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的生長及其對砷、鎘的富集和耐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6-13 20:44
微藻是一種光合自養(yǎng)型單細胞或多細胞生物,普遍存在于海洋、湖泊、沼澤中,在自然環(huán)境中微藻不是單一存在的,它們會與其他微生物如細菌、真菌等互惠共生形成藻菌共生體系。目前,藻菌共生已應用于水環(huán)境污染的生物修復,包括污水中營養(yǎng)物質(zhì)氮、磷、重金屬的去除以及有機污染物的降解。但是有關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對重金屬砷(As)、鎘(Cd)的富集和解毒的研究還少有報道。本文采用鹽生小球藻(Chorella salina)和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通過設置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和不同As、Cd處理濃度,探究C.salina--B.subtilis共生體對As和Cd的耐性和富集規(guī)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As(Ⅴ)和As(Ⅲ)對藻菌共生體生長的影響以及不同藻菌比例的共生體對As(Ⅴ)和As(Ⅲ)的富集、吸附、吸收、形態(tài)轉(zhuǎn)化的差異;(2)Cd對共生體生長的影響及不同藻菌比例的共生體對Cd富集、吸附、吸收的差異;(3)As和Cd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形貌變化、胞外聚合物(EPS)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表面官能團的變化及胞內(nèi)外磷(P)含量。研究結(jié)果如下:1.砷處理下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的生長...
【文章頁數(shù)】:9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水環(huán)境中砷和鎘污染的概況
1.1.1 砷和鎘的理化性質(zhì)及來源
1.1.2 水體中砷和鎘的污染現(xiàn)狀
1.1.3 砷和鎘的毒性及危害
1.2 砷和鎘污染水體的修復
1.3 微藻與細菌對砷和鎘的富集與轉(zhuǎn)化
1.3.1 微藻與細菌對砷的富集與轉(zhuǎn)化
1.3.2 微藻與細菌對鎘的富集
1.4 藻菌共生的研究進展
1.4.1 藻菌共生的研究現(xiàn)狀
1.4.2 藻菌共生在環(huán)境污染生物修復方面的應用
1.5 擬解決的問題
1.6 研究內(nèi)容
1.7 研究目的與意義
1.7.1 研究目的
1.7.2 研究意義
1.8 技術(shù)路線
第二章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的生長及對砷的富集及形態(tài)轉(zhuǎn)化
2.1 試驗材料
2.1.1 藻種與菌種的來源及培養(yǎng)條件
2.1.2 藻菌共生體構(gòu)建
2.2 試驗設計
2.2.1 不同濃度砷酸鹽處理不同藻菌比例的共生體
2.2.2 不同濃度亞砷酸鹽處理不同藻菌比例的共生體
2.3 測定項目及方法
2.3.1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的葉綠素與比增長率
2.3.2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的干重
2.3.3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對砷富集量及其培養(yǎng)液中砷含量
2.3.4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對砷的吸收、吸附含量及磷含量
2.3.5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培養(yǎng)液及胞內(nèi)砷形態(tài)
2.4 質(zhì)量控制
2.5 數(shù)據(jù)處理
2.6 結(jié)果與分析
2.6.1 不同濃度砷處理對藻菌共生體生長的影響
2.6.2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培養(yǎng)液中的砷含量及pH
2.6.3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對砷的富集、吸附和吸收
2.6.4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胞內(nèi)及培養(yǎng)液中砷形態(tài)
2.6.5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及芽孢桿菌胞內(nèi)磷含量
2.7 討論
2.7.1 不同藻菌比例與砷處理濃度對共生體生長的影響
2.7.2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對砷的富集、吸附和吸收
2.7.3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對砷的形態(tài)轉(zhuǎn)化
2.8 小結(jié)
第三章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的生長及對鎘的富集、吸附和吸收
3.1 試驗材料
3.1.1 藻種的來源及培養(yǎng)條件
3.1.2 藻菌共生體構(gòu)建
3.2 試驗設計
3.3 測定項目及方法
3.3.1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的葉綠素與比增長率
3.3.2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的干重
