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國學大潮中的博物學知識——論《國粹學報》中的博物圖畫
本文關(guān)鍵詞:晚清國學大潮中的博物學知識——論《國粹學報》中的博物圖畫,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近十多年來,有關(guān)西方的學科分類、知識結(jié)構(gòu)、當中涉及的詞匯和語法的表述等如何影響清季以來中國學術(shù)的發(fā)展,學者已有較多的討論,少有論及的是在這個學科結(jié)構(gòu)重整、專業(yè)分工未明的過程中,部分原來只具備傳統(tǒng)經(jīng)史之學訓練的文人,如何在具體的方法上實踐他們所認識的西學。當時,國學保存會的成員在界定“何謂國粹”的過程中,也有選擇地吸取西學,企圖將他們所認識的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納入“國粹”或“國學”這個框架之中。1907至1911年間,國學保存會的主要刊物《國粹學報》刊登了100多幅以中國本土的動植物為對象的“博物圖畫”,可以說是國學保存會的成員嘗試應用其僅有的西方科學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實踐。以這批博物圖畫為研究主體,結(jié)合其他文字和圖像資料,考察當時作畫者的博物學知識和博物繪畫的技巧來源,并從中探討清末民國的中國文人的自我期望與定位無疑是很有價值的。
【作者單位】:
【關(guān)鍵詞】: 博物繪圖 國粹學報 國學保存會 蔡守
【分類號】:K257
【正文快照】: 清末以國學保存會為中心的國粹派活動,向來為研究者所關(guān)注,,而關(guān)注的重心,一是其經(jīng)學與史學思想以及當中透露的反滿立場,二是相關(guān)成員在界定“何謂國粹”的過程中,如何有選擇地吸取西學。鄭師渠《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一書,特辟一章,討論國粹派的新學知識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程美寶;由愛鄉(xiāng)而愛國:清末廣東鄉(xiāng)土教材的國家話語[J];歷史研究;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曉麗;;論晚清西學書目與近代科技傳播[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董叢林;吳汝綸醫(yī)藥觀的文化表現(xiàn)及成因簡論[J];安徽史學;2005年04期
3 巴兆祥;;論近代鄉(xiāng)土志的幾個問題[J];安徽史學;2006年06期
4 張登德;;《富國策》著譯者考釋[J];安徽史學;2006年06期
5 張纓;;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政治文化建設(shè)[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4期
6 米列娜;張麗華;;一部近代中國的百科全書:未完成的中西文化之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7 鄭軍;明清鼎革與中國古代科學近代化進程的中斷[J];北方論叢;2005年03期
8 何大進;丁韙良與京師同文館[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9 徐振亞;傅蘭雅與中國近代化學[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10 葉瑞昕;辛亥革命時期中西文化觀研究及其發(fā)展趨勢[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玲;;1903年汴城會試論略[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楊茂慶;;福建船政學堂赴歐留學生的貢獻及其經(jīng)驗教訓[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學教育、教會教育等)[C];2009年
3 豐簫;;浙江省海寧縣的小學教員(1945—1949年)[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0)——中華民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高黎平;;晚清在閩美國傳教士西學翻譯的興與衰[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朱龍;;文化苦旅——對近代來登州傳教士狄考文的理性思考[A];登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登州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武際可;;中國古代為什么沒有力學?[A];力學史與方法論論文集[C];2003年
7 張西平;;西方人早期漢語學習史簡述——兼論對外漢語教學史的研究[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8 朱玖琳;;德國傳教士花之安與中西文化交流[A];近代中國(第六輯)[C];1996年
9 金燕;;圣約翰大學與中國近代教育改革[A];近代中國(第八輯)[C];1998年
10 張劍;;上海近代農(nóng)業(yè)科技的繁衍與社會變遷[A];近代中國(第十輯)[C];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3643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unwenqun/364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