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醫(yī)學雜志是核心嗎_中國臨床新醫(yī)學 核心_R4中國臨床新醫(yī)學雜志社編輯部
本文關鍵詞:中國臨床新醫(yī)學雜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國臨床新醫(yī)學雜志社/雜志簡介 《中國臨床新醫(yī)學》(月刊)曾用刊名:(中國醫(yī)學文摘.老年醫(yī)學)1992年創(chuàng)刊,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出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主管、由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共同主辦的國家級醫(yī)學學術性科技期刊。
《中國臨床新醫(yī)學》辦刊宗旨為:報道國內外醫(yī)學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傳播醫(yī)學科學的最新理論和信息,交流醫(yī)學科學的最新經驗,介紹醫(yī)學科學的最新技術。報道內容包括基礎研究、實驗研究、臨床研究、教學研究中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成果報告和學術經驗,臨床疾病診療中的新技術、新項目、新方法等。 中國臨床新醫(yī)學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1、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2、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3、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159;總被引頻次:306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083;綜合影響因子:0.066 中國臨床新醫(yī)學欄目設置 院士特稿、博碩論壇、基金課題報告、實驗研究、臨床論著、技術創(chuàng)新、護理研討、短篇報道、循證醫(yī)學、新進展綜述等。 中國臨床新醫(yī)學編輯部/雜志社投稿須知 1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項
1.1來稿應具有新穎性、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邏輯性和可借鑒性。要求資料真實、論點明確、結構嚴謹、文字流暢、統(tǒng)計數字準確。論著、綜述、講座要求在4000字以內(不包括圖表和參考文獻)。研究類及論著類論文須附400字以內的中、英文摘要。
1.2來稿須附單位推薦信,推薦須明確表明“同意推薦”,無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爭議問題。
1.3文稿一式兩份,須A4紙打印,并同時發(fā)電子郵件,稿件所附照片一律要求使用原始照片。來稿要求字跡清楚,標點準確,文字應雙倍行距打印。要注意特殊文種大小寫、上下角標符號、縮略語等的正確書寫。
1.4來稿請在首頁下角注明首位作者和通訊作者的姓名、學歷、技術職務、行政職務、是否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及工作單位、詳細通訊地址、電話號碼和E-mail。
1.5本刊為基金資助項目和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創(chuàng)新性科研成果或國際首報論文開辟“快速通道”。凡要求以“快速通道”發(fā)表的論文,作者應提供基金資助項目證書復印件和關于論文創(chuàng)新性的說明以及查新報告。
1.6來稿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規(guī)定,編輯部有權作文字修改、刪節(jié),必要時與作者商量。文稿的著作權屬于作者,但發(fā)表后的版權歸主辦單位所有。
2論文撰寫要求
2.1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除公知公用者外,盡量不用外文縮略語。
2.2作者:正文題下排列作者姓名,作者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下排工作單位、名稱、郵政編碼、作者簡介。
2.3摘要:中、英文摘要應簡明、扼要,采用第三人稱。研究性及論著性論文采用結構式,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及結論四部分;述評、專家論壇、綜述等論文采用指示性摘要;中文摘要250字左右,英文摘要400個實詞左右),中、英文摘要中目的、方法、結果、結論應相對應。英文摘要中還包括文題、全部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姓的每個字母均大寫,名字首字母大寫,雙字名中間加連字符)、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及國家名。
