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雜志_適合新手投稿的雜志社_中華理療雜志雜志社編輯部投稿
本文關鍵詞:中華理療雜志雜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論文網 > 中華理療雜志
中華理療雜志雜志
中華理療雜志雜志社投稿
主管單位:中國科協(xié)
主辦單位:中華醫(yī)學會
國內統(tǒng)一刊號:
國際標準刊號:
雜志咨詢:點擊在線咨詢
雜志人氣:326票
上期雜志: 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
下期雜志: 紅蕾:故事寶庫(上旬)
中華理療雜志雜志社/雜志簡介本刊為中華醫(yī)學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科的專業(yè)學術期刊,以本學科的廣大醫(yī)護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報道本學科領域的領先科研成果及臨床診療經驗,并對理療、療養(yǎng)、康復學科有指導作用且與之密切相關的基礎理論研究。本刊的辦刊宗旨是:貫徹黨和國家的衛(wèi)生工作方針政策,貫徹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反映本學科臨床科研工作的重大進展,促進國內外理療、療養(yǎng)、康復學科的發(fā)展與學術交流。 中華理療雜志收錄情況/影響因子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知網,萬方,維普收錄期刊 中華理療雜志欄目設置設有述評、專家論壇、論著(臨床研究、基礎研究、論著摘要)、經驗交流、病例報告、綜述、講座、理療技術、短篇報道、書刊評價、學科史料、人物述林、會議紀要及國內外學術動態(tài)等欄目。 中華理療雜志編輯部/雜志社投稿須知1 文稿 應具有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實用性、邏輯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重點突出,書寫工整規(guī)范,必要時應做統(tǒng)計學處理。論著、綜述、講座一般不超過6 000字,論著摘要及經驗交流不超過2 000字,短篇或個案報道以500~1 000字為宜。
2 文題 力求確切、簡明、醒目,反應出文章主題。涉及物理療法的文題,應以物理因子命名。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
3 作者 作者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變更。作者應是:①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②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③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上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fā)表者。以上3條均需具備。僅參與獲得資金或收集資料者不能列為作者,僅對科研小組進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為作者。對文章中的各主要結論,均必須至少有1位作者負責。集體署名的文章必須明確對該文負責的關鍵人物;其他對該研究有貢獻者應列入志謝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應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證明信。
4 摘要 論著須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及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標題。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語。中英文摘要各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尚應包括文題、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及郵政編碼和國名。作者應列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不屬同一單位時,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時在單位名稱首字母左上角加“*”。
5 關鍵詞 論著需標引2~5個關鍵詞。請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y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醫(y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詞。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無相應的詞,處理辦法有:①可選用直接相關的幾個主題詞進行組配;②可根據樹狀結構選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題詞;③必要時,可采用習用的自由詞并排于最后。關鍵詞中縮寫詞應按MeSH還原為全稱,如“HBsAg”應標引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個英文關鍵詞第一個字母大寫,各詞間用分號分隔。
6 醫(yī)學名詞 以1989年以后由全國自然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y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的仍以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編的《英漢醫(yī)學詞匯》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1997年版《中國藥品通用名稱》或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名詞匯》(非法定藥物)中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7 圖表 表采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及底線),列于正文相應段落下,表號按次序編碼并設表題,有說明性資料應列于表下,表中或表下的統(tǒng)計學說明最好在正文中表達,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一致,一般按標準差的1/3確定有效位數。照片圖要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圖中需標注的符號(包括箭頭)請用另紙標上,不要直接寫在照片上,每幅圖的背面應注明圖號、作者姓名、圖的上下方向及圖號。若利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線條圖應墨繪在白紙上,高寬比例約為3∶5。各圖應在正文的相應部位留出一定的空間,其下方注按序編碼的圖號及圖題。圖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應注明出處。
