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道港口》影響因子現狀及在同類期刊中的地位
本文關鍵詞:《水道港口》影響因子現狀及在同類期刊中的地位
更多相關文章: 影響因子 期刊評價 文獻計量 《水道港口》雜志
【摘要】:期刊影響因子是目前評價期刊的首要指標。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近3年發(fā)布的《中國學術期刊引證年度報告》(CAJCCR)表明,《水道港口》雜志的期刊影響因子大幅攀升,由2003年的0.1395升至0.284,3年中上升了1倍多,在同類期刊中已排名第二。
【作者單位】: 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 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
【關鍵詞】: 影響因子 期刊評價 文獻計量 《水道港口》雜志
【分類號】:G353.2
【正文快照】: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年度報告》(CAJCCR)(以下簡稱引證報告)是以CNKI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最大的一項文獻資源———“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所收錄的6 000余種各學科期刊的文獻引文為基礎,以中國引文數據庫、中國期刊信息數據庫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琳;;CSSCI教育學期刊特征因子與影響因子比較分析[J];情報雜志;2011年07期
2 張琳;;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特征因子評價研究——基于CSSCI法學期刊[J];圖書情報工作;2011年06期
3 洪斌;;基于《中國引文數據庫》的期刊學術影響力統(tǒng)計分析——以《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為例[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曹亞新;;基于CSSCI的《情報科學》學術影響力解析[J];情報科學;2011年09期
5 ;影響因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1期
6 許海云;方曙;;中文學術期刊評價中引文分析指標間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2010年版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J];圖書情報知識;2011年04期
7 姜春林;;基于知識圖譜的我國期刊評價研究評述[J];情報科學;2011年07期
8 ;影響因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9期
9 郭建順;張學東;李文紅;馮立文;沈曉峰;王浩然;陳傲第;;我國科技期刊的高自引率及其不合理自引的甄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年04期
10 ;影響因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謹玉梅;王新英;;高校學報影響因子亟待提高[A];首屆科技出版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4年
2 秦江敏;王榮;;正確認識影響因子 科學評價科技期刊[A];湖北省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2008年論文集[C];2008年
3 郝秀原;汪謀岳;錢壽初;沈錫賓;包務業(yè);游蘇寧;;IF的應用現狀及展望[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楊勵;;期刊H指數、相對H指數、影響因子和擴散因子的比較[A];第五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張建合;;影響因子中的期刊自引成分分析及自引半衰期探討[A];2008年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羅全安;楊晶;袁錦文;饒華松;;五種文章的影響力及其對影響因子的貢獻[A];科技編輯出版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3年
7 張祥合;王丹;;如何正確理解和提高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的影響因子[A];第五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姜嶺;;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影響因素及提高途徑淺析[A];第五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李建輝;王志魁;徐宏;肖志軍;孫夢婕;蘇洪余;;自引對科技期刊影響因子作用的量化研究[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謹玉梅;王新英;;高校學報影響因子亟待提高[A];第二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董子凡;“影響因子論英雄”也是進步[N];科技日報;2009年
2 南京大學 韓新民;構建科學的人文社科期刊評價體系[N];社會科學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李瀟瀟;從自引率到影響因子再到核心期刊?[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袁志勇;論文質量評價要看具體引用次數[N];科技日報;2008年
5 耶磊;《商洛學院學報》兩項重要指標排名第一[N];商洛日報;2009年
6 齊芳;游蘇寧強調 論文被引頻次與學術質量無直接聯系[N];光明日報;2007年
7 張義禎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編輯部;社科學術期刊的影響因子及其提高對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8 本報駐京記者 王婷;探索適合我國的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體系[N];社會科學報;2009年
9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鐘揚;引用率低說明了什么?[N];社會科學報;2006年
10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 王旭東;觀CSSCI入圍與“擴展”[N];社會科學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劉莉;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大陸SSCI論文定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2 徐革;我國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源績效評價方法及其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明睿;預防獸醫(yī)學及其相關學科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3年
2 彭家常;科學學及其三種學術期刊的文獻計量學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3 周英博;國際基礎科學領域核心期刊h指數分析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4 盛艷霞;多元統(tǒng)計方法在評價《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中的應用[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杜飛;《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載文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6 周冰清;中文學術期刊評價指標體系的優(yōu)化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7 劉媛;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學術評價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8 李應萍;學術期刊的綜合評價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紅芹;開放獲取期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10 蔣靜;開放存取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9832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zhengfubaogao/98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