2.4關鍵詞:關鍵詞選取時,英文盡量從美國國立醫(yī)學圖書館編印的MedicalSubjectheadings(MeSH)中選取,其中文譯名可參照中國醫(y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編譯的《醫(y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醫(yī)藥關鍵詞應從中國中醫(yī)研究院中醫(yī)藥信息研究所編寫的《中醫(yī)藥主題詞表》中選取,未被詞表收錄的詞(自由詞)或新詞也可作為關鍵詞使用。中英文關鍵詞釋義和數量要對應,標引3~5個關鍵詞。關鍵詞中的縮寫詞應按MeSH還原為全稱。每個英文關鍵詞第1個字母大寫,各詞匯之間用分號隔開。
2.5中圖分類號:根據文章內容,列出中圖分類號。
2.6研究設計:應交待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做法。如:調查設計(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交代具體的設計類型,如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交代屬于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何種盲法措施,受試對象的納入及剔除標準等);主要做法應根據“重復、隨機、對照、均衡”原則,概述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報告以人為研究對象的時,應當說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負責人體試驗的委員會(單位性的、地區(qū)性的或國家性的)所制定的倫理學標準并得到該委員會的批準,是否取得受試對象的知情同意。
2.7統(tǒng)計學:應寫明所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統(tǒng)計量的具體值(如t=2.45),并盡可能給出具體的P值(如P=0.025);當涉及到總體參數時,在給出顯著性檢驗結果的同時,再給出95%可信區(qū)間。對于服從偏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應采用M(QR)方式表達,不應采用(x拔±s)方式表達。對于定量資料和定性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對于多因素、多指標資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礎上,盡可能運用多元統(tǒng)計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釋,使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區(qū)分百分率與百分比。統(tǒng)計學符號按GB3358—82《統(tǒng)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guī)定書寫,一律用斜體。對于報告統(tǒng)計學檢驗的結論,當P<0.05時一律描述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8醫(yī)學名詞:以由全國自然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y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漢醫(yī)學詞匯》為準。藥物名稱應采用最新版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不使用商品名。
2.9圖表:圖表隨文列出,應有圖(表)序、題名;說明性資料置于圖(表)下方。要合理安排表的縱、橫標目,主語在縱列,謂語在橫列,并將數據的含義表達清楚;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保留的小數位數相同,一般比可準確測量的精度多一位。最大寬度半欄圖不超過7.5cm,通欄圖不超過17.0cm,高與寬的比例為5∶7。圖的類型應與資料性質匹配,并使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符合數學原則。照片圖要求的清晰度高,對比度好。每幅圖的背面應貼上標簽,注明圖號、作者姓名及圖的上下方向。圖片不可折損。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引用已發(fā)表的圖,須注明出處,并附版權所有者同意書。帶有英文摘要文稿的圖(表)題、注及表的縱橫標目請用英漢雙語列出。表格中的注釋用的角碼符號一律采用單個角碼的形式,依以下順序選用:“※、#、△、☆、★、▲。
2.10計量單位:按中華醫(yī)學會編緝出版社編輯出版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yī)學上的應用》執(zhí)行。人體壓力值(如血壓等計量單位)以mmHg表示,中藥劑量單位,以g計。
