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傳播雜志_科普研究雜志官網_科普研究雜志社編輯部2016年征稿信息
本文關鍵詞:科普研究雜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科普研究雜志社/雜志簡介 雜志由中國科普研究所創(chuàng)辦于1982年。本刊創(chuàng)辦20多年以來,積累了豐富的辦刊經驗,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以其特有的學術性、史料性、文獻性等特點,受到黨政有關部門和科普理論研究者、科普工作者的歡迎和重視。《科普研究》是專家學者和實踐工作者發(fā)表研究成果、探討科普理論的共同平臺。目前,刊物主管單位為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辦單位為中國科普研究所?飪热輰⒁钥破绽碚摰膶嵶C研究為主要方向,同時涉及關注重大科普事件對社會的影響,綜述科普事業(yè)發(fā)展,評析優(yōu)秀科普作品,跟蹤國內外科普理論研究的動向等領域。雜志的目標是:祛除門戶之見,搭建學術講臺,鼓勵多種觀點,振興科學傳播,希望這個中國唯一的科普學術刊物能夠成為中國學術界和西方學者創(chuàng)新觀點集萃的花園,為中國的科普研究事業(yè)做出更大的貢獻。 科普研究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知網,萬方,維普收錄期刊 科普研究欄目設置 專稿、研究論文、人物、作品評析、隨筆 科普研究編輯部/雜志社投稿須知 題目
要求簡明扼要,能體現(xiàn)文章的主題和最重要的內容。
摘要
本刊摘要以報道性文摘形式為宜,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具體地講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對象和范圍,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結果和重要的結論,有時也包括具有情報價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擁有與文獻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閱讀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篇幅以300字左右為宜。
摘要寫作應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用第三人稱,建議采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標明一次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xiàn)的內容寫入摘要,出現(xiàn)引言和摘要重復的現(xiàn)象;一般也不要對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論(尤其是自我評價)。
英文摘要應使用現(xiàn)在時態(tài)敘述,盡量使用被動語態(tài),不必強求與中文一一對應。國際知名雜志Science Communication對本刊每期的英文摘要都會進行檢索,他們會對其感興趣的稿件索要英文全文稿件,經過他們的評審合格后,將會在Science Communication上正式發(fā)表。
關鍵詞
3-5個實詞為宜,,盡可能選用《漢語主題詞表》等詞表提供的規(guī)范詞。關鍵詞應用從其題目名、層次標題和正文選出來的能反映論文主題、論點、技術關鍵點等的詞或詞組,應緊扣文章主題,按其重要性排列。
作者簡介
寫明作者的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研究方向、電子郵箱地址和通信地址,以腳注的形式標于首頁。
引言
引言作為論文的開場白,應以簡短的篇幅介紹論文的寫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況,說明本研究與前人工作的關系,目前研究的熱點、存在的問題及作者工作的意義,引出本文的主題給讀者以引導。
引言應開門見山、言簡意賅;引言內容不應與摘要雷同,一般應與結論相呼應;簡短的引言最好不要分段論述。
正文
以不超過6000字為宜,如有特別獨到之處可酌情考慮,但盡量不要超過10000字。正文內容務求客觀、科學、完備,應盡量利用事實和數(shù)據(jù)說理。引用的資料,尤其是引用他人的成果應注明出處。
結論
結論是整篇文章的最后總結。結論不應是正文中各段小結的簡單重復,它應以正文中的實驗或考察得到的現(xiàn)象、數(shù)據(jù)的闡述為依據(jù),完整、準確、簡潔地指出本研究所得出的結果;研究中難以解決的問題;研究在理論上和實用上的價值及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議等。
參考文獻
本刊使用文后參考文獻,必須在正文中標注清楚。作者應對所引文獻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負責。詳細標準請查閱附件“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國家標準” 科普研究雜志社征稿中……
本文關鍵詞:科普研究雜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83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qkzz/108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