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經濟學雙重轉型中的學術期刊發(fā)展——以《經濟評論》為例
本文關鍵詞:經濟與經濟學雙重轉型中的學術期刊發(fā)展——以《經濟評論》為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中國經濟轉型以及由此推動的中國經濟學研究范式的轉型,決定了中國經濟學學術期刊發(fā)展的基本走向。本文以《經濟評論》為典型案例,以其刊載文章為分析對象,在追索其發(fā)展路徑的過程中,呈現(xiàn)《經濟評論》所映射的中國經濟實踐與經濟學研究范式雙重轉型的脈絡,并由此討論經濟學學術期刊在這雙重轉型變遷中的學術定位、社會責任和學術責任,探索進一步發(fā)展的方向。文章認為,堅守學術期刊的專業(yè)性、前沿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學術品性,甄別發(fā)表優(yōu)秀研究成果,引導學術發(fā)展方向,規(guī)范學術風尚,積極推進經濟學研究本土化、規(guī)范化、現(xiàn)代化,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實踐呼聲,是中國經濟學的未來召喚,因而也是中國經濟學學術期刊的發(fā)展方向。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經濟發(fā)展研究中心;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關鍵詞】: 經濟轉型 經濟學范式 學術期刊 《經濟評論》 文獻計量學
【分類號】:G237.5
【正文快照】: 一、引言理論的邏輯演進與歷史發(fā)展是一致的。以市場為基本取向的經濟轉型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并以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性決定了中國經濟學①研究范式的現(xiàn)代化轉型。在學術層面上,經濟學學術期刊作為經濟學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轉型的映射是最直接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孟大虎;;轉型中國的經濟學轉型——基于《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的經驗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鄭江淮;王維明;胡笛;;中國經濟學研究概況分析——基于CSSCI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3 鄭江淮;王維明;胡笛;;中國經濟學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基于CSSCI的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劉俊婉,蘇新寧,鄧三鴻;經濟學研究現(xiàn)狀:基于CSSCI的評析[J];經濟學家;2004年04期
5 林毅夫;本土化、規(guī)范化、國際化——慶祝《經濟研究》創(chuàng)刊40周年[J];經濟研究;1995年10期
6 夏業(yè)良,王欣;中國理論經濟學50年發(fā)展軌跡的縮影——對《經濟研究》刊載文章的統(tǒng)計分析與簡略評論[J];經濟研究;2000年05期
7 林良夫,陶小榮;《世界經濟》研究論文統(tǒng)計分析[J];世界經濟;2000年12期
8 崔旺來;《中國社會科學》1994~1998年作者及引文的統(tǒng)計分析與評價[J];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大虎;;轉型中國的經濟學轉型——基于《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的經驗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王文宏;;2003-2005年《高等教育研究》作者及引文的統(tǒng)計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王向南;孫蓉;;我國保險理論研究態(tài)勢及其國際比較——基于學術期刊載文的分析[J];保險研究;2010年10期
4 景維民;孫景宇;;東歐改革經濟學:經濟學本土化的一個范例[J];長白學刊;2006年03期
5 鄭江淮;王維明;胡笛;;中國經濟學研究概況分析——基于CSSCI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6 鄭江淮;王維明;胡笛;;中國經濟學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基于CSSCI的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張知;;中美會計理論比較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年01期
8 賀成沖;李贏;;從《會計研究》近年刊發(fā)的文章分析我國會計學發(fā)展[J];財會月刊;2009年12期
9 陳珍棣;引文索引與歷史教學研究[J];常熟高專學報;2002年05期
10 劉范弟;《長沙電力學報》(社科版)近五年引文統(tǒng)計分析[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焦斌龍;;中國經濟學國際化的幾個問題[A];當代中國經濟問題探索(下冊)[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光;哈羅德模型難題的破解及其對中國內需結構演變規(guī)律的分析[D];南開大學;2010年
2 李斌;經濟發(fā)展與貿易區(qū)域化:一個新興古典理論框架及其啟示[D];西北大學;2002年
3 王強;市場導向下的中國農業(yè)發(fā)展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4 楊繼國;價值運行論綱[D];廈門大學;2000年
5 張曉玲;中國農業(yè)科技園區(qū)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4年
6 梁姝娜;不完全契約視角下的人力資本收益權實現(xiàn)研究[D];遼寧大學;2006年
7 李富強;內生制度、最優(yōu)治理和我國經濟增長[D];吉林大學;2006年
8 汪偉;轉型期中國企業(yè)收購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9 張春敏;國家農業(yè)科技園區(qū)技術對接機制及其模式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6年
10 張曉剛;產權的社會化選擇與公有制實現(xiàn)[D];吉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保民;馬克思的失業(yè)理論與當代中國失業(yè)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01年
2 霍玲;計量經濟學在中國的應用[D];清華大學;2005年
3 張文利;國有資產退出機制理論與實證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4 王欣;縱向科研課題經費審計監(jiān)察的現(xiàn)狀及改進[D];中南大學;2006年
5 畢艷娜;統(tǒng)計與分析:1996-2005年的《歷史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6 李江波;基于CSSCI遼寧省管理學研究的計量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7 索奇山;1983-2005年我國武術散打科研論文的文獻計量學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8 姚選民;“和諧社會”主題下的法學研究現(xiàn)象之分析[D];廈門大學;2009年
9 蔣小媛;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影響源探析[D];中南大學;2009年
10 杜維濱;國內外主流經濟學期刊的計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施子海;試論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總規(guī)模的制約因素[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1年01期