2.11數字:按GB/T15835-1995《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規(guī)定》執(zhí)行。公歷世紀、年代、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的分節(jié)仍然采用從小數點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數字一組、組間空四分之一個漢字位置的方式,但對于恰好為小數點前后四位數的數字,可以不分節(jié)。在圖表中,若同時存在小數點前后五位或多于五位數的數字,仍以每三位數字一組分節(jié),以使各行數字對位整齊。
2.12縮略語:文中盡量少用。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處先敘述其全稱,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用“,”分開。
2.13致謝:置于正文后、參考文獻前。用于對參與部分工作、提供技術性幫助、提供工作方便、給予指導但尚達不到作者資格者,以及提供資助的團體或個人表示感謝。
2.14參考文獻:以C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采用順序編碼著錄。按在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xù)編號,所引文獻在正文中的有關部分之右上角以〔〕作出標示。所列參考文獻必須與原著書刊核對無誤,文摘和內部刊物及資料不作為文獻引用。日文漢字勿與我國漢字及簡化字混淆。文獻中的作者1~3名者全部列出,3人以上者后加“,等”(中文)或“,etal”(英文)。參考文獻應當引用最近5年以內的新文獻為主,綜述的參考文獻不能少于20條。 中國臨床新醫(yī)學同類優(yōu)質期刊(排名不分先后)
學術雜志網是專業(yè)學術雜志網站。歷經7年多的發(fā)展與廣大會員的積極參與,現已成為全國會員最多、口碑最好的雜志介紹網站。先后3余次榮膺各類媒體的好評和推薦,并在2007年獲得了中國最佳商業(yè)網站排行榜六強的榮譽稱號。
《學術雜志網》公告:
1、審稿快:內部審稿通道為1-7天,大大縮短了投、審、刊的時間;
2、發(fā)刊快:凡是在本站編輯部投稿并確定錄用的稿件,可享受1-4個月見刊;
3、溝通好:專業(yè)老師對你的稿件編輯情況、排刊情況、見刊情況進行及時溝通;
4、有保障:有專業(yè)的專家教授團隊,為您免費修改需要返修的《中國臨床新醫(yī)學》論文;
5、送期刊:凡是在本站投稿的作者,均可免費獲得《中國臨床新醫(yī)學》雜志一本;
《學術雜志網》聲明:
1、《中國臨床新醫(yī)學雜志》為國家承認、正規(guī)、合法、雙刊號期刊
2、中國期刊網: 可查詢,并全文收錄
3、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可查詢,收錄期刊
4、本站只收取最低限度的費用,如果還有比本站價格更低,一周之內可以退出多收款項。
5、本站成功率高,沒有成功的全額退還一切費用。
《學術雜志網》流程:
1.提出要求 → 2.報價及推薦刊物→ 3.支付服務費訂金 → 4.發(fā)送材料經您確定 → 5.審稿并推薦 → 6.編輯部發(fā)通知書 → 7.最終確定 → 8.寄樣刊
1.《中國臨床新醫(yī)學雜志》價格能不能更便宜一些?
答:由客戶確定類型,由本站為客戶根據期刊排版日期、收費情況來推薦給客戶,價格可以適當下調,并且出稿的速度會更快。
2.信用有保證嗎?
答:學術雜志網建站7年以來,各方面取得了非常的業(yè)績,開通了支付寶信認商家服務,可以擔保交易;網銀在線支付是首批2005年用戶;所有的銀行卡號都是2004年注冊的;付款可以支付到對工帳戶(工商銀行)。如果有欺騙行為,所有的收款方式都早就被注銷了。
3.你們的網站有退款服務嗎?
答:請客戶保留匯款憑證。不成功全額退還客戶。
4.什么是國家級、省級、核心期刊
答:“國家級”期刊,即由黨中央、國務院及所屬各部門,或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各民主黨派和全國性人民團體主辦的期刊及國家一級專業(yè)學會主辦的會刊。“省級”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及其所屬部、委辦、廳、局主辦的期刊以及由各本、?圃盒V鬓k的學報(刊)。核心期刊是學術界通過一整套科學的方法,對于期刊質量進行跟蹤評價,并以情報學理論為基礎,將期刊進行分類定級,把最為重要的一級稱之為核心期刊。
5.一般多長時間?
答:根據客戶的要求和選擇的期刊類型不同,而且編輯部也有審稿、發(fā)稿等時間安排,一般是1-4個月見刊,不排除有更長久的時間,建議有需求的用戶一般提前2個月就開始提交業(yè)務比較理想。
6.我可以隨時跟蹤進展情況嗎?
答:當然,我們的每一位客戶,都會分配一名專職的客服經理為你全程負責,隨時通報進展情況。
7.是否可以真的做到100%?
答:一般來說,可以做到98%以上,如果編輯手里的文章已經比較多的時候,就會推遲一些。該期刊特別忙的話,在征得客戶你的同意后,可以免費更換同級期刊。
8.可以通過那些方式付款?
