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術期刊評價體系的完善與體育學術期刊的應對策略
[Abstract]:Peer review, bibliometrics evaluation and periodical awards are three forms of evaluation of academic journals in China at present, which have establish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but from the accuracy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the evaluation itself, There are still some limitation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academic journals. To build a reasonable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harmonious academic atmosphere is the premise for the evaluation to be carried out deeply and continuously. The correct treatment of periodical evalu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ubject citation databas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formal evaluation to content evaluation are realized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erefore, sports academic journals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the main body of evaluation,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indexes in the evaluation of academic journals, adjust the focus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work, and run the publications well.
【作者單位】: 武漢體育學院期刊社;
【分類號】:G237.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邱均平;李愛群;;國內(nèi)外期刊評價的比較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2 邱均平;任全娥;;國內(nèi)外人文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評價比較研究[J];國外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3 葉繼元;;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體系探討[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盧石,劉文娟,白潔;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研制工作的歷史、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旭東;;新時期高校學報編輯素質及其提高途徑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2 梁霞;金順愛;趙陽;;傳統(tǒng)期刊評價指標與h指數(shù)[J];編輯學報;2010年S1期
3 郭長壽;喬艷春;;新中國體育學術期刊的歷史分期及其特點[J];編輯學報;2011年06期
4 魏瑞斌;;國內(nèi)核心期刊研究的定量分析——基于CSSCI1998年至2005年的數(shù)據(jù)[J];圖書與情報;2007年04期
5 葉繼元;;關于文科研究生“發(fā)文規(guī)定”是否合理的調(diào)查分析[J];圖書與情報;2007年06期
6 陳銘;;基于“全評價”體系的圖書館電子書評價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2年01期
7 蘇娟;;高校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建設探析[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8 欒曉峰;;國外發(fā)展與管理社科類社會組織的經(jīng)驗啟示[J];濱州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陳燕;;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期刊評價創(chuàng)新對期刊工作的影響與啟示[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1年03期
10 邱均平;李愛群;;期刊評價的價值實現(xiàn)與社會認同[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金淑蘭;;核心期刊評價方法比較研究[A];中國高校學術出版(Ⅳ)——中國高?萍计诳芯繒15次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鄭文范;楊路平;趙宇;;第四章 國內(nèi)外社科類社團發(fā)展與管理比較研究[A];中國社會科學類社團科學發(fā)展的戰(zhàn)略選擇[C];2009年
3 李發(fā)永;;對加快我省社科類社團建設與發(fā)展的思考[A];海南省社科類社團秘書長培訓暨社團工作研討會文集[C];2009年
4 郭鵬;;核心期刊評價功能之檢討[A];2008年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歐翠珍;;核心期刊在廣東高?蒲歇剟顧C制中的應用及其評價[A];2008年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俞志華;;略論科技期刊品牌塑造的五個層面[A];2008年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7 張倩;張干;;新形勢下科技期刊質量控制的困境與對策[A];2008年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胡慧河;;默頓的科學規(guī)范在學術期刊編輯中的適用[A];改革創(chuàng)新·科學發(fā)展——第7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王薇;宋淑云;李英芹;李娟;袁立凡;;關于期刊評價的若干思考[A];第2屆科技期刊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梁霞;金順愛;趙陽;;傳統(tǒng)期刊評價指標與h指數(shù)[A];第十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暨新世紀初十年科技期刊發(fā)展回顧與未來展望論壇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凌峰;基于定序合作博弈模型的人力資本定價級差問題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2 劉莉;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大陸SSCI論文定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3 袁同成;量化考評制度與學術人的著作權慣習[D];上海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龐雪晨;近代云南農(nóng)學書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2 周冰清;中文學術期刊評價指標體系的優(yōu)化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3 李應萍;學術期刊的綜合評價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祖雅瓊;醫(yī)學研究生PBL模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周二翠;網(wǎng)絡口碑在科技期刊評價中的應用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6 汪露琴;2000-2009年我國體育類核心期刊排球科研論文的文獻計量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宮麗娜;我國體育類核心期刊網(wǎng)球運動科研論文的文獻計量學分析[D];西安體育學院;2011年
8 李彬琳;黑龍江社會科學類社團生存能力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9 孫琦;社科類社團在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功能完善分析[D];黑龍江大學;2011年
10 孟慶生;黑龍江省農(nóng)業(yè)科技類期刊發(fā)展策略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偉;走出象牙塔的智慧——淺析《人文社會科學是什么》叢書的成功之處[J];編輯學刊;2003年04期
2 田敬誠;;美國加拿大學術評價與通識教育的考察報告[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3 羅文德;;論哲學社會科學的發(fā)展環(huán)境建設[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4 王正毅;世界知識權力結構與中國社會科學知識譜系的建構(續(xù)完)[J];國際觀察;2005年02期