2 程剛;《管理世界》被引用的定量分析[J];管理世界;2001年01期
3 吳向東;袁培國;馬曉軍;;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五大系統(tǒng)研究能力的量化分析——基于CSSCI(1998—2004)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J];河北學刊;2007年04期
4 蘇新寧;鄒志仁;;從CSSCI看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08年02期
5 王維;;中國世界經濟問題研究現(xiàn)狀與趨勢——基于CSSCI的數(shù)據(jù)分析(2001~2005年)[J];世界經濟研究;2007年11期
6 錢穎一;理解現(xiàn)代經濟學[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2年02期
7 周淑芬;從經濟學論文統(tǒng)計分析看經濟學的發(fā)展走勢[J];經濟學動態(tài);1999年11期
8 劉俊婉,蘇新寧,鄧三鴻;經濟學研究現(xiàn)狀:基于CSSCI的評析[J];經濟學家;2004年04期
9 楊民;反思經濟學的數(shù)學化[J];經濟學家;2005年05期
10 范并思,胡小菁;變革時期的中國經濟學——社會科學報刊文獻統(tǒng)計分析[J];經濟學家;1997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兵;學術期刊可讀性芻議[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1期
2 韓克勇;提高學術期刊內在質量的探討[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3 黃勁松;學術期刊的品牌戰(zhàn)略[J];科技與出版;2002年01期
4 李建軍;;學術期刊的經營——《新疆師范大學學報》的新理念[J];新疆新聞出版;2004年05期
5 張眾;;版面費下的學術期刊出版者與作者關系異動[J];編輯學刊;2007年01期
6 曾凡盛;;稿酬之癢[J];出版廣角;2007年06期
7 張紅;;新形勢下我國學術期刊發(fā)展趨勢探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7期
8 ;《中國農業(yè)科學》再獲“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稱號[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7年12期
9 鐘華;;學術期刊的媒介威望贏效與打造[J];國防科技;2008年06期
10 王相飛;;互聯(lián)網語境下學術期刊發(fā)展特征及趨勢[J];編輯之友;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辦學術期刊展[A];全國科普期刊研討會暨中國科普期刊研究會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0年
2 臧莉娟;;學術期刊出版亂象分析——兼談數(shù)字出版平臺建設[A];科學評價促發(fā)展 品質服務謀共贏——第九屆(2011)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中國針灸》雜志簡介[A];第8屆全國針灸科研與臨床研討會暨安徽省針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第二屆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中文期刊按刊名漢語拼音排序)[A];第二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tǒ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5 俞志華;;以《科技通報》近10年載文為例,論市場經濟體制下綜合性學術期刊辦刊模式的變革[A];首屆長三角科技論壇——科技期刊發(fā)展論文集[C];2004年
6 鄒慶紅;;和諧社會理論與學術期刊市場化取向[A];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王小飛;;學術期刊編輯角色論——以學術期刊功能為視角[A];出版科學探索(第8輯)[C];2008年
8 賴一郎;;OA模式出版對我國學術期刊的影響與啟示[A];機制創(chuàng)新·合作共贏——第8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王桂云;;淺談學術期刊的編輯工作[A];遼寧省科技期刊編輯優(yōu)秀論文集[C];1997年
10 陸炳新;蔣永華;;論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現(xiàn)象[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四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建明;特色:學術期刊的永恒主題[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2 鄭巧;學者建議 設立“中國研究與學術期刊全球論壇”[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記者 韓曉玲 實習生 鄭青 通訊員 王懷民;首次評價我國6170種學術期刊[N];湖北日報;2009年
4 李太淼 中州學刊雜志社社長、副主編;繁榮學術期刊要倡導科學精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5 李亦婷《社會科學》編輯部;學術期刊應關注現(xiàn)實問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6 張耀銘;學術期刊的使命與魅力[N];文學報;2010年
7 萬蓮姣;讓學術期刊回歸本來面貌[N];文學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李雪昆;學術期刊如何發(fā)展壯大走出國門[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李雪昆;學術期刊如何高速駛入深海[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馬獻忠;數(shù)字化成為學術期刊未來發(fā)展方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立;中國資源枯竭型地區(qū)經濟轉型政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0年
2 付夏婕;論英國土地法律制度變遷與經濟轉型[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3 陳丹丹;中國經濟轉型績效的成本—收益分析[D];西北大學;2010年
4 葛傳紅;經濟轉型中的國家行為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5 龔松柏;中印經濟轉型與發(fā)展模式比較[D];西南財經大學;2009年
6 謝曉波;地方政府競爭與區(qū)域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D];浙江大學;2006年
7 王昊青;中國·企業(yè)·媒介[D];復旦大學;2005年
8 張小蘭;經濟轉型期農民收入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9 丁偉國;轉型期中國農村合作金融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5年
10 邊莉;中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亞娟;我國二元經濟轉型與經濟發(fā)展[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5年
2 王聰;山西煤炭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4年
3 關潔;我國當代經濟轉型與義利觀的建構[D];貴州師范大學;2002年
4 李德軍;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5 張雪剛;鄉(xiāng)鎮(zhèn)政府的職能與經濟轉型[D];浙江大學;2004年
6 楊,
本文編號:3859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zykc/38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