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研究雜志社編輯部投稿
本文關鍵詞:廣西民族研究雜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論文網 > 廣西民族研究
廣西民族研究雜志
廣西民族研究雜志社投稿
主管單位:廣西區(qū)民族事務委員會
主辦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民族研究所
國內統(tǒng)一刊號:45-1041/C
國際標準刊號:1004-454X
雜志咨詢:點擊在線咨詢
雜志人氣:326票
上期雜志: 國外社會科學
下期雜志: 紅蕾:故事寶庫(上旬)
廣西民族研究雜志社/雜志簡介《廣西民族研究》自1985年創(chuàng)刊以來,一直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
我刊的辦刊宗旨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立足廣西,面向南方,服務全國,全方位和多角度地開展有關民族問題的研究,為宣傳黨的民族政策、促進民族地區(qū)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專門從事民族學、人類學研究的學術期刊。
《廣西民族研究》作為“中國民族學類核心期刊”,積極開展民族學、人類學方面的理論探討和學術爭鳴,在學術研究中嚴格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定不移地為民族學人類學研究、為民族地區(qū)的“兩個文明”建設作不懈的努力。對違反黨的民族政策和有礙于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祖國統(tǒng)一等方面的稿件,編輯部都嚴格把好政治關,堅決不予刊發(fā)。多年來,我刊發(fā)表的理論文章均能準確宣傳黨的民族政策,為繁榮我國的民族學人類學研究、為民族地區(qū)的文化、社會、經濟和政治的發(fā)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學術界和其他廣大讀者中深受好評。 廣西民族研究收錄情況/影響因子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兩度被評為廣西優(yōu)秀期刊,同時被認定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shù)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shù)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廣西民族研究欄目設置設有民族理論、民族學、民族史、民族經濟、民族教育、民族文化、古籍鉤學沉等欄目。 廣西民族研究編輯部/雜志社投稿須知1、本刊設有民族理論、民族學人類學、民族歷史與文化、民族經濟、壯學和調查報告等主要欄目。
2、來稿請盡量譽寫清楚,最好用A4打印紙打印。并附以200字左右的提要關鍵詞和作者的真實姓名、所在單位、職稱、職務及詳細通訊地址、郵編等。
3、稿件字數(shù)可根據具體欄目而定,一般不宜超過10000字。請附上相關相片。
4、編輯部限于力量不辦理退稿,一般不宜超過10000字。請附上相關圖片。
5、注釋一律排到于文后,書寫格式要求:
著作:主要作者、書名、出版者、出版年版次、頁碼。
期刊中文獻:作者、文章名稱、刊名、年、卷(期)中號、頁碼。
《廣西民族研究》論文發(fā)表范例
0.“南海一號”與宋代廣西北部灣的對外交往
宋代中國南海海上貿易空前繁榮,留給后人的最直接航海物證就是"南海一號"古沉船。在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開辟與廣西北部灣港口形成的基礎上,隨著宋代南海海上絲綢之路航線的改變,廣西北部灣主要以安南等東南亞小國為交往對象,中心港口移至欽州,欽州博易場等地成為主要的貿易場所。"南海一號"發(fā)掘地所在的陽江外海面是商船從廣州、福建港口經...
1.民族地區(qū)自然保護區(qū)周邊社區(qū)民生問題研究——以廣西為例
解決好廣西自然保護區(qū)周邊社區(qū)民生問題,需要通過正確處理好自然資源保護與社區(qū)民生問題的關系,加大保護區(qū)專項資金投入,建立差異化補償機制,探索不同的社區(qū)發(fā)展模式,促進自然保護區(qū)與社區(qū)關系的和諧。
2.清代壯族文人的精神特質及其文學選擇——以桂南作家群為中心
以桂南作家群為中心考察發(fā)現(xiàn),清代壯族文人的思想觀念具有明顯的矛盾性和復雜性:既強調忠義觀念又有不屈的反抗意識;既顯出積極的入世姿態(tài)又追求內心的淡然;既有較為頑固的守成思想又具納新心態(tài)。此種思想特質的形成既跟文化語境相關,亦與民族性格有關,并直接體現(xiàn)于詩文之中:一是學杜,二是崇尚"性靈"。但壯族文人創(chuàng)作無論追步老杜還是崇...
3.從語言經濟學的視角看廣西京族地區(qū)的“越南語熱”現(xiàn)象
語言經濟學是語言學和經濟學交叉發(fā)展而形成的新興邊緣學科,近年來引起了國內外眾多學者的關注。本研究采用經濟學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模式分析了"越南語熱"在廣西東興京族地區(qū)流行的原因,反思了社會中存在的"英語熱"現(xiàn)象,以期對當前外語教育規(guī)劃中語種不均衡問題的解決有所啟示。
4.當代美孚黎婚姻制度變遷——基于海南省西方村的田野考察
西方村是海南省一個人口較多的美孚黎方言村落。20世紀50年代,中南民族學院編輯組曾對其進行了包括婚姻制度在內的諸多方面較為詳盡的田野調查。文章以這些調查為藍本,通過再次的調查走訪,揭示出美孚黎婚姻制度六十年來社會變遷的主要特點,即是在沿襲傳統(tǒng)的基礎上鍥入現(xiàn)代文化元素而蓬勃發(fā)展;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共同建構出當代美孚黎婚姻制度的文...
5.民族交融的印記——柳州地名歷史層次尋蹤
地名是歷史的活化石。地處廣西中部的柳州市是多民族雜居之地。其早期居民是當?shù)氐膲炎寮捌湎让?秦漢以后,內地漢族各民系先后進入柳州居住。從不同的地名,可窺探不同民族或民系留下的歷史文化印記。
6.佛光映照下的國度——緬甸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奉佛教為國教,全國有85%的國民信奉佛教,僧侶受到人們的普遍尊敬,為寺廟和僧侶施舍是民眾的自覺行動,民風淳樸,資源豐富,景色秀美。在67萬
7.廣西構建民族文化強區(qū)的歷史考察及當代啟示
新的時期,廣西提出"發(fā)展民族文化藝術事業(yè)"、"先進文化省區(qū)"與"民族文化強區(qū)"等文化戰(zhàn)略,極大地推動了廣西文化的發(fā)展,把廣西當代文化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和層次。廣西文化敘事不僅從民族性中融入了更多的個性精神,而且也逐漸融入了更多的現(xiàn)代文化精神,時代色彩更為濃郁,廣西文化發(fā)展已逐漸由民間文藝為主體過渡到以現(xiàn)代精神為核心的多...
8.民俗志及其書寫
民俗志基于民俗田野調查,是民俗研究的一把利器,屬于民俗研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結果呈現(xiàn)。民俗志書寫不應只是一種資料匯集式的民俗記錄,它應具有一定的理論追求,允許民俗學者的個性化詩性與美學書寫。民俗志書寫,更應貼近民俗主體的現(xiàn)實民俗生活,關注其民生與人性問題。
9.論城市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振興”之路
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將中國推向文化建設的新時代。面對新形勢、新問題,特別是城市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只有在文化自覺基礎上,大膽揚棄、積極創(chuàng)新、加快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民族文化的振興與繁榮。
中國論文網致力于學術雜志信息整理收錄和投稿,本站非廣西民族研究雜志社編輯部官方網站,查詢稿件的朋友可以直接聯(lián)系雜志社的編輯部。
本文地址:
本文關鍵詞:廣西民族研究雜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24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qkzz/42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