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學術期刊 >

學術評價、學術期刊與學術國際化——對人文社會科學國際化熱潮的冷思考

發(fā)布時間:2017-10-12 16:17

  本文關鍵詞:學術評價、學術期刊與學術國際化——對人文社會科學國際化熱潮的冷思考


  更多相關文章: 人文社會科學 學術國際化 學術評價 學術期刊 學術體制


【摘要】:在一定意義上,百多年來的中國現(xiàn)代學術史就是一部"國際化"的歷史,早在19世紀末中國漸漸融入世界體系時,"國際化"就已成為中國現(xiàn)代學術的宿命。學術國際化的動力始終來自兩個方面:學術共同體內(nèi)部和國家行政權(quán)力部門,專業(yè)的學術評價機構(gòu)則在兩者之間發(fā)揮了獨特的作用,它成功地將學術國際化與學術評價、學術話語權(quán)和學術利益聯(lián)結(jié)在了一起。在評價機構(gòu)的導引下,對SCI的過度看重使得自然科學期刊在當今學術國際化進程中無可避免地陷入了低谷,F(xiàn)已開始的人文社會科學國際化進程則顯示了典型的路徑依賴,進軍SSCI和AHCI已成為國際化最現(xiàn)實的目標。其實,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特殊性決定了這樣的國際化不僅會讓其學術期刊重蹈覆轍,而且人文社會科學自身也會被置于極其危險的境地。人文社會科學的國際化應選擇不同于自然科學的路徑。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學報編輯部;
【關鍵詞】人文社會科學 學術國際化 學術評價 學術期刊 學術體制
【分類號】:C092
【正文快照】: 如果說近年來有什么話題讓學術界、學術期刊界及其管理者共同熱議的話,那么,除了學術評價,就該是學術國際化問題了,而這又是兩個多少有些關聯(lián)的問題,此熱帶動彼熱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但不同的是,學術界在學術評價問題上紛爭不息,尤其是對現(xiàn)行學術評價機制詬病連連,莫衷一是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菲利普·G·阿特巴赫;朱知翔;;至尊語言——作為學術界統(tǒng)治語言的英語[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8年01期

2 閻光才;;中國學術制度建構(gòu)的歷史與現(xiàn)實境遇[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3 何小清;;建國以來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研究國際化發(fā)展學科分析——基于SSCI、A&HCI(1956~2006)的定量分析[J];東岳論叢;2008年03期

4 王鳳產(chǎn);;科技期刊國際化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03期

5 劉笑敢;;“反向格義”與中國哲學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詮釋為例[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6 姚申;;學術期刊編輯規(guī)范與人文社會科學[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7 朱劍;;顛倒關系的再顛倒——學術期刊編排規(guī)范與“評價權(quán)力”關系辨析[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8 何小清;;建國以來大陸學術機構(gòu)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國際化學術產(chǎn)出定量分析——基于SSCI、A&HCI(1956—2006)的定量分析[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9 羅志田;;史學前沿臆說[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陳躍紅;“學術國際化”種種[J];天涯;2000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斌;;學術自由與制度保障——以中央研究院為例[J];安徽史學;2010年04期

2 李麗;;國際出版集團與中國科技期刊合作的互利分析[J];編輯學報;2009年01期

3 史利紅;董瑾;方梅;;《軟件學報》海外華人讀者問卷調(diào)查與結(jié)果分析[J];編輯學報;2010年01期

4 康祝圣;王燕;謝暄;;《電子科技學刊》(英文版)的國際化實踐[J];編輯學報;2011年06期

5 王芙蓉;;烹飪專業(yè)期刊面臨的困惑及對策[J];編輯之友;2010年04期

6 彭桃英;陳玉國;;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的再思考[J];編輯之友;2012年03期

7 張楠;;我國政府部門期刊評價歷程及得失分析[J];出版科學;2012年02期

8 彭傳華;;四種范式、三大困境——王船山政治思想研究綜述[J];船山學刊;2008年01期

9 王一;;我國“能動司法”的含義與限定——與“司法能動主義”的比較辨析[J];當代法學;2012年03期

10 楊國立;李品;周金元;;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大陸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國際化產(chǎn)出的定量分析——基于20所研究機構(gòu)[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芳英;;淺議科技期刊編輯在科技期刊國際化發(fā)展過程中的主動能動性[A];改革創(chuàng)新·科學發(fā)展——第7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蘇祺;陳敬全;林巍;;積極培育科學學派 努力推進科技創(chuàng)新[A];學科發(fā)展與科技創(chuàng)新——第五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靳趁心;張玉瑋;;《口腔專業(yè)英語》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A];第八屆全國口腔醫(yī)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濤;《傷寒論》六經(jīng)的詮釋學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顏芳;近代學術轉(zhuǎn)型視野下的燕京大學國學教育[D];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伍永忠;康有為美學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4 劉雪芹;《論語》英譯語境化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5 陳輝;論早期東亞與歐洲的語言接觸[D];浙江大學;2006年

6 林紅;近代的道家觀[D];山東大學;2007年

7 李曉英;先秦儒道對“德”“道”的詮釋[D];河南大學;2007年

8 沈云波;學不可以已[D];復旦大學;2008年

9 劉莉;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大陸SSCI論文定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10 陳金鳳;當代大學教師學術人格探論[D];西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力澎;試論“中國哲學的史”與“在中國的哲學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黃峰;論孔子“道”的思想及其終極關懷意義[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3 羌麗;中國文科重點高校國際化科研生產(chǎn)力比較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4 王麗;大學組織學術制度生成機制研究[D];徐州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建慧;阿特巴赫高等教育國際化思想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魯鵬一;心性與工夫[D];山東大學;2008年

