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學報:制度變遷與路徑選擇
本文關鍵詞:中國大學學報:制度變遷與路徑選擇,,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最早的中國大學學報出現(xiàn)在100多年前,是中國大學制度的見證者以及現(xiàn)代中國學術的重要載體。但在大學教育與學術研究日益繁榮的今天,由于結構、布局的先天缺陷以及路徑依賴,中國大學學報正面臨日益被邊緣化甚至唾棄化的命運。路徑依賴可以滯緩制度變遷,但不可阻擋制度變遷。目前,由政府主導的針對中國大學學報的強制性制度變遷以及由學報界自發(fā)形成的誘致性制度變遷,共同奏響了中國大學學報改革的樂章。其中,由17家教育部名刊發(fā)起創(chuàng)辦的中國高校系列專業(yè)期刊,正日益顯現(xiàn)出作為變革中國大學學報命運的最優(yōu)路徑選擇。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編輯部;
【關鍵詞】: 大學學報 報刊體制改革 強制性制度變遷 誘致性制度變遷 中國高校系列專業(yè)期刊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0AZZ002)
【分類號】:G237.5
【正文快照】: 在21世紀的中國,大學學報是個特殊的存在物。它很邊緣,也很小眾,乃至社會上多數(shù)人都不知它的存在,或者可以忽視它的存在。但就是這樣的一個邊緣所在,在近兩年,不斷成為媒體的焦點和話題,尤其是2012年7月新聞出版總署的一個行動方案①,更是激起期刊界、學術界的千層浪,學報迅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朱劍;;徘徊于十字路口:社科期刊的十個兩難選擇[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宏軍;國有企業(yè)制度變遷的路徑探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孫義飛;王晉新;;多元化、多樣化、拓展化與開放性——西方學術界“17世紀普遍危機”論爭及其啟示[J];安徽史學;2006年01期
3 高山平;;解決土地補償?shù)挠行侄巍┬鑼覽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年11期
4 徐德信;權力市場的制度安排——政治概念的一個經濟分析框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5 姚芳;我國構建電子政府的現(xiàn)狀與完善途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6 王會華;;論政府主導型制度創(chuàng)新[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7 朱立奎;;政府在制度創(chuàng)新中的角色定位[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8 許鹿;西部開發(fā)與制度創(chuàng)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S1期
9 鄒東濤,席濤;制度變遷中個人、企業(yè)和政府行為主體的經濟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10 陸益龍;1949年后的中國戶籍制度:結構與變遷[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程啟智;向宏橋;;循環(huán)經濟的均衡模型與發(fā)展路徑分析[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2 中國體改研究會課題組;;推進要素市場化[A];中國改革論壇暨中國體改研究會2005年北京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魏黎;沈紅;;大學生資助制度的理性重構——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關付新;;我國現(xiàn)代農業(yè)組織創(chuàng)新的制度含義與組織形式[A];2005年中國農業(yè)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田堅堅;;農業(yè)產業(yè)化條件下的中國農地產權制度改革探討[A];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土地問題研究[C];2006年
6 張景華;;經濟學兩種范式關于人性假設前提的比較分析[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雷玉桃;;產權理論與流域水權配置效率研究[A];2005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8 李振東;;中國經濟法:技術引進與制度變遷的同構性及其自主創(chuàng)新[A];中部崛起與現(xiàn)代服務業(yè)——第二屆中部商業(yè)經濟論壇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方軍雄;公司治理視角下的企業(yè)持續(xù)經營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王彬;短缺與治理:對中國水短缺問題的經濟學分析[D];復旦大學;2004年
3 張秋云;建國以來金融制度思想演進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4 戴敏敏;中國地方政府轉型的新政治經濟學解釋——上海經驗與范式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5 董海軍;轉軌與國家制度能力研究:一種博弈論的分析[D];復旦大學;2004年
6 董維春;現(xiàn)代化進程中區(qū)域經濟非均衡與協(xié)調發(fā)展[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0年
7 李洪江;轉軌時期國有商業(yè)銀行風險控制的制度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01年
8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9 羅曉春;對外貿易與江蘇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變動(1895—1936)[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1年
10 鄒平;我國證券公司發(fā)展的制度研究[D];中南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曉茹;高校社科學報“名刊”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2 胡杰;中國商業(yè)銀行市場結構變遷研究[D];暨南大學;2000年
3 紀昀;戰(zhàn)略性貿易政策與中國[D];天津財經學院;2000年
4 段滔;地下經濟核算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5 蔣斌;中國北洋時期工商股份制企業(yè)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6 王世輔;開放條件下的知識擴散與經濟增長[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7 彭金柱;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關于制度變遷理論的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01年
8 左永蘭;產權激勵——深圳高新技術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的動力分析[D];暨南大學;2001年
9 謝安;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變遷[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1年
10 閆志軍;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研究[D];天津財經學院;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頻;論名刊工程的創(chuàng)新價值與引導意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2 鄧正來;中國學術刊物的發(fā)展與學術為本[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04期
