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SCI的學術期刊的被引分析——以《編輯學報》為例
本文關鍵詞:基于CSSCI的學術期刊的被引分析——以《編輯學報》為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以CSSCI數(shù)據(jù)庫為基礎,對《編輯學報》1998-2007年發(fā)表的論文于2007年年底前的被引用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與分析。結果表明,《編輯學報》的論文,被引用速度快,被引用率高,學術影響力大,擁有一批學術水平較高和學術影響力較大的核心作者。
【作者單位】: 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編輯部;
【關鍵詞】: 《編輯學報》 引文分析 學術期刊
【分類號】:G353.1
【正文快照】: 《編輯學報》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管、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該刊從1998年至今一直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且從2000年起一直名列新聞與傳播學學科學術影響力第一[1],是我國科技編輯領域的權威性學術期刊。筆者借助于文獻計量學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金偉;;《編輯學報》1995—2004年載文作者群統(tǒng)計分析[J];編輯學報;2006年01期
2 李宗紅;;用綜合指數(shù)法測評《編輯學報》的核心著者[J];編輯學報;2008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秀杰;葛趙青;劉楊;趙大良;;基于著者索引的高校學報核心作者群分析[J];編輯學報;2006年05期
2 金偉;;《編輯學報》2001—2005年引文分析[J];編輯學報;2006年06期
3 曾月蓉;;正確表達科技論文圖表中的百分號和應變[J];編輯學報;2007年01期
4 王巍;;《北京印刷學院學報》1993年~2005年載文分析[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5 靳奇峰;;《草原與草坪》2005~2008年載文統(tǒng)計分析[J];草原與草坪;2009年06期
6 劉英;;《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2005年作者群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陳靜;馮衛(wèi);姜萍;;2007—2008年《農技服務》載文與作者統(tǒng)計分析[J];貴州農業(yè)科學;2009年11期
8 王惠翔;宋曉燕;王佳飛;;《工程力學》載文調查、引文分析及核心著者測評[J];工程力學;2009年01期
9 毛鴻艷;葛文;徐佳麗;郝新民;;《甘肅科學學報》2001~2010年載文作者統(tǒng)計分析[J];甘肅科學學報;2012年01期
10 周曉南;;《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2007年發(fā)文情況統(tǒng)計分析[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媛媛;;科技期刊論文載文作者群統(tǒng)計分析——《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6~2010年發(fā)電分冊熱工自動控制類論文統(tǒng)計[A];科學評價促發(fā)展 品質服務謀共贏——第九屆(2011)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劉俏亮;;關于新時期我國高?萍计诳瘎(chuàng)新發(fā)展的思考[A];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第14次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穆楠;李時群;尹航;張英;;《玉米科學》作者群分析[A];編輯學報(2009年增刊)[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楊睿;美國《物理評論》的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D];西北大學;2011年
2 張海龍;應急管理關鍵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周金娉;我國網(wǎng)絡發(fā)表科技論文的學術影響力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秘振莉;《編輯學報》近十年學術影響力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3 姜暢;國外科學教師教育研究現(xiàn)狀與啟示[D];重慶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寧;2001年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獲得編輯學研究豐碩成果[J];編輯學報;2002年01期
2 小唯;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編輯部制定促進編輯學研究的獎勵政策[J];編輯學報;2002年05期
3 萬錦X,黨亞茹,何辛;2001年《編輯學報》被引情況分析[J];編輯學報;2003年01期
4 宮福滿;《編輯學報》近2年印象[J];編輯學報;2003年06期
5 金偉;集體開展科技編輯學研究:必要性·可行性·實效性[J];編輯學報;2004年06期
6 段和平,史文海,俞立,胡桂英,孫洪芳;探討期刊論文發(fā)表數(shù)量和核心作者群的重要意義[J];臨床薈萃;2004年08期
7 劉永勝;《情報資料工作》核心著者測評[J];情報資料工作;2003年02期
8 彭朝暉;;《圖書館理論與實踐》核心著者的分析研究[J];茂名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9 高江麗;;《津圖學刊》核心著者測評與分析[J];山西科技;2005年06期
10 姚紅;;《中國圖書館學報》(1994-2005年)核心著者的測評[J];圖書館論壇;2006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歌;;我國各學科學術期刊網(wǎng)絡資源利用狀況探析[J];情報科學;2007年06期
2 孫廣增;提高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幾點探析[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張建合;;《編輯學報》高被引論文分析[J];編輯學報;2010年06期
4 顏志森;;《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2006年載文、作者和引文分析[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12期
5 萬錦X,黨亞茹,何辛;2001年《編輯學報》被引情況分析[J];編輯學報;2003年01期
6 高大海,陳應文;《編輯學報》1990─1996年引文分析[J];編輯學報;1998年04期
7 陳靜;編輯·作者·我[J];編輯學刊;1999年05期
