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靈臺,也叫靈府,指心!肚f子·庚桑楚》:“不可內(nèi)于靈臺!惫笞:“靈臺者,心也!濒斞冈趲啄旰髮懙摹赌α_詩力說》中有“熱力無量,涌吾靈臺”之句;文中還多次以靈府指心。神矢,羅馬神話愛神之箭。許壽裳在《〈魯迅舊體詩集〉跋》中談到《自題小像》時說:“首句之神矢,蓋借用羅馬神話愛神之故事,即異域典故!痹诹_馬神話中,有一個長著翅膀的少年,就是愛神丘比特。他的箭同時暗暗射中某男某女的心,這男女雙方就會結(jié)合。但他的射箭有點亂來,有時雙方并不合適,他也射去,弄得人家雖不合適也非相愛不可。魯迅在五四時期寫有一首白話詩《愛之神》,就寫到這位“愛神”在射箭之后,被“一箭射著前胸”的人問他:“我應該愛誰?”他回答說:“你要是愛誰,就沒命的去愛他;你要是誰也不愛,也可以沒命的去自己死掉!边@就是說,他頗有點“為射箭而射箭”,至于他胡亂射中的男女是否合適、是否美滿,他是不管的了。這很有點像中國神話中的“月下老人”。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人們在提到他的時候,與其說是在愛情美滿的當兒,倒不如說常常是在婚姻不滿的時刻,亦即是在無可奈何非相愛不可的情況下。魯迅寫《愛之神》,就是用來揭露封建婚姻的不合理的。本詩首句“靈臺無計逃神矢”不正是“被一箭射中前胸”的意思嗎?1903年夏,魯迅歸國度暑假,母親要他答應早在他南京求學時就已提過的與朱家的婚事。魯迅不愿拂逆年輕守寡、生活艱苦的母親的心意,在無可奈何中答應了。估計是在魯迅假滿回日本后,母親就辦訂婚手續(xù)。在封建社會,訂婚幾乎和結(jié)婚同樣重要,事情定了就不能改了。所以1903年暑假是魯迅不幸婚姻的關鍵時刻,1906年不過是去“完婚”罷了。魯迅對這婚事內(nèi)心是很不滿意的,因而才有“靈臺無計逃神矢”的詩句。 風雨如磐暗故園。故園,是指故國,故鄉(xiāng)。暗,晦暗。本句是說:祖國、故鄉(xiāng),在風雨飄搖的濃重的黑暗之中。在自然環(huán)境中,狂風暴雨,昏天黑地,人們有時也會用“風雨如磐”來形容。磐,扁圓的大石,喻風雨迫人的一種重壓。魯迅1910年12月21日致許壽裳信中說:“故鄉(xiāng)已雨雪,近稍就溫,而風雨如磐,未肯霽也!边@種自然景象,歷來詩文中常用來比喻、聯(lián)想政治的壓抑、壓迫。如唐末貫休的《俠客》中有“黃昏風雨黑如磐”的詩句;清人龔自珍的《哭洞庭葉青原》中有“黑云雁背如磐墮”的說法。魯迅1908年寫的《破惡聲論》中,也有“黑云如磐”的詞語,來形容當時統(tǒng)治的黑暗和壓迫的深重。這“風雨”當然是指政治風雨。侵略者的掠奪和封建腐朽的統(tǒng)治,使人民深受重壓,使祖國淪于黑暗之中。詩句表達了詩人為此而產(chǎn)生的沉痛心情。黑暗統(tǒng)治即黑暗的物質(zhì)統(tǒng)治和精神統(tǒng)治,導致人民的貧窮、落后和愚昧。封建婚姻是黑暗的物質(zhì)統(tǒng)治和精神統(tǒng)治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也是籠罩人民生活的一個陰影。 寄意寒星荃不察。在漫漫黑夜中,天空的寒星是唯一閃光者,它使追求光明的人寄予希望!凹囊夂恰,在本詩詩人大概也就是這意思!冻o·九辯》:“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難當;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漠而無光!蓖跻荨冻o章句》以為“流星”句是“欲托忠策忠于賢良也”,那“流星”是指“君”。王夫之《楚辭通釋》則認為:“流星”是指“小人”;“其奸讒閃爍”,不過“如流星之炫耀”。魯迅在本詩中的“寒星”,既不會指“君”,也不會指“小人”,他只是采用《九辯》的句法罷了。那么,魯迅詩中的“寒星”是指誰呢?我以為是指國民,即民眾!败醪徊臁,語出《離騷》:“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讒而齌怒!蓖跻菡J為:“荃,香草,以喻君也!敝祆湟舱J為:“此又借以寓意于君也!钡凇冻o》中,荃并不只用來指君。同在《離騷》中就有這樣的句子:“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碧m、芷、荃、蕙本來都是香草,可有的變?yōu)椴环?有的變?yōu)閻翰。?惡草也。這是指賢臣中,有的人變壞了?梢,“荃”在楚辭中,可用來指君,也可用來指臣。魯迅在本詩中,“荃”是指國民、民眾!昂恰焙汀败酢倍际侵竾、民眾!凹囊夂能醪徊臁钡脑⒁馐:將希望寄托于民眾,但民眾還沒有覺醒,他們對我的希望還不能理解。有些研究者說:魯迅在這里是用“荃”指母親,“荃”不察,他只好寄意天空中的寒星了。我認為,這種說法和我的理解沒有太大的矛盾。母親不能理解魯迅婚姻自由、自主的愿望,因為她也是落后、愚昧、尚未覺醒的民眾中的一員。不必把母親與民眾對立和分離開來。
,本文編號:211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qiuzhixinhan/2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