8 計量單位 實行國務院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參照1991年中華醫(yī)學會編輯出版部編輯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yī)學上的應用》一書。注意單位名稱與單位符號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1*天-1應改為ng*kg-1*d-1;組合單位稱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于1條時應采用負數冪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應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組合單位中斜線和負數冪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用ng/kg*min-1的形式。在敘述中,應先列出法定計量單位數值。括號內寫舊制單位數值;但同一計量單位反復出現(xiàn),可在首次出現(xiàn)時注出法定計量單位與舊制單位的換算系數,必要時還應注明法定單位的正常參考值,然后只列法定計量單位數值。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如吸光度(舊稱光蜜度)的符號為A,“A”為斜體。2.9 數字 執(zhí)行GB/T15835-1995《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guī)定》。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小數點前或后超過3位數字時,每三位數字一組,組間空1/4個漢字空,如“1,329.476,5”應寫成“1 329.476 5”。但序數詞和年份、頁數、部隊番號、儀表型號、標準號不分節(jié)。百分數的范圍和偏差,前一個數字的百分符號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寫成5~95%,50.2%±0.6%不要寫成50.2±0.6%,可寫成(50.2±0.6)%;公差的表示:參量與公差均需附單位,當參量與公差的單位相同時,單位可只寫一次,如27.8 kg±1.2 kg,可寫成(27.8±1.2)kg,不宜寫作27.8±1.2 kg。附有尺寸單位的數值相乘,按下列方式書寫:4 cm×5 cm×6 cm,不要寫成4×5×6 cm3。
10 統(tǒng)計學處理和統(tǒng)計學符號 關于統(tǒng)計學處理的問題,請參見本刊2000年第3期167頁的《本刊對來稿中統(tǒng)計學處理的有關要求》。統(tǒng)計學符號按GB3358-82《統(tǒng)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guī)定書寫,常用如下:①樣本的算數平均數用英文小寫(中位數仍用M);②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③標準誤用英文小寫s;④t檢驗用英文小寫t;⑤F檢驗用英文大寫F;⑥卡方檢驗用希文小寫χ2;⑦相關系數用英文小寫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寫ν;⑨概率用英文大寫P(P值前應給出具體檢驗值,如t值、χ2、q值等)。以上符號均用斜體。
11 縮略語 文中盡量少用。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xiàn)處先敘述其全稱,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如該縮略語已知,也可不注其英文全稱)?s略語不得移行。
12 參考文獻 按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在其右上角加方括號標出。盡量避免引用摘要作為參考文獻。確需引用個人通訊時,可將通訊者姓名和通訊時間寫在括號內插入正文相應處。參考文獻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與之相應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稱。引用的參考文獻以作者親自閱讀的近年主要文獻為宜。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參考文獻必須由作者與其原文核對無誤。將參考文獻按引用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排列于文末)。
13 獲基金及獲獎稿件 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論文刊登后獲獎者,請及時通知編輯部,并附獲獎證書復印件。
14 來稿格式 本刊采用盲審法,在文稿的首頁書寫文題、作者姓名、法定單位名稱,并請注明第一作者的性別、年齡、職務、職稱、單位所在地名及郵政編碼、聯(lián)系人(一般指第一作者)的電話及E-mail。第二頁后為正文,并在正文前仍需書寫文題。來稿應一式兩份,其中1份應為手寫稿或打印稿,另1份可為復印件。要求字跡清楚,英文摘要及文獻應隔行打印。特殊文種、上下角標符號、需排斜體等應予注明。凡字跡潦草、涂改不清的稿件恕不受理。
15 來稿須附單位推薦信 推薦信應注明對稿件的審評意見以及無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無爭議等項。
16 修改稿附軟盤 經審核初步擬定刊用的稿件按退修意見修改整理后,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請將修改稿以純文本格式存入軟盤,與修改稿打印件一并寄回本刊編輯部,同時注明聯(lián)系電話、傳真號碼備用。
《中華理療雜志》論文發(fā)表范例
0.放療熱療化療綜合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目的:通過放療、熱療和化療的不同組合,尋求綜合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最佳方法。方法:隨機分為三組,放熱化綜合治療組28例,放熱治療組23例,單純放療組27例;鱗癌63例,腺癌14例,類癌1例。采用8MHz射頻熱療機,常規(guī)放射治療方法,每次1.8~2.0Gy,每周5次,腫瘤劑量(DT)50~70Gy。放療后30~60...