8 卞吉;《編輯學報》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J];編輯學報;2003年04期
9 卞吉;《編輯學報》召開四屆一次編委會議[J];編輯學報;2001年02期
10 吳起凡,吳美潮;1999年第2期《編輯學報》的幾處小疵及聯(lián)想[J];編輯學報;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建合;;被引頻次對期刊選題策劃的評價作用[A];第二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辦學術期刊展[A];全國科普期刊研討會暨中國科普期刊研究會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0年
3 臧莉娟;;學術期刊出版亂象分析——兼談數(shù)字出版平臺建設[A];科學評價促發(fā)展 品質服務謀共贏——第九屆(2011)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中國針灸》雜志簡介[A];第8屆全國針灸科研與臨床研討會暨安徽省針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第二屆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中文期刊按刊名漢語拼音排序)[A];第二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tǒ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6 俞志華;;以《科技通報》近10年載文為例,論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綜合性學術期刊辦刊模式的變革[A];首屆長三角科技論壇——科技期刊發(fā)展論文集[C];2004年
7 鄒慶紅;;和諧社會理論與學術期刊市場化取向[A];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王小飛;;學術期刊編輯角色論——以學術期刊功能為視角[A];出版科學探索(第8輯)[C];2008年
9 賴一郎;;OA模式出版對我國學術期刊的影響與啟示[A];機制創(chuàng)新·合作共贏——第8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王桂云;;淺談學術期刊的編輯工作[A];遼寧省科技期刊編輯優(yōu)秀論文集[C];199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建明;特色:學術期刊的永恒主題[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2 鄭巧;學者建議 設立“中國研究與學術期刊全球論壇”[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記者 韓曉玲 實習生 鄭青 通訊員 王懷民;首次評價我國6170種學術期刊[N];湖北日報;2009年
4 李太淼 中州學刊雜志社社長、副主編;繁榮學術期刊要倡導科學精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5 李亦婷《社會科學》編輯部;學術期刊應關注現(xiàn)實問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6 張耀銘;學術期刊的使命與魅力[N];文學報;2010年
7 萬蓮姣;讓學術期刊回歸本來面貌[N];文學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李雪昆;學術期刊如何發(fā)展壯大走出國門[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李雪昆;學術期刊如何高速駛入深海[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馬獻忠;數(shù)字化成為學術期刊未來發(fā)展方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立新;力學期刊群的內外關系與學科結構[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2 侯海燕;基于知識圖譜的科學計量學進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3 郭衛(wèi)東;技術預見理論方法及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7年
4 張琳;基于期刊聚類的科學結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李運景;可視化引文分析在科技史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6 李群;不確定性數(shù)學方法研究及其在經(jīng)濟管理中的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7 鐘鎮(zhèn);中國物理學研究績效與發(fā)展特征的國際比較[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8 王凌峰;基于定序合作博弈模型的人力資本定價級差問題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9 張曼;英語學術論文摘要中的情態(tài)配置[D];廈門大學;2009年
10 張振亭;中國新時期新聞傳播學術發(fā)展史[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秘振莉;《編輯學報》近十年學術影響力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2 劉莎;藝術設計類學術期刊的設計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3 劉松濤;基于引文排序的科技文獻檢索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馬曉佳;網(wǎng)絡引文分析與傳統(tǒng)引文分析的比較[D];南京大學;2011年
5 高歌;基于引用認同的學科前沿熱點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林麗萍;中國大陸學術期刊“麥當勞化”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艷;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學術期刊的發(fā)展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02年
8 李應萍;學術期刊的綜合評價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天;《營養(yǎng)學報》的文獻計量學分析與評價[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7年
10 鄧李君;基于引文分析的開放獲取期刊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基于CSSCI的學術期刊的被引分析——以《編輯學報》為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52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unwenqun/35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