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苯并咪唑類化合物對辣椒根腐病菌毒力的測定
發(fā)布時間:2021-09-08 10:08
利用菌落生長直徑法測定出12種新型苯并咪唑類化合物對腐皮鐮孢菌(Fusarium solani)的抑菌活性和毒力。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測定濃度都為200 μg/mL的情況下,12種新型苯并咪唑類化合物對腐皮鐮孢菌的抑菌率達46.60% ~ 83.96%。其中,化合物N-(3-氯芐基)-1H-苯并咪唑、N-(3,5-二氯芐基)-1H-苯并咪唑和N-(3,4-二氯芐基)-1H-苯并咪唑?qū)Ωょ犳呔囊志瘦^高,分別為83.96%、79.62%和77.25%,此3種化合物對辣椒根腐病菌的EC50值分別為36.92 μg/mL、16.19 μg/mL和62.88 μg/mL,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和開發(fā)成為新型農(nóng)藥殺菌劑的潛力。
【文章來源】:辣椒雜志. 2020,18(04)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
1.2 供試菌株
1.3 培養(yǎng)基
1.4 含藥培養(yǎng)基制備的方法
1.5 抑菌率的測定
1.5 EC50值的測定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新型苯并咪唑類化合物對辣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
2.2 目標化合物對辣椒根腐病菌的毒力回歸分析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型苯并咪唑類化合物對棉花枯萎病菌的毒力測定[J]. 高文章,韓新才,代文哲,巨修煉. 棉花科學. 2020(04)
[2]2019年辣椒科學研究進展[J]. 吳永紅,周書棟,李雪峰,鄭井元. 辣椒雜志. 2020(02)
[3]棚栽辣椒根腐病發(fā)生與綜合防控[J]. 馬驍. 西北園藝(綜合). 2020(01)
[4]苯并咪唑類殺菌劑性質(zhì)及檢測技術(shù)[J]. 尤娟,郭宏斌,曾紹東,劉元靖,王明月. 農(nóng)藥. 2016(12)
[5]苯并咪唑類藥物研究進展[J]. 孟江平,耿蓉霞,周成合,甘淋玲. 中國新藥雜志. 2009(16)
[6]苯并咪唑類化合物殺菌活性的研究進展[J]. 張英,楊松,宋寶安,胡德禹. 農(nóng)藥. 2008(03)
[7]辣椒根腐病菌生物學特性研究[J]. 劉麗云,劉曉林,劉志恒,王福妹,穆麗松.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07(01)
[8]創(chuàng)制殺菌劑啶菌惡唑生物活性及應(yīng)用研究(Ⅰ)——番茄灰霉病[J]. 司乃國,張宗儉,劉君麗,李志念,張冬明,陳亮,王力鐘. 農(nóng)藥. 2004(01)
[9]保護地辣椒根腐病的發(fā)生及其綜合防治[J]. 郭彩霞,袁靈恩,秦娜. 蔬菜. 1999(06)
本文編號:3390598
【文章來源】:辣椒雜志. 2020,18(04)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
1.2 供試菌株
1.3 培養(yǎng)基
1.4 含藥培養(yǎng)基制備的方法
1.5 抑菌率的測定
1.5 EC50值的測定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新型苯并咪唑類化合物對辣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
2.2 目標化合物對辣椒根腐病菌的毒力回歸分析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型苯并咪唑類化合物對棉花枯萎病菌的毒力測定[J]. 高文章,韓新才,代文哲,巨修煉. 棉花科學. 2020(04)
[2]2019年辣椒科學研究進展[J]. 吳永紅,周書棟,李雪峰,鄭井元. 辣椒雜志. 2020(02)
[3]棚栽辣椒根腐病發(fā)生與綜合防控[J]. 馬驍. 西北園藝(綜合). 2020(01)
[4]苯并咪唑類殺菌劑性質(zhì)及檢測技術(shù)[J]. 尤娟,郭宏斌,曾紹東,劉元靖,王明月. 農(nóng)藥. 2016(12)
[5]苯并咪唑類藥物研究進展[J]. 孟江平,耿蓉霞,周成合,甘淋玲. 中國新藥雜志. 2009(16)
[6]苯并咪唑類化合物殺菌活性的研究進展[J]. 張英,楊松,宋寶安,胡德禹. 農(nóng)藥. 2008(03)
[7]辣椒根腐病菌生物學特性研究[J]. 劉麗云,劉曉林,劉志恒,王福妹,穆麗松.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07(01)
[8]創(chuàng)制殺菌劑啶菌惡唑生物活性及應(yīng)用研究(Ⅰ)——番茄灰霉病[J]. 司乃國,張宗儉,劉君麗,李志念,張冬明,陳亮,王力鐘. 農(nóng)藥. 2004(01)
[9]保護地辣椒根腐病的發(fā)生及其綜合防治[J]. 郭彩霞,袁靈恩,秦娜. 蔬菜. 1999(06)
本文編號:33905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xszy/33905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