1.放療后藥物灌注并加溫治療低位直腸癌的研究
目的:探討低位直腸癌綜合治療方法,減少局部并發(fā)癥,提高生存質量。方法:采用外照射,近距離后裝治療,藥物保留灌注并腔內外微波加溫綜合治療低位直腸癌30例。結果:本組病例4年隨訪期間,4例局部復發(fā),5例遠處轉移,4年生存率和無瘤生存率分別為87%(26/30例)和83%(25/30例)。結論:低位直腸癌的保守治療,可通過單...
2.兩面針酊劑直流電導入及超短波治療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患者120例,均經外科和婦產科確診,年齡21~31歲,系哺乳初期產婦,于發(fā)。薄蔡靵碓\。均有乳房局部紅、腫、熱、痛及硬塊,部分患者有發(fā)熱。硬結為4~10cm2,,兩面針組3例,超短波組2例;11~20cm2,兩面針組5例,超短波組5例;22...
3.慢性肝炎高壓氧治療前后肝血流及超微結構變化和療效觀察
目的:研究高壓氧治療慢性瘀膽型肝炎患者肝血流及肝臟病理超微結構的變化和療效。方法:采用肝血流圖儀及多普勒B超測肝血流圖收縮波、門靜脈右支的血流量與生化,免疫組化及治療前后病理電鏡檢查數據為觀察指標。結果:高壓氧治療后,76%的患者肝血流圖收縮波升高,70%患者門靜脈右支血流量增加,前后比較P<0.05。肝功能ALT、B...
4.高壓氧綜合治療小兒急性腦梗塞療效觀察
目的:觀察高壓氧綜合治療小兒急性腦梗塞療效。方法:對照組采用“活血化瘀”、營養(yǎng)腦細胞、地塞米松抗氧化,能量合劑促進能量代謝。高壓氧綜合治療組是在上述藥物治療基礎上行高壓氧治療。多人高壓氧艙內停留100分鐘,0.2kPa壓力面罩吸純氧60分鐘,中間休息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兩組療效觀察均定為10天,30天。...
5.毫米波治療血液透析后動靜脈外瘺感染
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12例,均為男性,年齡28~42歲,平均38歲;其中動脈端感染8例,靜脈端感染4例。經臨床局部換藥及抗生素治療2~4周,未見明顯好轉轉來我科。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外瘺局部紅腫,創(chuàng)面1.5cm×2.5cm~3.0cm×4.0cm,表面有膿...
6.超短波治療周圍性面癱肌電分析
目的:比較超短波治療周圍性面癱前后的肌電變化。方法:47例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患者,經超短波治療,于治療前及治療后1~3個月做肌電圖檢查,共觀察140塊肌肉的肌電變化:失神經電位,運動單位電位波幅,相數,運動單位電位的募集型,傳導潛伏期值等變化對比。結果:治療前后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有非常顯著性,P<0.001。結論:超...
7.氦氖激光治療手指屈肌腱鞘炎11例
手指屈肌腱鞘炎11例,男3例,女8例;年齡41~80歲;急性6例,慢性5例;拇指指掌關節(jié)8例,中指、環(huán)指指掌關節(jié)3例;病程1天~20年。采用廣州產氦氖激光治療儀,波長632.8nm,輸出功率8.9mW。治療時導光纖維距離1m,穴位加痛點照射,光斑直徑...
8.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治療對血小板活化的影響
目的:探討血小板的活化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作用和康復治療對血小板活化的影響。方法: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法測定2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康復治療前后和18名正常人血漿內血小板α-顆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結果: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血漿GMP-140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0.001),康復治療后血漿內G...
9.氦氖激光血管內照射對冠心病患者心電圖QT離散度的影響
目的:了解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內照射(ILIB)對冠心病患者心電圖QT離散度(QTd)的影響,并評價其臨床價值。方法:選擇80例心率校正后的QTd(QTcd)>50ms的冠心病患者,按是否接受ILIB治療分為兩組,比較治療前后QTcd的變化。所有資料以x±s表示,治療后兩組結果比較采用兩樣本均數差異比較的t檢驗。結果:接...
中國論文網致力于學術雜志信息整理收錄和投稿,本站非中華理療雜志雜志社編輯部官方網站,查詢稿件的朋友可以直接聯(lián)系雜志社的編輯部。
本文地址:
本文關鍵詞:中華理療雜志雜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41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qkzz/54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