答:目前,我們支持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yè)銀行、中國銀行、郵政儲蓄等銀行的柜臺匯款;網銀在線付款;支付寶、淘寶在線付款;企業(yè)的對工帳戶付款。我們的法人代表是“任本芬”、對工帳戶是“四川博文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有疑問請聯(lián)系投訴與建議中心楊老師:13378216660。
因篇幅限制,更多問題請進入專題了解>>
學術雜志網有投稿合作的均為正規(guī)期刊的編輯部,可在新聞出版總署網站查詢到相關信息。本站以7年相關經驗,幫助選擇最適合的正規(guī)雜志社,以最快的速度達到客戶最滿意的效果。
在線咨詢:
《中國臨床新醫(yī)學》論文范例重復置環(huán)且一環(huán)異位于膀胱并結石形成1例報告 詹祥
變應性鼻炎屋塵螨變應原皮試結果比較分析 陸秋天,梁建平,何寧,袁弘,李鳳提,林敢生
中老年人上瞼皮膚松弛矯正方法改進及標準化建立 麥慧,楊克敵,何敏,MAI Hui,YANG Ke-di,HE Ming
他汀類藥物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二級預防中的療效觀察 黃忠衛(wèi),HUANG Zhong-wei
眼眶腫瘤的高頻超聲及彩色多普勒診斷 王小燕,康利克,藍春勇,廖明珠,黃向紅,農美芬,沈桂新,肖艷菊
硝普鈉和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持續(xù)微泵注射治療頑固性心衰 賀仙光,劉召紅,HE Xian-guang,LIU Zhao-hong
兩種根管長度測量方法對根管充填質量的影響 陳燕,黎石堅,方萍,陸兆威
依那普利與安體舒通聯(lián)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近期療效觀察 黃中國,李金維,邵永建,車燕
FOLFOX4方案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觀察 張波,ZHANG Bo
大面積腦梗死68例臨床分析 上官穩(wěn),蔣中鳳,SHANGGUAN Wen,JIANG Zhong-feng
急性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診治 畢連臣,麥威,秦千子,黃順榮
依托咪酯乳劑復合雷米芬太尼在小兒麻醉中的應用 王華,林高翔,WANG Hua,LIN Gao-xiang
微創(chuàng)經皮腎穿刺造瘺術的臨床應用價值 李信眾,梁建波,玉海,劉剛,韋華玉,藍志相
巧用輸液及時貼制作醫(yī)療廢物標簽 孫淑梅
通心絡對血液透析尿毒癥患者抑郁癥狀的影響 嚴彬,李月,牟逸晴,張述新,顧政輝,苗青國
右大腿內側肌肉囊蟲病1例報告 由國勝,劉洋,姜笑天,趙文輝,姚鳳娟
先天性無陰道腹腔鏡下腹膜代陰道成形術1例報告 李靜玲,馬剛
原發(fā)性宮頸淋巴瘤1例報告 趙仁峰,馬剛,劉妮平
應用持續(xù)質量改進方法防止非計劃性拔除胃管 李敏,覃鴻雁,韋佩沂
臨床生化檢驗的循證質量控制研究 史(直),SHI De
胎兒心動過速1例報告 劉茜,華燕萍,魏紅
頸動脈狹窄的血管影像診斷技術應用進展 鐘維章,ZHONG Wei-zhang
冠狀動脈造影正常的冠狀動脈疾病研究進展 張俊峰,蔡久英,ZHANG Jun-feng,CAI Jiu-ying
腹腔鏡肝切除術的研究進展 席兆華,XI Zhao-hua
低溫等離子消融術及UPPP術治療OSAHS的療效觀察比較 陳德榮,張莉萍,CHEN De-rong
鞍區(qū)占位10例的MRI分析 鄭建剛,梅莉,許建興,顧勇堅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克羅恩病的診斷價值 杭桂芳,HANG Gui-fang
產婦急癥子宮切除36例的原因分析和手術時機選擇 蒙文霞,陳瀅,MENG Wen-xia,CHEN Ying
間苯三酚治療晚期先兆流產30例臨床觀察 王興紅,WANG Xing-hong
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41例的臨床分析 鄧寧,楊顯春,陳勤,DENG Ning,YANG Xian-chun,CHEN Qing
改良部分(足母)趾甲切除術治療頑固性甲溝炎的療效觀察 侯茂金,尹忠生,HOU Mao-jin,YIN Zhong-sheng
