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藻培養(yǎng)的啤酒廢水和煙氣CO 2 協(xié)同凈化與資源化
發(fā)布時間:2024-01-24 11:08
隨著全球范圍內的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以食品、化工、電力等行業(yè)為代表的工業(yè)過程向自然環(huán)境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CO2和廢水,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和生存。基于微藻培養(yǎng)的生物處理技術,因其能夠利用廢水中的高COD、高N、P等營養(yǎng)元素和固定煙氣中的CO2等特點,逐漸成為一種綠色且經濟的環(huán)境治理手段。因此,本文嘗試開發(fā)了一種綠色的集成工藝,利用啤酒廢水和燃煤煙道氣中的有機和無機廢物作為微藻生長的營養(yǎng)源,同時達到污染物凈化和生物質生產的目標,以實現(xiàn)廢棄物的資源化再利用。本文以Chlorella sp.L166、Chlorella sorokiniana UTEX1602、Scenedesmus sp.336和S.platensis FACHB-439四株典型微藻為研究對象,首先對不同藻株的固碳能力(模擬煙道氣,15%CO2)進行了可行性探究。其次,以模擬啤酒廢水為微藻培養(yǎng)基,考察目標藻株對廢水中營養(yǎng)物質的去除能力。結果表明,UTEX1602和L166在15%CO2下的生長狀況良好,而336藻株對廢水的凈化能力最佳。其次,...
【文章頁數(shù)】: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啤酒廢水特征和處理工藝
1.1.1 啤酒廢水特征
1.1.2 傳統(tǒng)啤酒廢水處理工藝
1.2 CO2的排放與固定
1.2.1 CO2排放現(xiàn)狀
1.2.2 CO2捕集與資源化利用
1.3 微藻處理工藝
1.3.1 微藻固碳機理
1.3.2 微藻脫氮除磷機理
1.3.3 微藻同步處理廢水廢氣
1.4 藻藻共生系統(tǒng)
1.5 CO2通氣量對微藻培養(yǎng)系統(tǒng)的影響
1.5.1 CO2通氣量對微藻生長狀況的影響
1.5.2 CO2通氣量對微藻處理廢水能力的影響
1.5.3 CO2通氣量對微藻固碳效率的影響
1.6 研究目的和意義
1.7 研究內容
1.8 技術路線圖
第2章 實驗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2.1.1 微藻藻種及培養(yǎng)基
2.2 實驗儀器和藥品
2.3 實驗方法
2.3.1 實驗設計
2.3.2 實驗裝置
2.3.3 分析測定方法
2.4 統(tǒng)計分析
第3章 基于微藻處理的啤酒廢水與煙道氣耦合凈化系統(tǒng)的初步構建
3.1 引言
3.2 15%CO2下4種藻株的生長狀況和固碳能力
3.2.1 4種藻株的生物量和pH變化曲線
3.2.2 4種藻株的高附加值產品
3.2.3 4種藻株對CO2的固定能力
3.3 4種藻株在啤酒廢水中生長狀況和凈化能力
3.3.1 4種藻株在啤酒廢水中的生物量和p H變化曲線
3.3.2 4種藻株對啤酒廢水的凈化能力
3.3.3 4種藻株的高附加值產品
3.4 3種藻株在耦合凈化系統(tǒng)中的生長狀況、水質凈化和固碳能力
3.4.1 3種藻株在耦合凈化系統(tǒng)中的生物量和p H變化曲線
3.4.2 3種藻株在耦合凈化系統(tǒng)中對啤酒廢水的凈化能力
3.4.3 3種藻株的高附加值產品
3.4.4 3種藻株在耦合凈化系統(tǒng)中的生物固碳能力
3.5 小結
第4章 耦合凈化系統(tǒng)中混合藻株的共生關系研究
4.1 引言
4.2 不同混合藻株組合對耦合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4.2.1 不同混合藻株組合的生物量變化曲線
4.2.2 不同混合藻株組合對啤酒廢水的凈化能力
4.2.3 不同混合藻株組合的高附加值產品
4.2.4 不同混合藻株組合的生物固碳能力
4.3 不同初始接種比例對耦合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4.3.1 不同初始接種比例的生物量變化曲線
4.3.2 不同初始接種比例對啤酒廢水的凈化能力
4.3.3 不同初始接種比例的高附加值產品
4.3.4 不同初始接種比例的生物固碳能力
4.4 小結
第5章 CO2通氣時間對耦合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5.1 引言
