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與天然氣地質》1999年度的影響因子及其在全國科技期刊中的位置
本文關鍵詞:《石油與天然氣地質》1999年度的影響因子及其在全國科技期刊中的位置
更多相關文章: 科技期刊 影響因子 石油與天然氣 統(tǒng)計源期刊 年 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 期刊引證報告 學術影響力 學術質量 學術水平
【摘要】:
【關鍵詞】: 科技期刊 影響因子 石油與天然氣 統(tǒng)計源期刊 年 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 期刊引證報告 學術影響力 學術質量 學術水平
【分類號】:P618.13
【正文快照】: 據(jù)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 2 0 0 0年 11月出版的《1999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公布的信息表明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在 1999年繼續(xù)入選為該所當年的 1372種統(tǒng)計源期刊。其影響因子值為 0 32 3 ,名列全國科技期刊第 2 5 9位 ,而在 33種“能源”類專業(yè)的統(tǒng)計源期刊中名列第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強;王蘭民;袁中夏;王峻;;基于模糊數(shù)學的農村磚木民房震害預測研究[J];西北地震學報;2011年03期
2 ;最新消息[J];物探化探計算技術;2011年04期
3 ;科技期刊亮點[J];科技導報;2011年17期
4 ;歡迎訂閱《勘察科學技術》[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11年05期
5 呂韜;;基于GIS技術的滑坡群影響因子分析與評價[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4期
6 楊梟;李朋;肖盛燮;;可靠性分析在邊坡灰色聚類問題中的應用[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7 ;《地質科技情報》征訂啟事[J];地質科技情報;2011年04期
8 ;科技期刊亮點[J];科技導報;2011年22期
9 吳恒濱;何澤平;曹衛(wèi)文;;基于不同水壓分布的平面滑動邊坡穩(wěn)定性研究[J];巖土力學;2011年08期
10 盧永坤;代博洋;龐衛(wèi)東;非明倫;;基于云南3次震例對地震災害區(qū)域等級評估方法的探討[J];地震研究;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世權;;舞鋼市平嶺山體滑坡氣象條件分析與地質災害預報淺議[A];天氣、氣候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河南省氣象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陳尚平;;地震科技期刊在地震科技研究中的作用[A];中國地震學會第四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2年
3 ;《古地理學報》2010年影響因子在全國1998種科技期刊總排序中居第105位[A];白云巖成因及油氣儲集層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王宇;梁收運;李曉;;GIS在滑坡危險性評價中的研究進展[A];第三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5 郝梓國;;“十五”期間中國地質科學科技論文與科技期刊總體狀況評價與分析[A];“十五”重要地質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礦成果交流會材料四——“十五”地質行業(yè)重要地質科技成果資料匯編[C];2006年
6 李桂蓮;;《地震科技情報》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A];中國地震學會第五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4年
7 ;廣而告之[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學術論文匯編[C];2009年
8 趙蘋;;地震科技期刊引文評估[A];中國地震學會第六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6年
9 陳尚平;;努力提高期刊質量為地震科研和防震減災服務[A];中國地震學會第五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4年
10 張軍;;支持向量機方法在地下水位干擾排除中的初步應用[A];2007年地震流體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本報記者 趙凡;“謝謝中國”[N];地質勘查導報;2009年
2 記者 王博;2009年中國地質學會工作取得新進展[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0年
3 曹菲 張華;中國地科院地質力學所和趙文津院士獲表彰[N];地質勘查導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蔣亞平 周飛飛 本報實習記者 聶書江;地質工作與時代同行[N];地質勘查導報;2009年
5 記者 趙凡;感謝中國出色承辦《Episodes》[N];地質勘查導報;2009年
6 黃小娥;拓展新思路 尋找新方法[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9年
7 記者 范宏喜;開展地震影響區(qū)地質環(huán)境調查[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9年
8 記者 劉莉;我科學家首次辨識火山巖屑崩落堆積[N];科技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駱銀輝;三江并流區(qū)地質環(huán)境問題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亮;基于GIS的溫州市地質災害時空分布及影響因子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2 王其江;西北黃土邊坡工程穩(wěn)定性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2年
3 張寧;基于多源遙感數(shù)據(jù)的滑坡風險度評價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4 張盧明;滑坡防治后滑帶土基質吸力特征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08年
5 邱士利;基于GIS的巖溶地下水富水性評價方法研究[D];中國地質科學院;2006年
6 肖桐;基于GIS的蘭州市滑坡空間模擬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7 張艷玲;汶川地震區(qū)地質災害易發(fā)性快速區(qū)劃與制圖[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8 向偉玲;阜康市地下水時空動態(tài)變化及生態(tài)影響研究[D];新疆大學;2007年
9 尹春榮;基于GIS的滑坡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qū)與預測[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8年
10 劉玉杰;基于GIS技術的陜南地區(qū)高速公路滑坡災害危險性評價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1065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zhengfubaogao/110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