逆行交鎖髓內釘治療股骨髁上粉碎骨折 袁衛(wèi)星,湯同軍,鄭威偉,陸維舉
11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的臨床分析 陳園園,CHEN Yuan-yuan
膽管結石34例的CT與B超診斷對比觀察 許建雄,XU Jian-xiong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價值 藍春勇,王小燕,凌冰,農美芬
CRT植入術操作技術方法的改進 吳隱雄,伍廣偉,劉杰,王孟杰,宋越紅,覃紹明,鄧金龍,黃丹
LASIK術后3級角膜瓣下上皮植入1例 宋鈺,高夕寧
牙膠尖快速消毒法的臨床效果觀察及護理應用 鐘秀芬,陸兆威,盧其芳,楊喜琴
癥狀性腦動脈狹窄血管內支架成形術術前術后的護理體會 陳娟帶,鐘維章,CHEN Juan-dai,ZHONG Wei-Zhang
彌漫性軸索損傷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研究進展 馬春林,鄭文斌,MA Chun-lin,ZHENG Wen-bin
突發(fā)性耳聾經顱多普勒檢查的臨床研究進展 唐德萍,朱秋梅,TANG De-ping,ZHU Qiu-mei
腹主動脈瘤血管內修復治療術的研究進展 袁軍,林英忠,YUAN Jun,LIN Yin-zhong
鉛性腎損害效應生物標志物β2-MG、NAG、RBP的相關影響因素研究 蘇素花,蔣東方,農康,廖瑞慶
廣西交通系統(tǒng)處級領導干部身心健康狀況調查分析 姜敏,陸蕓,成忠慧,茅俊
常規(guī)LASIK術后早期近視患者波前像差變化研究 趙武校,黃建忠,劉偉民,楊佳,林恩韋,劉洪婷,李志超,王英
骨髓間質干細胞移植治療膝骨性關節(jié)炎的對比研究 徐友高,胡居正,王,勇,李百川,朱成明,韋小謀
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圍術期并發(fā)癥分析 溫昭科,林輝,李香偉,莫安勝,龍小毛,周一凡
近視患者兩種角膜地形圖系統(tǒng)檢測值的對比分析 李曉波,劉偉民,LI Xiao-bo,LIU Wei-min
髂內動脈-前列腺動脈化療栓塞治療晚期前列腺癌 黃恒海,薛元領,黃志紅,鄭賡唐
運動性失語患者情感關懷方案研究 鄺錦波,蘇秀青,黃潤堅,潘靄青,楊英,岑永豪,馮桂智,黃居昌,姚桂誼,李曉珊
乙酰谷酰胺抗疲勞作用的研究 賀仙光,HE Xian-guang
聲波與手用器械聯(lián)合預備后牙感染根管的臨床觀察 黎石堅,陳燕,陸兆威,楊劍少
鹽酸法舒地爾防治蛛網膜下腔出血遲發(fā)性血管痙攣的研究 張津華,趙燕,荊宏建,付志新
玉林市862例女性宮頸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狀況分析 羅宇迪,鄧國生,LUO Yu-di,DENG Guo-sheng
辛伐他汀對高血壓病患者血壓與C反應蛋白的影響 楊平,YANG Ping
后路側塊釘板內固定治療齒狀突骨折伴寰樞椎脫位 梁斌,李宏宇,韋敏克,陳峰
新生兒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廖立紅
仿麥氏小切口腹膜后結扎治療精索靜脈曲張 黨向陽,徐偉
殘余膽囊并發(fā)膽系結石的診療體會 寧海波
新鮮羊膜移植治療嚴重角膜潰瘍臨床觀察 陳琦,陸可衛(wèi)
顯微手術治療垂體瘤術后尿崩癥的臨床分析 潘榮南,陳民,吳文昌,吳雪松
食管癌手術前的消化道準備 黃國武,張春,李暢波,潘澤群
24例急性砷中毒的心電圖及血清心肌酶譜分析 陳年芬
急診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分析 劉本光
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分析 梁沖,勞景茂,何文海
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38例臨床分析 黃珍珍
腦動靜脈畸形手術治療體會 黃琦丹,黃志偉,陸健吾,文超勇,鄭捷敏,李學東,陳家康
普魯卡因治療老年咯血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效果觀察 歐陽輝,劉高純,郭勇
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65例臨床分析 曾莉莉