7 劉磊;陸九淵經(jīng)典詮釋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8 郭浩軍;基于本體的Web跨語言信息檢索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年

9 柴杰;洞穴中的蘇格拉底——從哲學與政治關系的角度看柏拉圖的“洞喻”[D];復旦大學;2009年

10 王曉冉;格義定義及分期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劍;民國科學社團發(fā)展研究——以中國科學社為中心[J];安徽史學;2002年02期

2 宋月紅,真漫亞;蔡元培與《北京大學月刊》——兼論蔡元培對北京大學的學術革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6期

3 祖廣安,柯若儒,錢浩慶;訪美國《科學》雜志社記實[J];編輯學報;1998年01期

4 趙來時,王亨君,張健;科技期刊國際化進程中的問題及思考[J];編輯學報;2003年06期

5 姚遠;杜文濤;;《清華學報》的創(chuàng)刊及其歷史意義[J];編輯學報;2006年02期

6 左玉河;;民初新式學會制度之確立[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汪家熔;;早期的科學刊物[J];出版史料;2007年04期

8 焦斌龍;對中國經(jīng)濟學國際化戰(zhàn)略的思考[J];當代經(jīng)濟研究;2003年04期

9 周寧;國立中央研究院概況(1928—1948年)[J];民國檔案;1990年04期

10 樊洪業(yè);前中央研究院的創(chuàng)立及其首屆院士選舉[J];近代史研究;1990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余黨會;中國英文生物醫(yī)藥期刊的現(xiàn)狀及其國際化發(fā)展的思考[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軍;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價值取向[J];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10期

2 胡政平;;堅持質(zhì)量第一,打造品牌學術期刊——以《甘肅社會科學》為例[J];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05期

3 田明孝;“21世紀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綜述[J];浙江學刊;2005年03期

4 楊文飛;;我國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雙重價值追求[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5 劉翠;;也談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體系的構(gòu)建——從《南京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期刊與評價”專欄談起[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6 胡玉和;;高校人文社科學術評價的制度缺陷及復歸路徑探尋[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0期

7 龐秀平;趙宇;;高校人文社科學術成果評價方法的新思維[J];學術論壇;2010年01期

8 葉繼元;;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研究成果評價的調(diào)查分析[J];學術界;2007年04期

9 馬忠文;;一刊兩制: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文獻引證體例的最佳選擇[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10 秦毅;對辦好學術期刊若干問題的思考——在第四屆全國綜合類人文社科期刊高層論壇上的發(fā)言[J];云南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辦學術期刊展[A];全國科普期刊研討會暨中國科普期刊研究會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0年

2 臧莉娟;;學術期刊出版亂象分析——兼談數(shù)字出版平臺建設[A];科學評價促發(fā)展 品質(zhì)服務謀共贏——第九屆(2011)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中國針灸》雜志簡介[A];第8屆全國針灸科研與臨床研討會暨安徽省針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第二屆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中文期刊按刊名漢語拼音排序)[A];第二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tǒ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5 俞志華;;以《科技通報》近10年載文為例,論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綜合性學術期刊辦刊模式的變革[A];首屆長三角科技論壇——科技期刊發(fā)展論文集[C];2004年

6 鄒慶紅;;和諧社會理論與學術期刊市場化取向[A];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王小飛;;學術期刊編輯角色論——以學術期刊功能為視角[A];出版科學探索(第8輯)[C];2008年

8 賴一郎;;OA模式出版對我國學術期刊的影響與啟示[A];機制創(chuàng)新·合作共贏——第8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王桂云;;淺談學術期刊的編輯工作[A];遼寧省科技期刊編輯優(yōu)秀論文集[C];1997年

10 陸炳新;蔣永華;;論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現(xiàn)象[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四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南京大學學報執(zhí)行主編 朱劍;學術期刊的“國際化”之惑[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2 劉文嘉;規(guī)范學術期刊不能僅盯著“出口”[N];光明日報;2011年

3 張耀銘;學術期刊的使命與魅力[N];文學報;2010年

4 商報記者 曉雪;八種期刊違規(guī)刊發(fā)論文被查處 學術期刊發(fā)展須扶持嚴治并重[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5 ;學術期刊究竟怎么了[N];文匯報;2004年

6 許麗梅;學術期刊引領學術生態(tài)[N];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編輯部;學術期刊自律:構(gòu)筑學術反腐“防火墻”[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8 王春生;我院學術期刊社會影響較大[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9 劉建明;特色:學術期刊的永恒主題[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10 鄭巧;學者建議 設立“中國研究與學術期刊全球論壇”[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曦臨;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分類體系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2 李群;不確定性數(shù)學方法研究及其在經(jīng)濟管理中的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3 陳立新;力學期刊群的內(nèi)外關系與學科結(jié)構(gòu)[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4 張今杰;哲學的改造—阿佩爾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5 趙曉春;跨學科研究與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6 李艷芳;批評性語篇分析修辭視角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7 劉莉;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大陸SSCI論文定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8 李金春;我國大學教師評價制度:理念與行動[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劉猛;匿影纏繞:意識形態(tài)與中國教育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10 冷樹青;中國社會主義的社會系統(tǒng)哲學解讀[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麗萍;中國大陸學術期刊“麥當勞化”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莎;藝術設計類學術期刊的設計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3 劉艷;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學術期刊的發(fā)展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02年

4 李應萍;學術期刊的綜合評價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牟宗泉;促進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D];青島大學;2010年

6 呂靜;學術期刊著作權(quán)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7 高月萍;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評價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 劉洋;學術期刊著作權(quán)合同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9 尹達;基于Open Access出版模式的學術期刊傳播效果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王靜;Open Access學術期刊傳播障礙及對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01971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zykc/101971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2fa7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