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動作技能及其舞蹈教學應用
引 言
當年從學生轉(zhuǎn)到舞者的時期,是一個學以致用的過程,也是一個豐富舞臺經(jīng)驗的過程;再從舞者轉(zhuǎn)到教師時,是將豐富的舞臺經(jīng)歷轉(zhuǎn)化為一種語言與方法來傳遞給學生。曾經(jīng)的自己跳過無數(shù)作品,但當離開了舞臺后當了老師,就需重新思考我的身體語言應該如何在師生之間傳遞,如何讓教學富有情感性,讓學生擁有有生命力的動作表現(xiàn)?于是,我決定攻讀舞蹈碩士。在碩士期間,我選擇舞蹈教育心理學方向。其間的經(jīng)歷更讓我相信當一名好的舞者不一定就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舞蹈教師。當一名舞蹈老師要思考的是如何將自己的技術(shù)傳遞于學生,如何能讓學生真正理解你要表達的意思。擔任舞蹈教師后,我就不斷探索與研讀相關舞蹈教育或心理學的書籍以及聽他人舞蹈教學分享的講座,從他人的舞蹈教學中獲得各種教學的方法,并有機會學習到英國皇家舞蹈學院的教師課程并取得學院的教師資格證以及擔任最高導師的職務。這一路也是推向我朝向舞蹈生涯的另一個轉(zhuǎn)折點,從臺北來到上海地區(qū)任教。
.......
第一部分 文獻綜述與問題提出
1 情緒情感研究與理論進展
研究中經(jīng)?匆娕c情緒相關的名詞有“情感”、“心境”。情緒和情感經(jīng);ビ。許多學者在談到情緒和情感時,經(jīng)常不加以區(qū)分。情緒并非人類獨有,但動物的情緒主要同有機體生理反應有關,是一種本能,而人類的情緒則帶有獨特的認知色彩和歷史文化色彩。情感則為人類所獨有。情感這個概念包括同“感覺”、“感受”相關的“感”,又包括與“同情”、“體驗”相聯(lián)系的“情”。情緒更多的和生理需要滿足與否相聯(lián)系,而情感更多的是與個體的社會性需要相關。情緒和情感是同一過程、同一活動的兩個方面。情感是對感情性過程的感受和體驗,情緒是這一體驗和感受狀態(tài)的過程。情緒強調(diào)的是外在表現(xiàn),情感側(cè)重于相應的主觀體驗。情緒很容易受到環(huán)境影響,但情感相對而言就具有內(nèi)在性,是一種深沉的內(nèi)心體驗(孟昭蘭,1994)。2 動作技能理論與教學實踐
動作技能又稱為運動技能和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動作以合理的程序組成的操作活動方式,如寫字、騎車、踢球等技能。它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它調(diào)節(jié)、控制著操作動作的執(zhí)行,是一種動作經(jīng)驗而非認知經(jīng)驗,同時又有別于心智技能,具有物質(zhì)性、外顯性與展開性?煞譃槌跫墑幼骷寄芎透呒墑幼骷寄軆深。初級動作技能指通過一定練習或模仿形成的仍帶有明顯意識的技能,高級動作技能則指經(jīng)過反復練習使其基本成分達到自動化水平(林崇德,2003)。心智技能又稱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是一種借助于內(nèi)部言語在人腦中進行的認知活動方式,如寫作、心算等技能。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相互區(qū)別,但又是緊密聯(lián)系的。心智技能是動作技能的調(diào)節(jié)者和必要的組成部分,動作技能又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據(jù)和外部體現(xiàn)的標志。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制約、互相促進的。例如,在學習活動中,不僅需要心智技能的參與,也需要動作技能的參與,常常是這兩種技能的有機統(tǒng)一。當我們在確定某種技能是屬于心智技能還是動作技能時,關鍵取決于其活動的主導成分。第三部分 情感性動作模型的構(gòu)建..............78
1 研究 1 情緒性動作詞匯的動態(tài)研究 ...............792 研究 2 情感性動作模型的構(gòu)建 .....................82
第四部分 情感性動作模型有效性的驗證.............94
1 研究 1 情感性動作模型的動作溫度測定 ...............94
2 研究 2 情感性動作模型圖片的閾下情緒啟動效應 ..............104
第五部分 情感性動作技能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109
1 研究 1 情感性動作技能在短期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效果檢驗............110