3.3.3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培養(yǎng)液中鎘與磷含量
3.3.4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對鎘富集量
3.3.5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對鎘吸收、吸附含量
3.4 質(zhì)量控制
3.5 數(shù)據(jù)處理
3.6 結(jié)果與分析
3.6.1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的葉綠素與比增長率
3.6.2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的干重
3.6.3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培養(yǎng)液中鎘含量與去除率
3.6.4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對鎘的富集、吸附和吸收
3.6.5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培養(yǎng)液中的磷含量
3.7 討論
3.7.1 不同藻菌比例與鎘處理濃度對共生體生長的影響
3.7.2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對鎘去除
3.7.3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對鎘的富集、吸附和吸收
3.8 小結(jié)
第四章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在砷、鎘脅迫下的生理響應
4.1 試驗材料
4.1.1 藻種的來源及培養(yǎng)條件
4.1.2 藻菌共生體構(gòu)建
4.2 試驗設計
4.2.1 不同濃度的砷酸鹽處理不同藻菌比例的共生體
4.2.2 不同濃度的鎘處理不同藻菌比例的共生體
4.3 測定項目及方法
4.3.1 砷酸鹽和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形貌差異
4.3.2 不同砷酸鹽和鎘處理后藻菌共生體的胞外聚合物成分及含量
4.3.3 不同砷酸鹽和鎘處理后藻菌共生體官能團的變化
4.3.4 不同砷酸鹽和鎘處理后藻菌共生體的谷胱甘肽含量
4.4 數(shù)據(jù)處理
4.5 結(jié)果與分析
4.5.1 砷酸鹽和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形貌差異
4.5.2 不同砷酸鹽與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胞外聚合物的含量
4.5.3 不同砷酸鹽與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的官能團變化
4.5.4 不同砷酸鹽與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谷胱甘肽的含量
4.6 討論
4.6.1 砷酸鹽和鎘處理對藻菌共生體形貌的影響
4.6.2 砷酸鹽和鎘處理對藻菌共生體胞外聚合物與官能團的影響
4.6.3 砷酸鹽和鎘處理對藻菌共生體谷胱甘肽的影響
4.7 小結(jié)
第五章 全文總結(jié)與展望
5.1 全文總結(jié)
5.1.1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的生長及對砷的富集及形態(tài)轉(zhuǎn)化
5.1.2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的生長及對鎘的去除及富集
5.1.3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在砷、鎘脅迫下的生理響應
5.2 創(chuàng)新之處
5.3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本文編號:3833263
【文章頁數(shù)】:9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水環(huán)境中砷和鎘污染的概況
1.1.1 砷和鎘的理化性質(zhì)及來源
1.1.2 水體中砷和鎘的污染現(xiàn)狀
1.1.3 砷和鎘的毒性及危害
1.2 砷和鎘污染水體的修復
1.3 微藻與細菌對砷和鎘的富集與轉(zhuǎn)化
1.3.1 微藻與細菌對砷的富集與轉(zhuǎn)化
1.3.2 微藻與細菌對鎘的富集
1.4 藻菌共生的研究進展
1.4.1 藻菌共生的研究現(xiàn)狀
1.4.2 藻菌共生在環(huán)境污染生物修復方面的應用
1.5 擬解決的問題
1.6 研究內(nèi)容
1.7 研究目的與意義
1.7.1 研究目的
1.7.2 研究意義
1.8 技術(shù)路線
第二章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的生長及對砷的富集及形態(tài)轉(zhuǎn)化
2.1 試驗材料
2.1.1 藻種與菌種的來源及培養(yǎng)條件
2.1.2 藻菌共生體構(gòu)建
2.2 試驗設計
2.2.1 不同濃度砷酸鹽處理不同藻菌比例的共生體
2.2.2 不同濃度亞砷酸鹽處理不同藻菌比例的共生體
2.3 測定項目及方法
2.3.1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的葉綠素與比增長率
2.3.2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的干重
2.3.3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對砷富集量及其培養(yǎng)液中砷含量
2.3.4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對砷的吸收、吸附含量及磷含量
2.3.5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培養(yǎng)液及胞內(nèi)砷形態(tài)
