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優(yōu)秀社科期刊評獎綜論
本文關鍵詞:首屆優(yōu)秀社科期刊評獎綜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正首屆全國優(yōu)秀社會科學期刊評獎活動于12月16日在京揭曉,共評出學術理論、時事政治、綜合文化、教學輔導四類期刊優(yōu)秀獎21名,提名獎48名(工作指導、文學藝術、信息文摘三類未參評)。嗣后,新聞出版署隆重召開表彰大會,歷時半年的評獎活動圓滿結(jié)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期刊出版也獲得極大繁榮。從1978年到1995年的17年間,期刊數(shù)量由930種增加到8135種,其中社會科學類3802余種,科學技術類4300余種。目前,我國期刊已經(jīng)形成一定規(guī)模,門類逐步齊全,基本覆蓋了社會的各個領域。期刊出版業(yè)的發(fā)展,初步適應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jīng)濟、科學和文化教育事業(yè)快速增長的需要。與此同時,期刊作為我國
【關鍵詞】: 社科期刊 期刊界 評獎活動 期刊出版業(yè) 社會科學期刊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出版管理部門 文化品位 我國期刊 思想內(nèi)容
【分類號】:G239.2
【正文快照】: 首屆全國優(yōu)秀社會科學期刊評獎活動于12月16日在京揭曉共評出學術理論、時事政治、綜合文1代表了四類參評期刊的最高水平。這次評比化、教學輔導四類期刊優(yōu)秀獎ZI名,提名獎48名報送評委會的參評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工作指導、文學藝術、信息文摘三類未參評)。市和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穆君濟;怎樣做好期刊的統(tǒng)計工作——介紹天津紡織工學院圖書館的“期刊登記表”[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980年02期
2 夏國棟;談談市縣圖書館的期刊管理工作[J];圖書館建設;1980年01期
3 ;北京地區(qū)十二家印刷廠研究縮短期刊印制周期[J];中國出版;1980年08期
4 秦鐵輝;期刊史話[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981年02期
5 力;;日本科學技術情報中心收集的期刊[J];情報科學;1981年05期
6 于為剛;;一部對研究近代史有用的工具書——介紹《中國近代期刊篇目匯錄》[J];圖書館學研究;1981年Z4期
7 ;中國青年報今年起增出星期刊[J];新聞戰(zhàn)線;1981年01期
8 李崇禮;;期刊應該外借[J];新世紀圖書館;1981年01期
9 黃俊貴;;試談書刊劃分標準及其整理原則[J];圖書館論壇;1981年03期
10 楊秀君;我館是怎樣類分中文期刊的[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98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思欽;施晴;;構(gòu)建省會小學教育期刊共享網(wǎng)絡初探[A];走向新世紀——福建省第四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林梅影;;淺談中專圖書館期刊資料如何服務于教學科研[A];走向新世紀——福建省第四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3 謝克英;;中學期刊如何為素質(zhì)教育服務[A];走向新世紀——福建省第四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4 林建華;;編輯部微機管理稿件系統(tǒng)[A];科技期刊編輯研究文集[C];1993年
5 羅惠坤;;對提高《學報》質(zhì)量的幾點看法[A];科技期刊編輯研究文集(第三集)[C];1994年
6 周南;;期刊的魅力來源于特色[A];科技期刊編輯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
7 周全;吳毅;;論期刊編輯的保密意識[A];科技期刊編輯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
8 趙勤;;怎樣辦好科技期刊——兼論科技期刊的特點[A];科技編輯出版研究文集(第五集)[C];1998年
9 王躍;王晴;徐虹;;期刊生存方式[A];科技編輯出版研究文集(第五集)[C];1998年
10 張伯海;;對時尚期刊幾點評說——在海峽兩岸期刊座談會上的發(fā)言[A];全國科普期刊研討會暨中國科普期刊研究會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建術;這樣的期刊你看不看?[N];北京日報;2000年
2 謝其章;創(chuàng)刊號[N];北京日報;2000年
3 國家檔案局副局長、中央檔案館副館長 楊冬權;亞洲地區(qū)檔案學的發(fā)展[N];中國檔案報;2000年
4 孟祥琴;女性期刊難中求進[N];中國婦女報;2000年
5 高陽;石化行業(yè)電子商務模式與策略初探(之二)[N];中國化工報;2000年
6 逸民;尋找教育的本源和去向[N];中國教育報;2000年
7 記者 粟丹;中國文獻縮微仍任重道遠[N];中國文化報;2000年
8 李建軍;石鼓文化站文化鼓聲不絕[N];中國文化報;2000年
9 記者 劉志先;廣州郵件處理中心呼之欲出[N];中國郵政報;2000年
10 甘丁;文學期刊變革的困惑[N];福建日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劉永文;晚清報刊小說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2 付建舟;小說界革命的興起與發(fā)展[D];河南大學;2004年
3 張雪峰;福建近代出版業(yè)的興衰——以政治變遷為視角[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4 博玫;《紫羅蘭》(1925-1930)的“時尚敘事”[D];復旦大學;2004年
5 王亮;《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6 黃蓉;丁玲文學編輯活動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7 金立群;媚俗化:中國近現(xiàn)代通俗文學的現(xiàn)代性碎片呈現(xiàn)[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陳建明;近代基督教在華西地區(qū)文字事工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易俊剛;科技期刊信息服務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2001年
2 熊俊龍;花卉科技期刊品牌化經(jīng)營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3 劉小勤;期刊與期刊品牌策劃[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4 李清學;入世后中國期刊走勢分析與應對措施[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5 唐敏;期刊經(jīng)營中的品牌競爭戰(zhàn)略芻議[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6 劉勁;人民郵電出版社集郵類期刊的變革與出路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2年
7 唐龍妹;醫(yī)學論文中統(tǒng)計方法應用的聚類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2年
8 郭艷玲;從功能語言學角度對摘要的體裁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朱燕萍;魯迅的期刊編輯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10 劉蘭;商務印書館館辦期刊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本文關鍵詞:首屆優(yōu)秀社科期刊評獎綜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150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xszy/41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