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學術期刊編輯部體制改革之時——以《數(shù)學雜志》為例
本文關鍵詞:寫在學術期刊編輯部體制改革之時——以《數(shù)學雜志》為例
【摘要】:在學術期刊編輯部面臨改革之際,筆者給出了不看好"一刀切"改革模式的原因,分析了學術期刊又非改不可的理由,并且以《數(shù)學雜志》為例,提出了縱向改革模式以供借鑒。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數(shù)學雜志》編輯部;
【關鍵詞】: 學術期刊 改革 縱向改革
【分類號】:G231
【正文快照】: 2012年7月20日,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書記、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柳斌杰同志在全國新聞出版局長座談會講到“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制任務,中央和地方同步推進,分批次進行”[1]。至此,非時政類報刊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2012年8月,《數(shù)學雜志》編輯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黃睿春;李光軍;;2000~2006年中國科技期刊CSCD排行表的統(tǒng)計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年05期
2 朱曉東;宋培元;曾建勛;;科技期刊應屬公益性文化事業(yè)[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陳波;;試論過程評價在期刊質量評價與管理體系中的作用[J];中國出版;2012年12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朱曉東;宋培元;;關于我國科技期刊管理政策創(chuàng)新的思考[J];編輯學報;2006年02期
2 朱曉東;宋培元;曾建勛;;對科技期刊5大類類型劃分修訂的模式探討[J];編輯學報;2008年03期
3 劉振興;陳運泰;曾慶存;趙忠賢;吳國雄;黃榮輝;朱日祥;王佛松;陳翰馥;張廣學;陸啟鏗;梁敬魁;朱邦芬;楊福愉;張仁和;;關于自然科學學術期刊納入公益性事業(yè)管理的建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本報記者 程曉龍;[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孫品一,余學軍,金萍,薛堅,張愛紅,薛智強;西部高校學術期刊編輯部評估初探[J];科學.經濟.社會;2003年02期
2 郭麗云;;學術期刊實行“編輯主審制”利弊談[J];編輯之友;2006年06期
3 劉長秋;;單位受賄罪視野下的學術期刊“版面費”[J];中國出版;2009年10期
4 嚴衡山;;論學術期刊選發(fā)文章的標準[J];湖湘論壇;1992年04期
5 李靜然;魏麗惠;;學術期刊網絡化發(fā)展的思考[J];編輯之友;2009年04期
6 ;江蘇省自然科學學術期刊編輯協(xié)會正式成立[J];江蘇冶金;1985年01期
7 陸宜新;學術期刊編輯部管理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J];編輯學報;2005年05期
8 趙均;偽學術語匯之于學術期刊編輯[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9 ;第6次全國體育學術期刊編輯研討會暨第17屆全國體育院校學報研究會年會會議紀要[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10期
10 宋才發(fā);;略論學術期刊編輯的社會效益觀[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梁潔;楊小玲;;學術期刊編輯部的制度化管理[A];第2屆科技期刊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李起東;;股份合作:集體企業(yè)改革模式探索[A];新世紀企業(yè)改革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暨上,F(xiàn)代企業(yè)經營管理研究會成立二十周年論文專輯[C];2000年
3 楊懷印;;關于地方外貿公司的未來改革模式[A];面向新世紀的中國經濟[C];2000年
4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資金營運部課題組;曹琦;徐圣鈞;;企業(yè)年金管理模式研究[A];中國金融學會第八屆優(yōu)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5年
5 李新宇;;高校考試制度現(xiàn)存問題與改革模式[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6 孫淑娟;陳立根;張建華;;河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踐與探索[A];第二屆中國林業(yè)學術大會——S1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科技支撐論文集[C];2009年
7 趙國勇;;和諧社會構建中政府公共服務的改革——從分權讓利解讀[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王峰;;詩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服務型海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劉芊芊;;市場化的延展與創(chuàng)新:集團化背景下的廣播改革模式探析[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下冊)[C];2002年
10 何緒文;;醫(yī)療事故鑒定模式初探[A];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葉建國;一步到位的改革不現(xiàn)實[N];21世紀經濟報道;2007年
2 黃宗柯;探索農信社 改革模式和扶持政策[N];中華合作時報;2003年
3 曹建海;重回“市場+計劃”模式[N];南方周末;2007年
4 于美芝;一個成功的改革模式[N];中華合作時報;2005年
5 記者 苗家生;遼寧出版集團改革模式受關注[N];光明日報;2000年
6 梁燕君;對儲蓄存款利息稅改革再思考[N];中國企業(yè)報;2006年
7 王方遒;十大改革模式拉動國企效益大增[N];哈爾濱日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宋遜風;屯玉種業(yè)改革模式促營銷[N];農民日報;2004年
9 楊英杰;下一步改革模式應轉變成:政府主導和公眾參與型[N];上海證券報;2006年
10 馬祖匡 鄭美鳳 林詠珊;郎咸平肯定青啤改革模式[N];中國質量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何華梁;我國集體企業(yè)產權制度改革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2 金彩紅;中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6年
3 石建軍;城鎮(zhèn)醫(yī)療制度改革模式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4 文選才;喬治·W·布什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模式分析[D];復旦大學;2006年
5 姜延釗;郵政業(yè)改革的國際比較及評價[D];吉林大學;2010年
6 朱潤康;公營企業(yè)改革的實施模式探究[D];中南大學;2008年
7 劉勇智;通向民主之路:東亞民主化模式比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8 李俊杰;我國壟斷國企改革研究[D];中央財經大學;2008年
9 段素菊;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美國公共基礎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戚積松;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改革與發(fā)展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靜;我國郵政儲蓄體制改革模式選擇[D];山東大學;2005年
2 余衛(wèi)平;我國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農村信用社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3 鄒軍峰;電力行業(yè)改革模式探討[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4 元玉雪;新形勢下國有醫(yī)院改革模式的研究[D];延邊大學;2003年
5 黃婭;企業(yè)財務報告的問題研究及改進策略[D];武漢大學;2004年
6 劉峰;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及效率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7 凌云;武漢市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案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張阿莉;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9 羅學雄;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xiāng)鎮(zhèn)事業(yè)單位改革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10 曹東明;法官職業(yè)化改革得失析[D];蘇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6851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zykc/68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