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1年中國比較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選題分析——以7個比較教育學博士點的244篇論文為樣本
本文關(guān)鍵詞:2002~2011年中國比較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選題分析——以7個比較教育學博士點的244篇論文為樣本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比較教育學 博士學位論文 選題分析
【摘要】:對2002~2011年我國比較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分析表明,各領(lǐng)域選題分布不均,比較研究匱乏,非比較教育學專業(yè)選題比例較高。選題總體呈現(xiàn)出注重國別研究,比較研究不足;注重宏觀研究,微觀研究不足;注重問題研究,學科建設研究不足;注重高等教育問題研究,其他類型的教育問題研究匱乏的特點。提出了今后比較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選題的建議。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河南大學教科院;
【關(guān)鍵詞】: 比較教育學 博士學位論文 選題分析
【分類號】:G40-059.3;G643
【正文快照】: 比較教育學博士點的建設是比較教育學研究深化的重要體現(xiàn),博士層次的學位論文選題所呈現(xiàn)出的學科文化和學科話語對本學科的發(fā)展產(chǎn)生最直接的影響。自1984年北京師范大學被批準設置第一個比較教育學博士點至今,全國新增博士點8個,雖發(fā)展緩慢但增長穩(wěn)步。如今,比較教育學博士研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時見;論比較教育的學科體系及其建設[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比較教育研究中的分析架構(gòu)——從《香港和澳門的教育及社會》一書談起[J];比較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立新;關(guān)于我國民辦幼兒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2 朱旭東,蔣貞蕾;國家發(fā)展與教育發(fā)展模式探討——教育現(xiàn)代化的視角[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3 谷賢林;關(guān)于比較教育若干問題的探討[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4 周曉琴;;試論比較教育研究中的影響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5 陳時見;袁利平;;比較教育學的范式與學科生長點[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6 生兆欣;;比較教育,研究什么——20世紀中國學者的觀點[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7 商秀梅;陳時見;;中國大陸比較教育學科體系研究的內(nèi)容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8 陳時見;;論比較教育的學科屬性與學科體系[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9 溫靜;;金球化背景下比較教育的多重身份及其構(gòu)建[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10 容中逵;;借鑒:比較教育研究向度的“中國之維”——論比較教育研究的借鑒目的及其功能實現(xiàn)問題[J];比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王大磊;共和國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洪天;關(guān)于我國高等教育的經(jīng)濟效益和個人收益率的研究[D];河海大學;2001年
3 陳琦;從終身體育思想審視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fā)展[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4 郭婭;元教育史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梁燕玲;比較教育實證分析范式的變遷及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6 劉麗群;論知識準入課程中的國家介入[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郢;教科書審查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 袁利平;本體存在與視域融合[D];西南大學;2009年
9 褚遠輝;比較教育的價值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瑞利;中等職業(yè)學校數(shù)學的適應性教學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2 高瑞;2001-2010年我國高等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選題現(xiàn)狀分析[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秀才;學校公共關(guān)系管理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張芳芳;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我國高職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5 蘭軍;主體性教育思想視野下的學校管理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劉昌波;區(qū)域文化視野中的高等教育民主化研究——中國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必由之路[D];四川師范大學;2003年
7 汪保忠;接受理論與當代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5年
8 汪博;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yè)下體育管理(方向)教育發(fā)展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席友娣;教育溝通與中學語文教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胡偉;基礎教育新課程背景下高師教育改革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陳時見;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比較教育的研究與發(fā)展[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2 宋天和,孫超;論學術(shù)論文選題的意義、原則與方法[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04期
3 盧卓群;在實踐中認識選題的意義和準則[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4 朱秋菊;談畢業(yè)論文的選題策略[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5 王凱;;教育科研論文選題的思維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09年02期
6 陳海燕;;淺談如何指導學生做好畢業(yè)論文選題[J];教育與職業(yè);2007年14期
7 楊心德;;試論文科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6期
8 孫國強;;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來源、方法與技巧[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史朝;;一本比較教育的入門著作——沖原豐《比較教育學》述評[J];外國教育研究;1985年04期
2 馬和民;;社會學比較教育學(續(xù))[J];全球教育展望;1987年05期
3 盧曉中;當代比較教育學研究的發(fā)展動態(tài)[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 馬利尼;宮云龍;;比較教育學筆記[J];全球教育展望;1987年05期
5 今井重孝;沈曉敏;;關(guān)于比較教育方法論的考察——探求共性抑或差異性[J];全球教育展望;1992年01期
6 方德林;;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今日世界比較教育叢書》總序[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7 施小珍;國外比較教育學研究概覽[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0年01期
8 于穎;;試論日本比較教育學的邊緣化特征[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9 王景;;比較教育學中的結(jié)構(gòu)功能主義[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6年12期
10 蔡寶來;楊思帆;;當代比較教育研究的新視域及問題轉(zhuǎn)向[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董潔;李強;;對國內(nèi)大學新生適應障礙的循證探索[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翟艷芳;全球教育的理念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盧德生;民族文化傳承中的社會教育運行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3 羅江華;教育資源數(shù)字化的價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4 張生;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下基于學習活動的形成性評價的理論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王渭玲;媒體暴力信息對不同現(xiàn)實暴力接觸大學生生理心理的不良影響[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6 張立新;教師實踐性知識形成機制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7 閆建璋;我國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合理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8 彭文輝;網(wǎng)絡學習行為分析及建模[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9 張月娟;中學生學習能力傾向測驗的初步編制[D];中南大學;2002年
10 席居哲;基于社會認知的兒童心理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何芳;人之身體的教育關(guān)注[D];河南大學;2009年
2 丁娟;二戰(zhàn)后美國農(nóng)村學生輟學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張源源;校長的心智圖景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李恬;中國教育人類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本文關(guān)鍵詞:2002~2011年中國比較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選題分析——以7個比較教育學博士點的244篇論文為樣本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比較教育學 博士學位論文 選題分析
,
本文編號:5112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xswd/51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