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辣木種質資源葉片氨基酸組成及營養(yǎng)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2-01-23 03:53
測定10份辣木種質資源葉片的氨基酸質量分數(shù)、可溶性糖、還原糖、總黃酮、粗脂肪、粗多糖、維生素E、鉀、鈣、鎂、銅、錳、鋅、鐵等主要營養(yǎng)成分,進行14項品質指標的相關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評價不同種質的綜合品質.結果表明:10份種質葉片中的氨基酸種類齊全且質量分數(shù)豐富,總量介于16.00%~26.02%之間,均含有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營養(yǎng)物質質量分數(shù)由高到低依次為氨基酸總量、可溶性糖、還原糖、粗多糖、粗脂肪、總黃酮、維生素E,維生素E質量分數(shù)最低,為0.06 mg/hg~0.72 mg/hg,不同辣木礦質元素質量分數(shù)由高到低依次為鈣、鉀、鎂、錳、鐵、鋅、銅、鈣質量分數(shù)最高,為2.66 g/hg~5.33 g/hg;主成分分析結果顯示,將14個營養(yǎng)指標簡化成5個主成分,其累計貢獻率為92.93%,評價出LM009,LM006,LM008和LM010這4份種質的營養(yǎng)品質較高. 10份辣木種質資源可聚為2類, LM001和LM008聚為一類,剩余的8份聚為一類.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4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辣木品質聚類分析系統(tǒng)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來源辣木葉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比較[J]. 張肖娟,朱強強,龐欠欠,黃業(yè)偉. 食品安全導刊. 2019(09)
[2]不同種源辣木嫩葉部分營養(yǎng)成分分析[J]. 藍金宣,李開祥,梁文匯,陳金艷,黃曉露,李建凡,曾祥艷. 廣西林業(yè)科學. 2018(04)
[3]辣木葉多糖MLP100-3的提取純化與體外抗炎活性研究[J]. 崔璨,王欣宇,苑廣偉,劉澤平,陳曉陽,王磊.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 2018(05)
[4]135份國外藜麥種質主要農藝性狀的遺傳多樣性分析[J]. 王艷青,李春花,盧文潔,孫道旺,尹桂芳,陸平,王莉花.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8(05)
[5]辣木葉黃酮對小鼠血脂調節(jié)作用研究[J]. 孫朦,王鴻飛,王凱凱,李艷霞,許鳳,韋瑩瑩,邵興鋒,李和生. 核農學報. 2018(08)
[6]不同辣木種質資源葉片營養(yǎng)元素含量分析[J]. 李嘉,胡詩羲,王榮香,賀滉,詹園鳳,黨選民. 熱帶作物學報. 2018(01)
[7]不同基質和干燥方法對大球蓋菇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J]. 柳麗萍,錢文春,占鵬飛,宋文淼,聞燕,王慶華.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2)
[8]不同品種辣木葉多糖的理化性質和抗氧化活性研究[J]. 董竹平,李超,扶雄. 現(xiàn)代食品科技. 2018(01)
[9]不同著生部位辣木葉營養(yǎng)成分差異分析[J]. 高敏霞,王小安,葉新福,韋曉霞,周丹蓉,潘少霖,陳文光. 南方農業(yè)學報. 2017(08)
[10]辣木葉黃酮結構分析及其對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J]. 王遠,鄭雯,蔡珺珺,袁田青,宮興文. 食品科學. 2018(02)
本文編號:3603544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4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辣木品質聚類分析系統(tǒng)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來源辣木葉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比較[J]. 張肖娟,朱強強,龐欠欠,黃業(yè)偉. 食品安全導刊. 2019(09)
[2]不同種源辣木嫩葉部分營養(yǎng)成分分析[J]. 藍金宣,李開祥,梁文匯,陳金艷,黃曉露,李建凡,曾祥艷. 廣西林業(yè)科學. 2018(04)
[3]辣木葉多糖MLP100-3的提取純化與體外抗炎活性研究[J]. 崔璨,王欣宇,苑廣偉,劉澤平,陳曉陽,王磊.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 2018(05)
[4]135份國外藜麥種質主要農藝性狀的遺傳多樣性分析[J]. 王艷青,李春花,盧文潔,孫道旺,尹桂芳,陸平,王莉花.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8(05)
[5]辣木葉黃酮對小鼠血脂調節(jié)作用研究[J]. 孫朦,王鴻飛,王凱凱,李艷霞,許鳳,韋瑩瑩,邵興鋒,李和生. 核農學報. 2018(08)
[6]不同辣木種質資源葉片營養(yǎng)元素含量分析[J]. 李嘉,胡詩羲,王榮香,賀滉,詹園鳳,黨選民. 熱帶作物學報. 2018(01)
[7]不同基質和干燥方法對大球蓋菇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J]. 柳麗萍,錢文春,占鵬飛,宋文淼,聞燕,王慶華.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2)
[8]不同品種辣木葉多糖的理化性質和抗氧化活性研究[J]. 董竹平,李超,扶雄. 現(xiàn)代食品科技. 2018(01)
[9]不同著生部位辣木葉營養(yǎng)成分差異分析[J]. 高敏霞,王小安,葉新福,韋曉霞,周丹蓉,潘少霖,陳文光. 南方農業(yè)學報. 2017(08)
[10]辣木葉黃酮結構分析及其對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J]. 王遠,鄭雯,蔡珺珺,袁田青,宮興文. 食品科學. 2018(02)
本文編號:36035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mfmb/3603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