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燭:星云大師在大陸的救命恩人是誰?(組圖)
洪燭《倉央嘉措情史》(《倉央嘉措心史》第2部)東方出版社
當當網(wǎng)¥21.30
2015年3月7日《廣州日報》:《倉央嘉措情史》挖掘“情圣”內(nèi)心
廣州日報訊(記者吳波)日前,《倉央嘉措情史》由人民東方出版社推出。倉央嘉措去世時只有23歲,可他遺留的詩歌有著非凡的生命力,至今還在傳唱。這本書是著名作家洪燭繼《倉央嘉措心史》暢銷10萬冊后又一部力作,是國內(nèi)第一本以詩性的方式寫作倉央嘉措的作品。這是部關于愛的書,是洪燭從青藏高原采風帶回來的作品,獻給心中充滿愛的人們。本書以作者與倉央嘉措的雙重視角,用當代讀者便于接受的語言方式進行演繹,深入挖掘“情圣”內(nèi)心深處的點點滴滴,優(yōu)美優(yōu)雅、大氣磅礴。
洪燭著《倉央嘉措心史》。東方出版社推薦語:《倉央嘉措心史》作者從倉央嘉措角度出發(fā),寫倉央嘉措作為一個精神領袖和作為一個普通人對愛情的執(zhí)著與向往之間的矛盾。文字優(yōu)美,感情表達深入。此書深受藏區(qū)文化愛好者、旅游愛好者、對倉央嘉措感興趣的讀者喜愛。
@京東:京東價19.40
10月17日,著名詩人洪燭應邀來陜參加“新絲路新詩路”長安場畔詩會(何雙/攝)
你可能去過北京,到過故宮,但你不一定聽說過他筆下皇城的那些往事段子。你可能唱過汪峰的《北京北京》,你可能讀過老舍筆下的北京,但你不一定觸摸過他對北京的拳拳深情。你可能被他書中那些歷經(jīng)滄桑的皇宮王府、古墓名陵所吸引,你也可能沉湎于他文字中再現(xiàn)的眾多王公貴胄、才子佳人的幽謐往事。本期新華社客戶端《書香》欄目特薦著名作家、詩人洪燭新作《北京皇城往事》,帶您一起穿越時空,尋根帝都。
北京在世界名城中排名第幾?
“我曾經(jīng)是長安街上詩歌的浪子。杜牧有他的揚州夢(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我則有我的北京夢。我的北京夢做了不止十年。北京是我的夢鄉(xiāng),我詩化的烏托邦!
在《北京皇城往事》的后記中,作者洪燭將自己形容為“長安街上詩歌的浪子”,他深愛北京,深情地稱北京為自己“詩化的烏托邦”。正是由于詩人堅定的精神立場,才有了暢銷書《北京城南舊事》,繼而又有了現(xiàn)在的新書《北京皇城往事》。
作為姊妹篇,《北京皇城往事》的問世,為讀者探尋塵封于歷史中的老北京提供了浪漫的注釋。北京,作為燕遼金、元明清的都城,三千年來處處都彌漫著神秘、優(yōu)雅的皇都氣派。它的歷史地位,不言而喻。
北京在世界文化名城中排名第幾?青銅時代的北京、黑鐵時代的北京、白銀時代的北京、黃金時代的北京又各自訴說著怎樣的歷史?跟隨洪燭的腳步,徘徊在歷史現(xiàn)實間,你一定會在閱讀中找到答案。
乾隆為何把香妃金屋藏嬌?
“香妃是乾隆的愛妃。乾隆一生,先后封有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共41人,僅次于康熙的后妃人數(shù)(55人)。香妃在其中地位不算是最高的,卻是最受寵的,至少是最出名的。乾隆50歲以后選進的12位妃嬪,大都是13歲左右,最大的也不超過19歲,惟獨香妃入宮時已是26歲,屬于特例吧。”
相信看過電視劇《還珠格格》的人,對香妃印象一定很深。劇情發(fā)展到香妃病歿時,她在紅木雕花的床塌下合攏眼簾,身體散發(fā)出一種異香,吸引了成千上萬只蝴蝶聯(lián)袂飛來,蜂擁進繡房,在半垂的紗帳里翩翩起舞,仿佛為她舉辦了一場既凄婉又華麗的告別儀式。
歷史中的香妃又有著怎樣的命運呢?作者洪燭通過圓明園中的一處建筑,聯(lián)想到因民族戰(zhàn)敗而被擄入深宮的香妃。乾隆對這位女子可謂寵愛有加,還特意為她蓋了座“望鄉(xiāng)樓”,供她在這座豪華的高塔里居住并眺望遠方。因擔心她思鄉(xiāng)心切,乾隆還特意在樓對面建成了一座既有清真寺、又有密集的突厥人帳篷的穆斯林村寨。這樣香妃就能聽見窗外熟悉的鄉(xiāng)音。
然而,用心良苦的乾隆并沒有獲得美人芳心。最后,香妃還是尋找機會自殺了,以保持對故國與愛情的貞操。故事講到此,未免讓人嘆息。作者最后總結道:“美,在那個時代,也是件很殘酷的事情。”
作為著名的古都,無數(shù)的王公貴胄、才子佳人曾在北京駐留過,歷經(jīng)滄桑的皇宮王府、寺廟碑塔、城樓戲園、古墓名陵,星羅棋布,構成一筆令人撫今追昔的文化遺產(chǎn)。在《北京皇城往事》一書中,洪燭在描摹眾多名勝古跡、歷史人文的同時,,捕撈起很多被歷史塵封的腳印和遺落在民間的故事,讀起來趣味橫生,同時發(fā)人深思。
“京華風物迷人眼,皇家往事惹人醉。”對洪燭而言,北京并不是他的第一故鄉(xiāng)。然而,這個生在南京,學成在武漢,工作在北京的“詩歌浪子”,卻用自己詩化的想象,描繪出一個老北京的形象,寫出了“老舍沒見過的另一半”。他說:“我比王朔年輕,可我偏偏對自己沒見過的東西也感興趣。我是作為年輕的‘外來戶’寫老北京的,寫比老舍寫的還要老的老北京。老舍筆下的只是清末民初的北京,我最遠的寫到了燕都,寫到遼代開挖出‘三里河’的蕭太后。”
事實上,寫北京的作者很多,尤其是以小說和散文的形式。然而,以“寫詩出身”的洪燭,卻用“理想主義來寫”,寫出了一個既浪又古典的北京。從而為讀者做了一回地理歷史與人文文化的雙重導游。(欄目主持人:何雙)
洪燭為新華社客戶端《書香》欄目題詞
作者簡介
洪燭:原名王軍,現(xiàn)任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編輯室主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被《女友》雜志評為“全國十佳青年作家”;曾獲徐志摩詩歌獎、老舍文學獎散文獎,央視電視詩歌散文大賽一等獎,《萌芽》文學獎及《中國青年》《詩刊》《星星》等獎項;2012年入選博客十年“影響中國百名博客”。
出版作品有:《中國美食:舌尖上的地圖》《北京:城南舊事》《名城記憶》《倉央嘉措心史》《閑說中國美食》等數(shù)十部!吨袊牢抖Y贊》《千年一夢紫禁城》《北京Ato Z》等,在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分別有日文版、韓文版、英文版及繁體中文版出版。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陜西)
本文編號:246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shenghuobaike/24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