性愛戀。“1971年,由日本男同性戀雜志《薔薇族》的編輯長伊藤文學提倡,將‘百合族’作為‘薔薇族’反義語而起。其后因日活浪漫情色出版社制作《百合族》系列書籍而廣為流傳,漸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小明;;日語的曖昧表達和審美意識[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劉慧;;論中日文化差異與日語教學[J];北方經(jīng)貿(mào);2010年05期
3 李建軍;中國人與日本人自殺行為的歷史文化因素研究[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4 蔣艷君;;從日本電影看日本文化的頹廢性[J];電影文學;2014年08期
5 徐平;戰(zhàn)前日本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中斷”[J];世界歷史;1993年05期
6 古紅燕;;淺析森鷗外《舞姬》的恥與罪意識[J];華章;2010年15期
7 郝道合;;從語言表達看文化的民族性——以日語的含蓄為例[J];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8 金愛月;;日本人的語言表達特征與文化背景[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年07期
9 陶賦雯;;探究日本災難片的文化基因[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2年01期
10 黃德誠;;中日跨文化交際中言語行為語用對比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吳舜立;自然審美:川端康成的文學世界[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利華;日本民族心理視角下的對華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3 宋琛;川端文學的精神分析闡發(fā)[D];吉林大學;2009年
4 李麗輝;日本法律近代化的民族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濤;唯美與殘酷的交響[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詩涵;日語委婉語的語用分析日本姙の婉曲表s螉炗梅治鯷D];吉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王博琦;以“轉(zhuǎn)移”為中心研究中國人在日語方面的誤用[D];吉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徐建霞;關于委婉表達中的否定要素[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高華;生存哲學終極觀照中的川端康成:從女性觀到死亡觀[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6 趙靜;論日本人的集團意識及其對我國道德建設的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崔慧月;中韓日《螺中美婦》型民間故事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8 吳文皓;論余華的創(chuàng)作與外國文學的影響[D];四川大學;2007年
9 潘敏;對日語中的請求表達的語用考察[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季露璐;日本人性格特征與對日漢語課堂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小鳳;;日本動漫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的啟示[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徐潔雯;;淺談御宅文化映射的社會心理需要[J];大眾文藝;2011年17期
3 楊集梅;鄭涌;;日本動漫與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8年01期
4 李懷鵬;李燕;孟慧;;談日本動漫周邊產(chǎn)品在我國的營銷策略[J];商業(yè)時代;2008年27期
5 杜玲莉;楊小川;;日本動漫《蠟筆小新》折射出的成人心態(tài)分析[J];作家;2010年02期
6 徐建明;;從中日動漫發(fā)展看兩國思想道德教育差異[J];滄桑;2010年04期
7 周璐華;;日本動漫中的“職人”精神[J];青年文學家;2010年05期
8 盧艷春;葛洋;;基于日本動漫的日語視聽教學活動研究[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年12期
9 張瑞;;日本動漫產(chǎn)業(yè)鏈條的成功給我國相關產(chǎn)業(yè)帶來的啟示[J];大眾文藝;2010年14期
10 成凌云;;動畫地圖——論日本動畫片中自然地理的表現(xiàn)[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8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銓;關于日本動漫文本模式化的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7年
2 張雪;日本動漫的文化特征及其對中國動漫的發(fā)展啟示[D];吉林大學;2008年
3 賀丹;日本動漫全球傳播對中國動漫的啟示[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何婧;中國動漫迷對日本動漫的接受與再創(chuàng)造[D];重慶師范大學;2008年
5 蘇威;耽美文化在我國大陸流行的原因及其網(wǎng)絡傳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曾毅;日本動漫對我國中學生吸引力的實證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7 林玉嫻;日本動漫的全球擴散與日本文化輸出戰(zhàn)略[D];暨南大學;2007年
8 馬蕓;日本動漫中的文化印象分析[D];同濟大學;2008年
9 尚妤嬋;日本動漫中的“三國熱”[D];湘潭大學;2013年
10 王安麗;日本動漫中的“言靈信仰”現(xiàn)象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1926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ongmansheji/1192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