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論文選題 >

農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淺析

發(fā)布時間:2016-05-19 17:02

  本文關鍵詞: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農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淺析

發(fā)布日期: 2014-09-14 發(fā)布:  

  2014年55期目錄       本期共收錄文章20篇

2014年55期

  摘 要: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數量在不斷增加。隨遷子女教育問題關系千百萬農民工的切身利益,關系城市化進程的順利推進。妥善解決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問題是促進社會和諧、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分析農民工子女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中國論文網
  關鍵詞: 農民工子女 教育 存在問題 對策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2013年年底,我國農民工總量已達2.69億人。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隨遷子女1277萬人,占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9.3%。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已經成為一個較普遍的社會問題,甚至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家建設和未來發(fā)展。盡管在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上,義務教育階段通過公辦學校培養(yǎng)的方式基本得到解決,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教育不公現象[1]。具體可能表現為,農民工子弟學校教育資源差,教育資金缺乏,家庭教育差,,存在自卑心理等。
  一、新生代農民工子女教育面臨的問題
  1.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缺乏政府財政支持。
  義務教育財政管理體制造成農民工子女的教育財政責任主體缺位。我國現行的義務教育體制為中央和地方財政分擔、以地方財政撥款為主的財政管理體制。具體實施:中央政府主要負擔由中央各部門興辦的教育機構的撥款,同時對落后地區(qū)的教育發(fā)展給予一定的資助;地方財政主要負擔各級地方政府舉辦的教育機構的預算內撥款。這種“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二元化義務教育財政管理體制是造成農民工子女受教育問題的核心制度因素[2]。同時,由于農民工子女在農村交納的教育附加費并沒有根據農民工的就業(yè)流向在地區(qū)間轉移,城市政府從財政中劃出的經費專供轄區(qū)內擁有戶籍的市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之用,并不包括進城務工的農民子女。這就造成教育財政責任主體缺位的問題。
  2.配套法律政策不完善。
  在保障農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入學的政策變遷過程中,配套法律政策不完善。首先是相關政策在國家法律層面始終存在空白,政策多以行政法規(guī)的形式頒布,法律位階不高,其約束效力有限。1998年3月,原國家教委初步確立了“兩為主”(以流入地區(qū)政府管理為主,以流入地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解決思路。最主要的立法是2006年的《義務教育法》,該法本應清晰、明確地將“兩為主”的政策表述清楚,作為一項重要的政策加以肯定,但實際卻語焉不詳。而且該法中缺少罰則,沒有規(guī)定“流入地政府拒絕”和“流入地公立學!辈唤邮者M城務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處罰措施。地方配套政策缺乏操作性,在落實中存在很多問題,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亟待解決。
  3.公立學校入學難,農民工子弟學校教學質量差。
  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的教育任務主要由民辦學校承擔,流動兒童的入學需求,與流入地學校利益之間是有沖突的,由政府全額撥款的非盈利性公辦學校,其自身沒有額外的經費,承擔流動兒童的就學成本,一些中小學校拒絕接收非本區(qū)域戶籍的生源,導致許多農民工子女無法進入公辦學校。既然公立學校不能完全接納農民工子女入學,大批民辦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便應運而生。自從國家統(tǒng)一取消義務階段借讀費的規(guī)定出臺后,許多學校辦學經費緊張了,教育資源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民辦學校存在諸多不足,嚴重阻礙其發(fā)展。大多數農民工子弟學校存在很多問題,如辦學條件差、管理水平低、教學質量低下等。
  4.家庭生活質量的差異,導致產生厭學心理。
  很多農民工子女以前在老家上學,由于當地教學條件較差,學習基礎較差,初進入城市學校,容易跟不上學習進度。并且,由于地區(qū)差異,他們的各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水平、見識等都與城里的孩子有很大差異,容易產生自卑和厭學心理。讀書改變命運、知識成就未來的口號并不能消除許多民工子女的迷茫,父母忙于生計,對孩子疏于教育。家庭收入水平與城市孩子生活在一起被放大了差距,這讓不少農村孩子情緒低落、自卑,導致學習成績很不理想。
  二、政策建議
  1.明確農民工子女的教育財政責任主體。
  中央財政在安排有關專項資金時,向接受農民工子女就讀人數較多的地區(qū)給予傾斜,并明確要求地方加大對進城務工就業(yè)農民子女就讀學校的投入。支持地方政府切實改善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就讀學校的辦學條件,使地方城市學校有更大的能力接受更多的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就讀。中央和省級政府設立進城農民工的子女教育專項資金,并加強調控和監(jiān)督,按實際招收農民工子女人數劃撥到各地,分擔流入地政府和學校的財政壓力[3]。運用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分擔和配置義務教育資源,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
  2.建立完善的教育法制和政策體系。
  國家應從法律角度,盡快明確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權利,明確規(guī)定他們的平等教育權。使各級政府、教育等機構在處理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時,有法可依;農民工家庭和子女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時,有明確的法律憑證。
  3.鼓勵和支持更多的民辦學校參與農民工子女教育。
  降低民辦學校的辦學門檻。在當前農民工子女數量大幅增加、公辦義務教育資源供給有限的客觀現實下,應允許農民工子女學校繼續(xù)存在,扶持尚不具備基本條件的農民工子女學校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轉為民辦學校[4]。根據實際情況,降低民辦學校的辦學門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創(chuàng)辦以接納農民工子女為主的民辦學校。
  4.關愛農民工子女的成長,營造和諧平等的成長環(huán)境。
  本地學校既然接收了農民工子女入學,就要關愛這些孩子,讓孩子有機會享受同等的教學條件、教育資源,客觀看待他們與城市孩子在家庭背景、環(huán)境教育、生活習慣等方面的諸多差異,讓農民工子女健康成長。本地居民應該從心理上接納農民工及其子女,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們。社會輿論應該發(fā)揮作用,社會各界要關注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并且給予農民工幫助平臺。
  參考文獻:
  [1]趙蔚蔚,劉軼俊.新生代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統(tǒng)計考察[J].統(tǒng)計與決策,2011,23.
  [2]劉瀟.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分析――基于教育財政視角的歸因[J].金卡工程,2009,11.
  [3]吳瑞君.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及解決思路[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9,10.
  [4]杜美娟.淺析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J].青年與社會,2013,20.

轉載請注明來源。原文地址:

 

  快速投稿通道


  本文關鍵詞: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21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xswd/4721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245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