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特有植物心葉水柏枝瀕危原因調查
發(fā)布時間:2021-10-04 23:36
[目的]通過調查塔里木盆地特有植物心葉水柏枝瀕危的原因,為心葉水柏枝的保育提供理論依據(jù),并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方法]野外采樣調查心葉水柏枝的生存環(huán)境與生態(tài)習性,通過不同的光照、溫度、PEG干旱脅迫、NaCl脅迫確定種子萌發(fā)特性。[結果]心葉水柏枝種群數(shù)量小,片段化分布嚴重,脆弱的結構很難達到動態(tài)平衡,自我調節(jié)能力較差,不利于該區(qū)植被的恢復;果實可育率較低,僅有28.6%;心葉水柏枝種子萌發(fā)率在14 h黑暗/10 h光照下最高;溫度為25℃、PEG濃度10%和NaCl濃度為50 mmol/L時,心葉水柏枝種子發(fā)芽率均較高。[結論]心葉水柏枝群落中物種相對單一,群落結構簡單,自然條件惡劣,果實可育率低及人為干擾較多是其日趨瀕危的主要原因,今后應該加強對心葉水柏枝分布區(qū)的保護,減少人為干擾,從而達到對其種質資源進行保護的目的。
【文章來源】:安徽農業(yè)科學. 2020,48(16)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不同光照處理對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
由圖2(T1~T9)可以看出,溫度對心葉水柏枝種子的萌發(fā)率具有顯著影響(F=20.586,P=0),溫度為5 ℃時其發(fā)芽率較低,為3%,當溫度升至10 ℃時,其發(fā)芽率增加至55%,當溫度為25 ℃時,其發(fā)芽率最高為71%,之后隨著溫度的升高,種子發(fā)芽率逐漸開始下降,說明心葉水柏枝最適萌發(fā)溫度為25 ℃。3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群落物種組成、結構與植物區(qū)系特征[J]. 韓路,陳家力,王家強,王海珍,呂瑞恒,康佳鵬. 植物科學學報. 2019(03)
[2]中國特有植物沙地云杉的瀕危機制[J]. 劉有軍,劉世增,康才周,滿多清. 水土保持通報. 2018(03)
[3]不同水分脅迫下胡楊種子活力測定分析[J]. 趙震錫,蘇斯思. 種子科技. 2016(06)
[4]中國水柏枝屬植物的地理分布、瀕危狀況及其保育策略[J]. 王勇,劉義飛,劉松柏,黃宏文. 武漢植物學研究. 2006(05)
[5]新疆植物特有種及其分布[J]. 馮纓,嚴成,尹林克. 西北植物學報. 2003(02)
[6]西北干旱荒漠區(qū)植物區(qū)系的特有現(xiàn)象分析[J]. 黨榮理,潘曉玲. 植物研究. 2001(04)
[7]中國特有植物銀杉及其研究[J]. 謝宗強. 生物多樣性. 1995(02)
[8]生物群落多樣性的測度方法�、瘭炼鄻有缘臏y度方法(下)[J]. 馬克平,劉玉明. 生物多樣性. 1994(04)
碩士論文
[1]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及其與有機質和鐵鋁氧化物的關系[D]. 陳山.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418555
【文章來源】:安徽農業(yè)科學. 2020,48(16)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不同光照處理對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
由圖2(T1~T9)可以看出,溫度對心葉水柏枝種子的萌發(fā)率具有顯著影響(F=20.586,P=0),溫度為5 ℃時其發(fā)芽率較低,為3%,當溫度升至10 ℃時,其發(fā)芽率增加至55%,當溫度為25 ℃時,其發(fā)芽率最高為71%,之后隨著溫度的升高,種子發(fā)芽率逐漸開始下降,說明心葉水柏枝最適萌發(fā)溫度為25 ℃。3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群落物種組成、結構與植物區(qū)系特征[J]. 韓路,陳家力,王家強,王海珍,呂瑞恒,康佳鵬. 植物科學學報. 2019(03)
[2]中國特有植物沙地云杉的瀕危機制[J]. 劉有軍,劉世增,康才周,滿多清. 水土保持通報. 2018(03)
[3]不同水分脅迫下胡楊種子活力測定分析[J]. 趙震錫,蘇斯思. 種子科技. 2016(06)
[4]中國水柏枝屬植物的地理分布、瀕危狀況及其保育策略[J]. 王勇,劉義飛,劉松柏,黃宏文. 武漢植物學研究. 2006(05)
[5]新疆植物特有種及其分布[J]. 馮纓,嚴成,尹林克. 西北植物學報. 2003(02)
[6]西北干旱荒漠區(qū)植物區(qū)系的特有現(xiàn)象分析[J]. 黨榮理,潘曉玲. 植物研究. 2001(04)
[7]中國特有植物銀杉及其研究[J]. 謝宗強. 生物多樣性. 1995(02)
[8]生物群落多樣性的測度方法�、瘭炼鄻有缘臏y度方法(下)[J]. 馬克平,劉玉明. 生物多樣性. 1994(04)
碩士論文
[1]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及其與有機質和鐵鋁氧化物的關系[D]. 陳山.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4185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mfmb/3418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