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試點碳市場風險識別與管理——基于金融市場的聯(lián)動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3-11-28 17:20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與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場間聯(lián)動性不斷增強,金融市場聯(lián)動提高了資金運行效率,但也成為了風險傳染通道。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碳市場與其他金融市場間的聯(lián)系也日益緊密,因此,如何結合我國試點碳市場實踐、在金融市場聯(lián)動視角下識別并評估風險,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選取我國北京、上海、廣東、深圳、武漢五個試點碳市場日收益率數(shù)據(jù)作為研究對象,運用熵權-TOPSIS模型來刻畫碳價格波動風險與能源市場、外匯市場、國際碳市場、氣候市場間的相關關系,結果表明,我國上述試點碳市場受到布油期貨收盤價、氣溫均值、EUA期貨結算價的影響最顯著,天然氣期貨價格影響不明顯。由于這些因素都與主要金融市場相關,因此后文基于金融市場聯(lián)動視角展開研究:利用GPD-GARCH模型為各序列收益率尾部數(shù)據(jù)的邊緣分布建模得到標準殘差序列,在此基礎上構建Copula模型刻畫風險因子與我國試點碳市場之間的相關關系;基于復雜模型測度我國試點碳市場的在險價值VaR,實證研究結果顯示五個試點碳市場的風險具有相似性和差異性,其中深圳、廣東試點碳市場較其他試點碳市場極端波動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數(shù)值更高。最后基于金融市場聯(lián)動視角...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實際應用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綜述
1.3.1 碳市場風險識別研究現(xiàn)狀
1.3.2 碳市場風險管理研究現(xiàn)狀
1.3.3 熵權-TOPSIS研究現(xiàn)狀
1.3.4 極值理論研究現(xiàn)狀
1.3.5 Copula函數(shù)模型研究現(xiàn)狀
1.3.6 我國試點碳市場建設研究現(xiàn)狀
1.3.7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評述
1.4 研究內容與主要創(chuàng)新點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內容與結構
1.4.3 主要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我國試點碳市場風險相關理論與影響機理
2.1 我國試點碳市場風險相關理論
2.1.1 科斯理論
2.1.2 環(huán)境經濟學理論
2.1.3 碳市場風險
2.1.4 碳市場風險管理理論
2.2 我國試點碳市場風險影響機理分析
2.2.1 能源價格因素對碳排放權交易價格的影響機理
2.2.2 氣候因素對碳排放權交易價格的影響機理
2.2.3 匯率等宏觀經濟因素對碳排放權交易價格的影響機理
2.2.4 國外碳市場因素對碳排放權交易價格的影響機理
2.3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基于熵權-TOPSIS模型的碳市場風險識別
3.1 熵權—TOPSIS模型概述
3.1.1 熵權—TOPSIS基本原理
3.1.2 熵權—TOPSIS模型構建
3.2 基于熵權-TOPSIS模型下的碳市場風險因子實證研究
3.2.1 樣本選取與描述性統(tǒng)計
3.2.2 熵權-TOPSIS排序的實證結果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金融市場聯(lián)動視角下我國試點碳市場風險特征描述
4.1 GPD-GARCH模型理論
4.2 廣義帕累托分布(GPD)模型理論
4.3 超閾值模型(POT)構建
4.3.1 構建閾值模型
4.3.2 閾值的選擇
4.3.3 GARCH模型的參數(shù)估計
4.3.4 GPD模型的參數(shù)
4.3.5 金融市場聯(lián)動視角下碳市場風險特征描述GPD-GARCH模型實證研究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基于GPD-COPULA模型下的試點碳市場風險測度實證研究
5.1 基于COPULA函數(shù)的尾部相關性測度
5.1.1 Copula函數(shù)的定義及其性質
5.1.2 Copula函數(shù)相關性測度
5.1.3 全局相依性測度
5.1.4 尾部相依性測度
5.1.5 最佳Copula函數(shù)模型
5.2 COPULA函數(shù)的類型
5.2.1 橢圓Copula函數(shù)簇
5.2.2 阿基米德Copula函數(shù)簇
5.2.3 極值Copula函數(shù)簇
5.2.4 Archimax Copula函數(shù)簇
5.3 TOPSIS-GPD-COPULA模型的碳金融市場風險識別實證研究
5.3.1 樣本的選擇及統(tǒng)計特征
5.3.2 構建邊緣分布模型
