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期刊欄目編排需要澄清的幾個邏輯問題——與呂華信、陳錦勝二先生商榷
本文關鍵詞:社科期刊欄目編排需要澄清的幾個邏輯問題——與呂華信、陳錦勝二先生商榷
更多相關文章: 編排方式 欄目編排 社科期刊 并列關系 從屬關系 邏輯問題 比較方法 概念的外延 雙重概念 屬概念
【摘要】:社科期刊欄目編排需要澄清的幾個邏輯問題——與呂華信、陳錦勝二先生商榷●陳如松【佳木斯】《編輯之友》1996年第1期刊載了一篇文章,題為《社科期刊欄目編排芻議》(下稱《芻議》)。文中提出四種欄目編排方式,即“概念的并列關系指導下的并列編排方式”,“概念...
【關鍵詞】: 編排方式 欄目編排 社科期刊 并列關系 從屬關系 邏輯問題 比較方法 概念的外延 雙重概念 屬概念
【分類號】:G236
【正文快照】: 社科期刊欄目編排需要澄清的幾個邏輯問題——與呂華信、陳錦勝二先生商榷●陳如松【佳木斯】《編輯之友》1996年第1期刊載了一篇文章,題為《社科期刊欄目編排芻議》(下稱《芻議》)。文中提出四種欄目編排方式,即“概念的并列關系指導下的并列編排方式”,,“概念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呂華信,陳錦勝;社科期刊欄目編排芻議[J];編輯之友;1996年01期
2 陳如松;欄目編排中的幾個邏輯問題[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3 周勝林;報紙編排的不同風格[J];新聞界;1995年05期
4 徐志東;探索廣電節(jié)目預告編排新方式[J];新聞前哨;2002年10期
5 蘇文斌;;提高廣電節(jié)目接收率的幾種編排方式[J];新聞傳播;2011年06期
6 張宏偉;那斌;;論在電視新聞欄目編排中應體現美學理念[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7 崔寶匯;;編排提升頻道競爭力[J];青年記者;2008年09期
8 崔寶匯;;編排提升頻道競爭力[J];青年記者;2008年06期
9 方華;;從對外交流角度看學術期刊圖表中各項目的編排[J];學報編輯論叢;2008年00期
10 馬麗瑩;;電視新聞評論節(jié)目的編排方式——以四檔評論節(jié)目評論福島核危機事件為例[J];新聞世界;2011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方華;;從對外交流角度看學術期刊圖表中各項目的編排[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六集)[C];2008年
2 崔波;翟紅剛;;解讀《競報》的圖片報操作[A];創(chuàng)新“兩翼齊飛”機制 服務建設小康大業(yè)——第八屆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文集[C];2007年
3 張世雯;楊紅蕓;李蓓蘭;稅燕玲;周清華;;巧用補白,增加科技期刊信息量[A];科技編輯出版研究文集(第八集)[C];2005年
4 曾泰元;;雙語詞典的另類思考——《傳世漢英辭庫》所給的啟示[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5 周思柱;張傳立;S.T Man;;用有限元法分析橫向焊接鋼網纖維加強的鋼筋混凝土柱[A];第七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1998年
6 黃春花;;目錄頁,其用幾何?[A];我所向往的編輯——第三屆“未來編輯杯”獲獎文集[C];2003年
7 劉亞玲;;把氣象信息的“戲”做足——從內容角度解析氣象頻道[A];中國氣象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趙健;;科普出版要銳意創(chuàng)新[A];首屆科技出版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4年
9 王大新;;多重復句的分析和分號的使用[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10 張書豐;;試論“不遷怒”為“不遷恕”之誤[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馮杰邋通訊員 王海江 曾綺玲;標準地址力推“區(qū)片”命名模式[N];深圳特區(qū)報;2007年
2 陳莉莉;淺談電視新聞的頭條選擇[N];伊犁日報(漢);2006年
3 方明威;從找一篇文章說起[N];中華新聞報;2004年
4 河南省許昌實驗中學 從德周;夭折的科學課問題出在哪里?[N];中國教育報;2008年
5 甘肅省武威市食品藥品監(jiān)管局 蔣永忠;橡膠避孕套的經驗鑒別[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6 陳張勇;如何識別醫(yī)療器械真?zhèn)蝃N];健康報;2006年
7 柯楊;小學教室開辟“情感通道”[N];河南日報;2006年
8 張帥 王炯;播出季:美式作物的中國移植[N];中華新聞報;2006年
9 吉林省吉林市食品藥品監(jiān)管局 于英邋崔巖 朱洪濤;巧從器械監(jiān)管中發(fā)現案源[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10 孫振虎;電視特點·報道藝術·傳播效果[N];中華新聞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孫慧玲;我國高中語文教材編制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郭寶仙;英語課程組織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馬清華;并列結構的自組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譚景玉;宋代鄉(xiāng)村行政組織及其運轉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5 安蘭朋;《說文通訓定聲》詞義引申研究[D];安徽大學;2005年
6 羅進軍;有標假設復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邵國晨;基于數據挖掘的決策支持系統(tǒng)及應用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5年
8 張瑩;近代漢語并列關系連詞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王麗;中國大陸類型化廣播發(fā)展策略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郎麗;基于女書的文字設計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2 蘇瑞霞;對中高級對外漢語教材中慣用語的考察與思考[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3 李姣;電視生活服務類欄目編排藝術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4 張歌;長假電視發(fā)展現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孫婷;從文字結構看中英文編排的差異[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趙爽;綜合性蒙學讀物《幼學瓊林》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阮氏青Y
本文編號:8484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xszy/848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