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學報期刊論文投稿
本文關鍵詞:情報學報期刊,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您當前的位置:中國月期刊網(wǎng)>>文學論文>>社會學論文
情報學報期刊論文投稿
《情報學報》 主要發(fā)表情報科學的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的學術論文,也發(fā)表優(yōu)秀的綜述評論。內容包括:人類知識信息產(chǎn)生、交流和利用行為的研究;信息資源特征的研究;信息收集、加工、存儲、檢索、傳遞與應用中的理論和方法;知識管理、數(shù)據(jù)挖掘;情報分析與決
《情報學報》主要發(fā)表情報科學的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的學術論文,也發(fā)表優(yōu)秀的綜述評論。內容包括:人類知識信息產(chǎn)生、交流和利用行為的研究;信息資源特征的研究;信息收集、加工、存儲、檢索、傳遞與應用中的理論和方法;知識管理、數(shù)據(jù)挖掘;情報分析與決策支持;信息服務,信息工作的組織、管理和政策研究等。
【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被以下國外檢索系統(tǒng)收錄:SA(INSPEC,科學文摘)、日本科技文獻速報、俄羅斯文摘雜志(Pж)、LISA(圖書館與情報科學文摘)、被以下國內檢索系統(tǒng)收錄:、中國科技論文引文數(shù)據(jù)庫(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國數(shù)字化期刊群(萬方數(shù)據(jù)公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及網(wǎng)絡版(清華同方)、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南京大學)。
獲獎情況:全國優(yōu)秀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中國科協(xié)優(yōu)秀學術期刊三等獎。
【欄目設置】
辟有信息技術、信息檢索、數(shù)據(jù)庫、信息資源、信息網(wǎng)絡、信息處理等欄目。
期刊名稱:情報學報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國際刊號ISSN:1000-0135
國內刊號CN:11-2257/G3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期刊語種:中文
期刊開本:大16開
現(xiàn)用刊名:情報學報
創(chuàng)刊時間:1982
【投稿須知】
1.文章應論點明確,主題突出,層次清楚,結構嚴謹。資料數(shù)據(jù)必須準確可靠,引用數(shù)據(jù)應注明出處。研究論文以不超過8000字為宜。有關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研究課題及獲獎項目優(yōu)秀稿件請在來稿上注明,并附上有關證明材料的復印件。
2.文中(包括參考文獻和公式)數(shù)字、外文字母、符號、專業(yè)名詞術語、均按標準書寫。外國人名、地名、機構名用原文或標準譯名。計量單位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制(國際單位制)。計算機打印稿每行40字,并隔行打印,以便于編輯。
3.手繪插圖用另紙精繪,圖中文字、符號應書寫清楚,并標明圖號,在文中適當位置留出空位,圖表中文字、數(shù)字、符號應與正文一致。計算機繪圖根據(jù)本刊的版面尺寸適當設計其大小,圖中文字用小五宋,以便排版時掃描輸入。
4.文稿中記錄順序為:題目、作者、作者單位及郵碼、中文摘要、中文關鍵詞、英文題目、作者漢拼名、作者單位英文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作者簡介(首頁下方)、參考文獻。
5.來稿須附150—300字的中文摘要(報道性文摘)及相應的英文摘要。
6.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畢業(yè)校系、職稱或職務、研究方向。
7.參考文獻須是正文中引用的文獻,按文中引用順序編號排列,并在文中引用處右上角用方括號加序號標注,其著錄格式參照國家標準GB7714-87的規(guī)定,具體示例參見本刊1999年各期。
8.來稿文責自負,經(jīng)審定錄用的稿件,編輯部可作文字上和編輯技術上修改或刪節(jié),必要時退作者修改、謄清。
【最新目錄】
1.基于作者關鍵詞耦合分析的研究專業(yè)識別方法研究劉志輝,鄭彥寧,LiuZhihui,ZhengYanning
2.一種基于加權網(wǎng)絡和句子窗口方案的信息檢索模型陸偉,程齊凱,LuWei,ChengQikai
3.基于社會資本的異構社會網(wǎng)絡構建研究劉萍,陳楓琳,LiuPing,ChenFenglin
4.知識協(xié)同視角下Wiki知識網(wǎng)絡的特性研究-以Wikipedia為例潘旭偉,楊祎,王世雄,李澤彪,PanXuwei,YangYi,WangShixiong,LiZebiao
5.反情報演練中的影子分析方法:應用策略與FAROUT評估丁源,周海煒,DingYuan,ZhouHaiwei
6.基于主題層次樹和語義向量空間模型的用戶建模胡吉明,胡昌平,HuJiming,HuChangping
7.基于產(chǎn)品特征詞關系識別的評論傾向性合成方法孫春華,劉業(yè)政,SunChunhua,LiuYezheng
8.信息動態(tài)
9.基于自然標注的網(wǎng)頁信息抽取研究李志義,沈之銳,LiZhiyi,,ShenZhirui
10.基于語義的中文在線評論情感分析史偉,王洪偉,何紹義,ShiWei,WangHongwei,HeShaoyi
11.微博機制和轉發(fā)預測研究張亞明,唐朝生,李偉鋼,ZhangYaming,TangChaosheng,LiWeigang
12.基于創(chuàng)新擴散理論的政務信息化發(fā)展水平影響因素研究高錫榮,單玲玲,李紅波,GaoXirong,ShanLingling,LiHongbo
13.網(wǎng)絡視頻服務用戶內容生成上傳行為意愿實證研究侯德林,蔡淑琴,夏火松,吳錦峰,HouDelin,CaiShuqin,XiaHuosong,WuJinfeng
14.網(wǎng)絡社會需要網(wǎng)絡分析化柏林,武夷山
1.專利視角下企業(yè)合作競爭中三種接近性的作用周磊,張玉峰,吳金紅,ZhouLei,ZhangYufeng,WuJinhong
2.對等網(wǎng)環(huán)境下基于樹模型的對等節(jié)點的知識地圖構建研究秦春秀,趙捧未,李東,孫蕾,QinChunxiu,ZhaoPengwei,LiDong,SunLei
3.學術文獻題名中"基于"一詞的使用規(guī)律及特征分析紀雪梅,王芳,JiXuemei,WangFang
4.基于詞形規(guī)則模板的術語層次關系抽取方法韓紅旗,徐碩,桂婕,喬曉東,朱禮軍,安小米,HanHongqi,XuShuo,GuiJie,QiaoXiaodong,ZhuLijun,AnXiaomi
5.一種基于隨機n-Grams的文本相似度計算方法王賢明,胡智文,谷瓊,WangXianming,HuZhiwen,GuQiong
6.基于實體-關系-問題的Agent結構與推理模型張鵬,王延章,陳雪龍,丁鋒,ZhangPeng,WangYanzhang,ChenXuelong,DingFeng
7.基于演化博弈的電子政務信息服務模型分析研究常永華,李春玲,ChangYonghua,LiChunling
8.社會資本對公務員知識共享影響的實證研究王芳,楊晶晶,WangFang,YangJingjing
轉載請注明來自:
上一篇:高校圖書館工作雜志編輯部投稿
下一篇: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雜志社投稿
相關論文推薦
本文關鍵詞:情報學報期刊,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09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qkzz/100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