2.4 質(zhì)量控制
2.5 數(shù)據(jù)處理
2.6 結(jié)果與分析
2.6.1 不同濃度砷處理對藻菌共生體生長的影響
2.6.2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培養(yǎng)液中的砷含量及pH
2.6.3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對砷的富集、吸附和吸收
2.6.4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胞內(nèi)及培養(yǎng)液中砷形態(tài)
2.6.5 不同濃度砷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及芽孢桿菌胞內(nèi)磷含量
2.7 討論
2.7.1 不同藻菌比例與砷處理濃度對共生體生長的影響
2.7.2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對砷的富集、吸附和吸收
2.7.3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對砷的形態(tài)轉(zhuǎn)化
2.8 小結(jié)
第三章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的生長及對鎘的富集、吸附和吸收
3.1 試驗材料
3.1.1 藻種的來源及培養(yǎng)條件
3.1.2 藻菌共生體構(gòu)建
3.2 試驗設計
3.3 測定項目及方法
3.3.1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的葉綠素與比增長率
3.3.2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的干重
3.3.3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培養(yǎng)液中鎘與磷含量
3.3.4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對鎘富集量
3.3.5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對鎘吸收、吸附含量
3.4 質(zhì)量控制
3.5 數(shù)據(jù)處理
3.6 結(jié)果與分析
3.6.1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的葉綠素與比增長率
3.6.2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的干重
3.6.3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培養(yǎng)液中鎘含量與去除率
3.6.4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對鎘的富集、吸附和吸收
3.6.5 不同濃度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培養(yǎng)液中的磷含量
3.7 討論
3.7.1 不同藻菌比例與鎘處理濃度對共生體生長的影響
3.7.2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對鎘去除
3.7.3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對鎘的富集、吸附和吸收
3.8 小結(jié)
第四章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在砷、鎘脅迫下的生理響應
4.1 試驗材料
4.1.1 藻種的來源及培養(yǎng)條件
4.1.2 藻菌共生體構(gòu)建
4.2 試驗設計
4.2.1 不同濃度的砷酸鹽處理不同藻菌比例的共生體
4.2.2 不同濃度的鎘處理不同藻菌比例的共生體
4.3 測定項目及方法
4.3.1 砷酸鹽和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形貌差異
4.3.2 不同砷酸鹽和鎘處理后藻菌共生體的胞外聚合物成分及含量
4.3.3 不同砷酸鹽和鎘處理后藻菌共生體官能團的變化
4.3.4 不同砷酸鹽和鎘處理后藻菌共生體的谷胱甘肽含量
4.4 數(shù)據(jù)處理
4.5 結(jié)果與分析
4.5.1 砷酸鹽和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形貌差異
4.5.2 不同砷酸鹽與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胞外聚合物的含量
4.5.3 不同砷酸鹽與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的官能團變化
4.5.4 不同砷酸鹽與鎘處理下藻菌共生體谷胱甘肽的含量
4.6 討論
4.6.1 砷酸鹽和鎘處理對藻菌共生體形貌的影響
4.6.2 砷酸鹽和鎘處理對藻菌共生體胞外聚合物與官能團的影響
4.6.3 砷酸鹽和鎘處理對藻菌共生體谷胱甘肽的影響
4.7 小結(jié)
第五章 全文總結(jié)與展望
5.1 全文總結(jié)
5.1.1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的生長及對砷的富集及形態(tài)轉(zhuǎn)化
5.1.2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的生長及對鎘的去除及富集
5.1.3 不同藻菌比例共生體在砷、鎘脅迫下的生理響應
5.2 創(chuàng)新之處
5.3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本文編號:38332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qiuzhijiqiao/38332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