經尿道前列腺汽化電切術治療前列腺增生癥的體會 梁英學
阿昔洛韋治療小兒手足口病36例臨床觀察 農明金
四妙丸加扶他林片治療老年膝關節(jié)滑膜炎療效觀察 馮穗,茍凌云
經橈動脈冠狀動脈造影兩種導管的應用效果觀察 王皓,楊波,林英忠,徐廣馬,劉伶
72例2型糖尿病患者超聲心動圖分析 彭乃拾
老干部高血壓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 農小寶,黃彩芳
肺癌所致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的護理 林偉芬,黎英蘭
視知覺感知學習在弱視治療中的應用 林恩韋,劉偉民
內皮素系統(tǒng)及其拮抗劑與慢性腎臟病的研究進展 龔智峰,葉琨
神經內鏡技術的臨床應用進展 湯樹洪,譚海濤
脛骨Pilon骨折治療現狀 李志光,譚毅
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治療進展 胡昌興,徐廣馬
門診手術的麻醉進展 龔小芳,陳建華
長期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矽肺并肺結核長期帶菌生存的前瞻性研究 黃桂平,邱立
急性腎功能衰竭611例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 黃莉,徐瑾,廖蘊華
運動員運動性疲勞與舌象變化的研究 杜建雄,楊小英,劉艷,蔣筱,韋蕾
高強度纖維樁在前牙改向修復中的美學評價 彭利輝,鐘愛喜,劉光雪,潘小波,李榮婷
血管瘤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其受體KDR的表達和血管生成的研究 梁杰,黃其佳
溫和灸在預防化療消化道反應的療效評價 黃喬統(tǒng)
顳骨測量值診斷梅尼埃病的ROC曲線分析 黃耀渠,趙曉梅,秦紅衛(wèi),周守國,伍瓊慧
血脂康對冠心病粘附分子表達的影響 董玉江,王萍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脂代謝的關系探討 王榮桂,梁浩
神經內科ICU住院患者醫(yī)院獲得性肺炎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江紅亮,沈岳飛,羅杰峰
改良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術中應用絲裂霉素C治療初發(fā)性翼狀胬肉的臨床分析 鐘海彬,李敏,趙昕
頜骨曲面斷層片垂直方向放大率的臨床分析 唐禮,陳東暉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肝硬化腹水100例臨床觀察 陳盛鵬,朱繼敏,霍江濤
窒息新生兒生后72 h內電解質變化的臨床觀察 謝彥奇,趙若雯
黃芪與抗生素聯(lián)合應用對福氏痢疾桿菌感染后大鼠腸功能的影響 謝子任
新輔助化療TEC方案治療晚期乳腺癌的臨床觀察 孫成厚,周泉,王卿
卒中單元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療效的影響 馬莉琴,溫德樹,覃佩紅
鎖定加壓鋼板治療四肢關節(jié)端復雜性骨折 楊慶達,蘇瑞鑒,梁波,張智釗,盧建國,曾麟杰,吳耀康,陳善豪,梁大喜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下肢靜脈曲張交通靜脈檢測中的應用 張步林,黃莉,謝湘波,陳麗榮,趙敏,朱愛民
MED椎間盤鏡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神經根解剖變異 李宏宇,梁斌,尹東,韋建勛,李榮祝,丘德贊
110例輸卵管妊娠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效分析 劉久英,馬剛,王琳,Jiuying,MA Gang,Wang Lin
液囊空腸導管在上消化道化學燒傷腸內營養(yǎng)的應用 蘇軍凱,張鳴青,王愛民,張荔群,劉將,馬桂芳
腹腔鏡下乙狀結腸單腔造口術可行性分析(附21例臨床報告) 陶緒雄,葉德強,余德元,袁堂戰(zhàn),陳嘉希
支氣管哮喘患者肺功能與轉化生長因子β1 關系的研究 李平,許萍,劉曉靜,LI Ping,XU Ping,LIU Xiao-jing