3 張耀銘;;中國學術期刊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需要解決的問題[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4 田敬誠;;關于高校社科期刊發(fā)展問題的思考[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5 楊玉圣;;學術期刊與學術規(guī)范[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6 姚遠;杜文濤;;《清華學報》的創(chuàng)刊及其歷史意義[J];編輯學報;2006年02期
7 姚申;高校社會科學學報的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04期
8 孫義清;中國大學學報百年發(fā)展回顧[J];江西社會科學;2001年01期
9 張越,葉建;近代學術期刊的出現(xiàn)與史學的變化[J];史學史研究;2002年03期
10 樊洪業(yè);前中央研究院的創(chuàng)立及其首屆院士選舉[J];近代史研究;1990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編輯寄語[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2 軒達;《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工作又有新進展[J];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3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稿約[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4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投稿須知[J];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2期
5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稿約[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6 ;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來稿須知[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5期
7 ;創(chuàng)刊詞[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1期
8 ;《中州大學學報》稿約[J];中州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9 ;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來稿須知[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10 ;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來稿須知[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楊勇;;中國大學學報初創(chuàng)時期學術性特征芻論[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一集)[C];2003年
2 陶路;;大學學報的國際標準化[A];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文集[C];2003年
3 王克黎;牛志霖;;提高大學學報學術影響力的有效路徑[A];編輯學報(2009年增刊)[C];2009年
4 徐玉梅;笪可寧;周鵬;;談高校學報對學科建設的支撐作用——以《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為例[A];中國高校學術出版(Ⅳ)——中國高?萍计诳芯繒15次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徐用吉;;發(fā)揮高校優(yōu)勢 辦好大學學報[A];遼寧省科技期刊編輯優(yōu)秀論文集[C];1997年
6 張瑾燕;趙玉清;;特色品牌意識與提高大學學報辦刊質量[A];第四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趙連穩(wěn);;應用型大學學報編輯業(yè)務素質芻議[A];第7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科技期刊的經營與發(fā)展論壇文集[C];2007年
8 蔡劍英;劉雨;王玉霞;陸晨;;高等學校學報的功能研究[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彭丹宇;;應用型大學學報核心化之路的視角與舉措[A];第7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科技期刊的經營與發(fā)展論壇文集[C];2007年
10 蔡劍英;劉雨;王玉霞;陸晨;;高等學校學報的功能研究[A];第四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魏海政;大學學報如何走出質量困境[N];中國教育報;2011年
2 張俊卿;維護大學學報這塊學術圣地[N];光明日報;2007年
3 徐蓓 《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大學學報要超越本校視域[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山東理工大學 尹玉吉;大學“學報特色論”質疑[N];社會科學報;2008年
5 記者 姚貞;《北京大學學報》(社科版)創(chuàng)刊50周年[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6 王瑋;好的學術期刊不收版面費[N];光明日報;2007年
7 記者 金鑫;江澤民《中國能源問題研究》出版[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8 孫周興《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大學學報應該怎么辦?[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9 廖國強《思想戰(zhàn)線》編輯部;優(yōu)質稿源是辦好大學學報的關鍵[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10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 李孝弟;誰該為學術期刊買單?[N];東方早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畢榮建;論發(fā)表權[D];吉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楊新生;科技期刊在編校過程中的語言規(guī)范問題[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牟冬生;民族院校學報的興起、問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D];河南大學;2008年
3 李曉茹;高校社科學報“名刊”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4 陳艷;網絡期刊媒介演化與傳播機制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5 朱寶昌;技術師范類高校學報的名欄建設及評價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年
6 王娟;《現(xiàn)代》雜志生成興衰的原因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張琰;《良友》與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時尚想象[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7年
8 鐘小燕;辛亥革命時期的《江蘇》雜志[D];揚州大學;2007年
9 魯敏;“一稿多投”現(xiàn)象的精細化研究:國際學術規(guī)范視角[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8年
10 畢艷娜;統(tǒng)計與分析:1996-2005年的《歷史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中國大學學報:制度變遷與路徑選擇,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252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unwenqun/42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