5.2 不同通氣時間對耦合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5.2.1 不同通氣時間下共生體系的生物量和p H變化曲線
5.2.2 不同通氣時間下共生體系對啤酒廢水的凈化能力
5.2.3 不同通氣時間下共生體系的高附加值產品
5.2.4 不同通氣時間下共生體系的生物固碳能力
5.3 小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本文創(chuàng)新點
6.3 建議與不足
參考文獻
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
致謝
本文編號:3883711
【文章頁數(shù)】: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啤酒廢水特征和處理工藝
1.1.1 啤酒廢水特征
1.1.2 傳統(tǒng)啤酒廢水處理工藝
1.2 CO2的排放與固定
1.2.1 CO2排放現(xiàn)狀
1.2.2 CO2捕集與資源化利用
1.3 微藻處理工藝
1.3.1 微藻固碳機理
1.3.2 微藻脫氮除磷機理
1.3.3 微藻同步處理廢水廢氣
1.4 藻藻共生系統(tǒng)
1.5 CO2通氣量對微藻培養(yǎng)系統(tǒng)的影響
1.5.1 CO2通氣量對微藻生長狀況的影響
1.5.2 CO2通氣量對微藻處理廢水能力的影響
1.5.3 CO2通氣量對微藻固碳效率的影響
1.6 研究目的和意義
1.7 研究內容
1.8 技術路線圖
第2章 實驗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2.1.1 微藻藻種及培養(yǎng)基
2.2 實驗儀器和藥品
2.3 實驗方法
2.3.1 實驗設計
2.3.2 實驗裝置
2.3.3 分析測定方法
2.4 統(tǒng)計分析
第3章 基于微藻處理的啤酒廢水與煙道氣耦合凈化系統(tǒng)的初步構建
3.1 引言
3.2 15%CO2下4種藻株的生長狀況和固碳能力
3.2.1 4種藻株的生物量和pH變化曲線
3.2.2 4種藻株的高附加值產品
3.2.3 4種藻株對CO2的固定能力
3.3 4種藻株在啤酒廢水中生長狀況和凈化能力
3.3.1 4種藻株在啤酒廢水中的生物量和p H變化曲線
3.3.2 4種藻株對啤酒廢水的凈化能力
3.3.3 4種藻株的高附加值產品
3.4 3種藻株在耦合凈化系統(tǒng)中的生長狀況、水質凈化和固碳能力
3.4.1 3種藻株在耦合凈化系統(tǒng)中的生物量和p H變化曲線
3.4.2 3種藻株在耦合凈化系統(tǒng)中對啤酒廢水的凈化能力
3.4.3 3種藻株的高附加值產品
3.4.4 3種藻株在耦合凈化系統(tǒng)中的生物固碳能力
3.5 小結
第4章 耦合凈化系統(tǒng)中混合藻株的共生關系研究
4.1 引言
4.2 不同混合藻株組合對耦合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4.2.1 不同混合藻株組合的生物量變化曲線
4.2.2 不同混合藻株組合對啤酒廢水的凈化能力
4.2.3 不同混合藻株組合的高附加值產品
4.2.4 不同混合藻株組合的生物固碳能力
4.3 不同初始接種比例對耦合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4.3.1 不同初始接種比例的生物量變化曲線
4.3.2 不同初始接種比例對啤酒廢水的凈化能力
4.3.3 不同初始接種比例的高附加值產品
4.3.4 不同初始接種比例的生物固碳能力
4.4 小結
第5章 CO2通氣時間對耦合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5.1 引言
5.2 不同通氣時間對耦合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5.2.1 不同通氣時間下共生體系的生物量和p H變化曲線
5.2.2 不同通氣時間下共生體系對啤酒廢水的凈化能力
5.2.3 不同通氣時間下共生體系的高附加值產品
5.2.4 不同通氣時間下共生體系的生物固碳能力
5.3 小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本文創(chuàng)新點
6.3 建議與不足
參考文獻
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
致謝
本文編號:38837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qiuzhijiqiao/38837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