高血壓病患者左室肥厚與復雜性室性心律失常關系的研究 溫玉敏,陳寶珠,WEN Yu-min,CHEN Bao-zhu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葉正華,許荻,YE Zheng-hua,XU Di
通心絡對高血壓大鼠血管內皮功能的保護作用研究 葛曉莉,GE Xiao-li
滋養(yǎng)細胞腫瘤化療中應用微量泵的臨床觀察 余瑛,張群貴,YU Ying,ZHANG Qun-gui
B超引導下羊膜腔穿刺手術技巧探討與并發(fā)癥分析 田矛,萬里凱,,TIAN Mao,WAN Li-kai
血栓通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黃惠冰,蔣麗珍,HUANG Hui-bing,JIANG Li-zhen
舒芬太尼與芬太尼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全憑靜脈麻醉中的應用比較 畢經斌,謝衛(wèi)農,BI Jing-bin,XIE Wei-nong
連續(xù)性血液凈化對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 熊濱,林勇軍,XIONG Bin,LIN Yong-jun
嬰幼兒肺炎并心力衰竭血清心肌酶譜檢測的臨床意義 牟靜飛,MOU Jing-fei
咪唑安定治療小兒全身性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的臨床觀察 蘇萍,陳蓓,蔡霞,SU Ping,CHEN Bei,CAI Xia
CZES型食管支架置入術18例分析 覃江,鄭琴芳,農兵,梁列新
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嚴重胸損傷的臨床救治 朱志清,張武容,茆仁勝,徐勝宏,蔣國榮
針灸加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33例 陸岸英,LU An-ying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50例病原菌調查及耐藥分析 廖殿昌,饒小惠,李文威,LIAO Dian-chang,RAO Xiao-hui,LI Wen-wei
燈盞細辛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觀察 王軍,張仁義,WANG Jun,ZHANG Ren-yi
92例早產兒血糖紊亂高危因素分析 廖繼文,LIAO Ji-wen
65例原發(fā)性肝癌自發(fā)性破裂出血的手術與非手術治療分析 黃尚鵬,HUANG Shang-peng
200例慢性扁桃體炎患者扁桃體摘除術后遠期效果觀察 徐海兵,XU Hai-bing
腹腔鏡技術在診治女性不孕癥中的應用 盧金玲,凌丹,LU Jin-ling,LING Dan
325例妊娠期高血壓的臨床治療分析 陳園園,CHEN Yuan-yuan
結節(jié)病誤診為結核病1例報告 梁大華,韋彩周,呂勁
癔癥性軀體障礙1例報告 黃金生
前后分隔膜樣縱隔子宮超聲檢查1例報告 劉斌
妊娠晚期急診瓣膜再置換成功1例 鄭培秋,覃少州,陸升,周云珍
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的護理 趙海琴,張桂紅,趙麗麗
兒科護士職業(yè)暴露危險因素分析與防護對策 潘愛芬
HIV與HCV混合感染的研究進展 韋金露,謝志春,WEI Jin-lu,XIE Zhi-chun
學術雜志網致力于學術雜志信息整理收錄和投稿,我們只協(xié)助已經獲得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征稿(征稿授權和經營許可)。本站非中國臨床新醫(yī)學雜志社編輯部網站,查詢稿件的朋友可以直接聯(lián)系雜志社的編輯部。如果貴雜志社不希望我們收錄您的期刊信息,請致電13378216660(8:00-22:00)。
。
本文地址:
本文關鍵詞:中國臨床新醫(yī)學雜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111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qkzz/11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