5 弗雷德·卡登,秦喜清;怎樣評估科研對政策的影響[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05年01期
6 王利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情況考察[J];國外社會科學;2003年03期
7 黃長;學風建設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J];國外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8 李德順;馬克思主義價值論[J];江淮論壇;1992年05期
9 詹春燕;;從學術涵義的發(fā)展談我國高校學術評價體系的構建[J];江蘇高教;2007年03期
10 胡春艷;;試論社會科學研究在政策制定中的運用[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6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金武剛;當前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的定量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愛群;趙蘊;;我國學術期刊評價體系的完善與體育學術期刊的應對策略[J];評價與管理;2011年02期
2 劉宇;葉繼元;袁曦臨;;圖書情報學期刊的分層結構:基于同行評議的實證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年02期
3 張英蘭;德國加強科學研究經(jīng)費分配的同行評議[J];中國科學基金;1998年03期
4 趙黎明,徐孝涵,張衛(wèi)東;選擇同行評議專家的指標體系[J];科研管理;1994年06期
5 沈新尹;“同行評議”新動態(tài)——從美國審計總署的調(diào)查報告到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專題討論會[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1996年06期
6 邢以群;論“同行評議”方法的完善和發(fā)展[J];科技管理研究;1997年05期
7 龔旭;中美同行評議公正性政策比較研究[J];科研管理;2005年03期
8 朱愷,周躍生;體育學術期刊的發(fā)展趨勢初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9 鮑玉昆,張金隆,李新男;試析科技項目立項中的同行評議制[J];軟科學;2002年04期
10 龔旭;同行評議公正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薇;宋淑云;李英芹;李娟;袁立凡;;關于期刊評價的若干思考[A];第2屆科技期刊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國連杰;曹裕波;劉薇;韓瑛;;關于地球科學學部同行評議系統(tǒng)評估的調(diào)研[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潘霞;;提高中國體育學術期刊的國際影響力[A];機制創(chuàng)新·合作共贏——第8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龐景安;;學術期刊的評價、指標及工具[A];第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安梅;于世美;湯梅;王晶;;同行評議過程中審稿人的不同選擇方式及審稿結果比較[A];第11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暨科技期刊立體化出版模式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張建合;;影響因子中的期刊自引成分分析及自引半衰期探討[A];2008年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7 袁庚申;趙智崗;;體育學術期刊中文參考文獻著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兼談對GB 7144-2005的認識[A];機制創(chuàng)新·合作共贏——第8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袁庚申;趙智崗;;體育學術期刊中文參考文獻著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兼談對GB/T7144-2005的認識[A];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第14次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翁貞林;;對我國“核心期刊”研究的思考[A];學報編輯論叢(第八集)[C];1999年
10 史朋亮;吳晨;;科技期刊典型的同行評議流程的比較[A];第3屆科技期刊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華生;期刊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治理[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2 美國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郎尼·湯姆森;需要高質量、同行評議的科學研究[N];光明日報;2011年
3 葉繼元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創(chuàng)新基地;學術期刊質量評價與核心期刊評價之異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宣華華;行政領域引入“同行評議”很有必要[N];中國信息報;2008年
5 蘇州大學 尤小立;“同行評議”需要體制保證[N];社會科學報;2006年
6 馮永鋒 齊芳;“同行評議”成為青年科學家關注熱點[N];光明日報;2004年
7 ;英國《金融時報》:中國科研發(fā)展速度領先全球[N];國際商報;2010年
8 ;我國改進科技評價方式[N];組織人事報;2003年
9 南京大學 韓新民;構建科學的人文社科期刊評價體系[N];社會科學報;2008年
10 記者 羅暉;“SCOPUS尋找未來科學之星”活動頒獎典禮舉行[N];科技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穎;基于科學計量視角的同行評議專家遴選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2 高軍;我國大學教師學術評價制度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3 徐斯雄;民國大學學術評價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楊志勇;營銷學科圖譜[D];東華大學;2011年
5 陳敬全;科研評價方法與實證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6 謝煥瑛;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體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7 王凌峰;基于定序合作博弈模型的人力資本定價級差問題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8 周朝成;當代大學中的跨學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張海燕;高校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成長性評價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10 許云紅;基于網(wǎng)絡方法的專家知識推薦[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鑫;科研項目同行評議中專家誠信體系建設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2 李延瑾;科技項目立項評審的同行評議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3 任曉光;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題目組科研活動績效考核方案設計[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4 劉媛;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學術評價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5 侯躍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文獻計量學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4年
6 張永欣;公共衛(wèi)生系列專業(yè)期刊的量化評價與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7 王欣;縱向科研課題經(jīng)費審計監(jiān)察的現(xiàn)狀及改進[D];中南大學;2006年
8 黃穎;開放獲取期刊現(xiàn)狀及其學術影響力評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張素琪;專家分配問題的啟發(fā)式求解方法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10 張旭東;體育學術期刊網(wǎng)絡化過程中資源整合與應用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8年
,本文編號:21692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zykc/216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