5.3.3 最佳Copula的選擇和擬合優(yōu)度檢驗
5.3.4 碳市場與布油期貨市場風險溢出VaR測度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碳試點市場風險管理建議
6.1 碳試點碳市場風險管理建議
6.2 市場監(jiān)管機構方面
6.2.1 金融機構方面
6.2.2 投資者方面
6.3 我國試點碳市場風險管理案例分析——以廣東碳市場為例
6.3.1 打造優(yōu)越的交易環(huán)境
6.3.2 形成充沛的交易活力
6.3.3 秉持穿透式、跨市場的風險管控思路
6.3.4 開發(fā)合理的風險緩釋工具
6.4 本文總結
6.4.1 研究結論
6.4.2 研究不足與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
致謝
本文編號:3868575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實際應用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綜述
1.3.1 碳市場風險識別研究現(xiàn)狀
1.3.2 碳市場風險管理研究現(xiàn)狀
1.3.3 熵權-TOPSIS研究現(xiàn)狀
1.3.4 極值理論研究現(xiàn)狀
1.3.5 Copula函數(shù)模型研究現(xiàn)狀
1.3.6 我國試點碳市場建設研究現(xiàn)狀
1.3.7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評述
1.4 研究內容與主要創(chuàng)新點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內容與結構
1.4.3 主要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我國試點碳市場風險相關理論與影響機理
2.1 我國試點碳市場風險相關理論
2.1.1 科斯理論
2.1.2 環(huán)境經濟學理論
2.1.3 碳市場風險
2.1.4 碳市場風險管理理論
2.2 我國試點碳市場風險影響機理分析
2.2.1 能源價格因素對碳排放權交易價格的影響機理
2.2.2 氣候因素對碳排放權交易價格的影響機理
2.2.3 匯率等宏觀經濟因素對碳排放權交易價格的影響機理
2.2.4 國外碳市場因素對碳排放權交易價格的影響機理
2.3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基于熵權-TOPSIS模型的碳市場風險識別
3.1 熵權—TOPSIS模型概述
3.1.1 熵權—TOPSIS基本原理
3.1.2 熵權—TOPSIS模型構建
3.2 基于熵權-TOPSIS模型下的碳市場風險因子實證研究
3.2.1 樣本選取與描述性統(tǒng)計
3.2.2 熵權-TOPSIS排序的實證結果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金融市場聯(lián)動視角下我國試點碳市場風險特征描述
4.1 GPD-GARCH模型理論
4.2 廣義帕累托分布(GPD)模型理論
4.3 超閾值模型(POT)構建
4.3.1 構建閾值模型
4.3.2 閾值的選擇
4.3.3 GARCH模型的參數(shù)估計
4.3.4 GPD模型的參數(shù)
4.3.5 金融市場聯(lián)動視角下碳市場風險特征描述GPD-GARCH模型實證研究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基于GPD-COPULA模型下的試點碳市場風險測度實證研究
5.1 基于COPULA函數(shù)的尾部相關性測度
5.1.1 Copula函數(shù)的定義及其性質
5.1.2 Copula函數(shù)相關性測度
5.1.3 全局相依性測度
5.1.4 尾部相依性測度
5.1.5 最佳Copula函數(shù)模型
5.2 COPULA函數(shù)的類型
5.2.1 橢圓Copula函數(shù)簇
5.2.2 阿基米德Copula函數(shù)簇
5.2.3 極值Copula函數(shù)簇
5.2.4 Archimax Copula函數(shù)簇
5.3 TOPSIS-GPD-COPULA模型的碳金融市場風險識別實證研究
5.3.1 樣本的選擇及統(tǒng)計特征
5.3.2 構建邊緣分布模型
5.3.3 最佳Copula的選擇和擬合優(yōu)度檢驗
5.3.4 碳市場與布油期貨市場風險溢出VaR測度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碳試點市場風險管理建議
6.1 碳試點碳市場風險管理建議
6.2 市場監(jiān)管機構方面
6.2.1 金融機構方面
6.2.2 投資者方面
6.3 我國試點碳市場風險管理案例分析——以廣東碳市場為例
6.3.1 打造優(yōu)越的交易環(huán)境
6.3.2 形成充沛的交易活力
6.3.3 秉持穿透式、跨市場的風險管控思路
6.3.4 開發(fā)合理的風險緩釋工具
6.4 本文總結
6.4.1 研究結論
6.4.2 研究不足與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
致謝
本文編號:38685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qiuzhijiqiao/38685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