2 研究 2 情感性動作技能在長期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效果檢驗..........127
第五部分 情感性動作技能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
1 研究 1 情感性動作技能在短期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效果檢驗
在創(chuàng)造性舞蹈課程中可以讓學生們在愉悅情境下,對自己的肢體有重新認知與探索,激發(fā)對肢體與動作的創(chuàng)作思考,并提升敏銳的覺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清晰的表達能力與充盈的情緒情感。創(chuàng)造性舞蹈的理念脈絡源自拉邦動作理論中創(chuàng)造性舞蹈的編制內(nèi)容。在歐美國家,Davies(2003)、Gilbert(1992)、Joyce(1994)等有很多位專家提倡創(chuàng)造性舞蹈,匯整、歸納與簡化拉邦的理論,并以舞蹈元素作為發(fā)展課程的基礎(圖5-1)。2 研究 2 情感性動作技能在長期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效果檢驗
受到盧家楣教授情感教學理論的啟發(fā),研究者從“以情優(yōu)教”的情感教學理論出發(fā),重新審視舞蹈教學,認為舞蹈就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同時這種情感也能夠感染第三者。因此,舞蹈教學用于一般性的教育中應該更能達到優(yōu)化教學、悅己悅?cè)说哪康。再者,情感教學評價理論中的“三情”-樂情、冶情與融情,說明了情感的由淺入深的層次,要達到最深入的層級更需要有深度的投入。因此,研究者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舞蹈教學中如何激發(fā)“舞己舞人”?如何呈現(xiàn)“舞情舞表”并導出“舞圖舞動”?舞蹈是以人體為媒介,通過身體語言來表達和表述;它能夠更好地將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達和舞者的思想追求,經(jīng)過提煉、升華為藝術(shù)化的人體動作、表情、姿勢,并生成為一種很特別的身體動作鏈-舞蹈語言,從而形成一個走向舞臺的審美客體,向觀眾傳遞出特有的情感、思想、精神、意境,使觀眾獲得審美體驗,產(chǎn)生忘我的聯(lián)想,從而實現(xiàn)客體的社會和藝術(shù)價值(肖燦和劉德歡,2015)。然而,芭蕾是一門嚴謹規(guī)范的科學、系統(tǒng)、完整、規(guī)范、訓練體系(王珍,2011);芭蕾的教學方法對整個芭蕾教學中起著指南針的作用,教師的教學方法不能一成不變,需要根據(jù)學習者的情況、學習目的及時調(diào)整與更新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崔藍勻,2014)。
........
第六部分 綜合討論與研究總結(jié)
針對心理學中對藝術(shù)領域中動作技能情感性的忽視,本文提出情感性動作技能的概念。情感性動作技能是指合乎藝術(shù)法則的操作情感性動作的活動方式。它調(diào)節(jié)、控制著情感性動作的執(zhí)行。情感性動作是指充溢著某種情緒或情感的身體運動或運動系列。情感性動作不同于動作表情。動作表情是外顯的情緒或情感,屬于情感范疇;情感性動作是一種動作,,屬于技能范疇。這樣,我們就從情感性這個新的維度,對動作技能進行了進一步的區(qū)分:非情感性動作技能和情感性動作技能。我們可將前者稱為運動技能,將后者稱為藝術(shù)技能。舞蹈技能顯然屬于情感性動作技能。同時,傳統(tǒng)上在對一般動作技能的研究中,研究者將動作在頭腦中的表征稱為動作映像(馮忠良,2000)。為了與非情感性動作技能相區(qū)別,我們將情感性動作在頭腦中的形象稱為情感性動作意象。在心理學中,意象指個體頭腦中所形成的客觀形象和主觀情趣的有機融合(朱智賢,1989)。因此,意象概念正好與情感性動作技能中對情感的關注相契合。為了對情感性動作和情感性動作技能進行研究,本文使用情感性動作技能模型來作為研究的載體。情感性動作技能模型是表征充盈某種情緒或情感的身體運動的人造模擬物。
.......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1176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shuzhibaogao/11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