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報編輯的“固守”與“轉型”
本文關鍵詞:學報編輯的“固守”與“轉型”
【摘要】:在深化出版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作為利益直接相關的學報編輯何去何從卻少有關注。學報編輯"固守"傳統(tǒng)體制的根源是什么?編輯"轉型"的出路在哪里?這些都是學報編輯必須直面解決的根本性問題。編輯只有擺脫原有思路,突破發(fā)展瓶頸,制定個人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緊跟學術出版發(fā)展的趨勢,主動地對外交流,才能實現自身以及學報的全面轉型。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
【分類號】:G238
【正文快照】: 一、高校學報改制發(fā)展的現狀2011年6月,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的號角正式吹響。柳斌杰同志說:“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文化體制的改革,現有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大多不具備法人資格和獨立承擔責任的能力,且存在數量過多、規(guī)模過小、布局分散、結構不合理、市場競爭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王強;;學術期刊應重視引進和派出訪問學者[J];編輯學報;2007年04期
2 王雅坤;王夢;耿兆輝;;提高我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之路徑探討[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1年12期
3 徐景學;秦玉蓮;;數字出版人才培養(yǎng)策略研究[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2年11期
4 張琰玲;;學術期刊發(fā)展新趨勢及其影響[J];寧夏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5 張可輝;高校學報學術質量與學報青年編輯學者化[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6 趙文義;;學術期刊編輯部體制改革的推進建議[J];科技與出版;2012年09期
7 王云娣;;全球在線學術期刊的出版現狀及發(fā)展趨勢[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哲;;中文科技期刊改革方向探討[J];編輯學報;2010年S1期
2 徐會波;;我國電子書市場發(fā)展的現狀、原因及對策分析——以美國亞馬遜電子書發(fā)展的成功經驗為例[J];對外經貿實務;2012年10期
3 趙俊;余琨;陳燦華;;中國高校學術期刊國際化發(fā)展現狀與策略[J];編輯之友;2012年10期
4 馬宇紅;;學術期刊編輯應堅持與學術研究融合發(fā)展[J];編輯之友;2012年10期
5 楊明;王歡;;數字出版人才培訓課程模塊與培訓模式構建[J];中國傳媒科技;2013年08期
6 曾梁羚;;學術期刊未來發(fā)展態(tài)勢的思考——基于國家社科基金資助學術期刊的統(tǒng)計分析[J];傳播與版權;2013年03期
7 史建農;;書往何處去——電子書對傳統(tǒng)出版業(yè)的沖擊[J];科技與出版;2012年06期
8 張伶;;中國管理學學術期刊的發(fā)展與未來展望——以《南開管理評論》十年發(fā)展為例[J];南開管理評論;2008年06期
9 張曉娟;;論學術期刊編輯人員應具備的編輯與科研能力[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6年03期
10 劉格平;張偉偉;董小林;趙文義;;體育類核心期刊評價研究[J];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201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周哲;;中文科技期刊改革方向探討[A];第十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暨新世紀初十年科技期刊發(fā)展回顧與未來展望論壇文集[C];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林麗萍;中國大陸學術期刊“麥當勞化”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莉,張鳳蓮;從日本大學期刊的狀況得到的啟示[J];編輯學報;2004年03期
2 張九慶;;科技學術期刊的質量控制[J];編輯學報;2005年06期
3 姚遠;杜文濤;;《清華學報》的創(chuàng)刊及其歷史意義[J];編輯學報;2006年02期
4 杜大力;;中國科技期刊改革開放30年[J];編輯學報;2009年01期
5 朱棟梁;“編輯學者化”討論述評[J];編輯學刊;2001年02期
6 朱棟梁;關于編輯學者化的反思[J];編輯之友;1999年05期
7 游星雅;;關于高校學報集團化發(fā)展模式的思考[J];編輯之友;2010年04期
8 張維娣;張志林;黃孝章;;數字出版人才知識能力構成特征分析[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龔維忠;;試討期刊改革三計[J];出版廣角;2011年04期
10 羅紫初;;論數字時代出版人才能力之培養(yǎng)[J];出版科學;2009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顧泉佩;;學報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幾點思考[J];開放潮;2007年08期
2 郭西山;論高校學報的隊伍建設[J];報刊之友;2000年05期
3 辛小莉;;芻議高校學報編輯人員應具備的素質[J];華章;2010年25期
4 趙龍祥;;論高校學報編輯的素質結構及其優(yōu)化[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5 李西雙,岳鳳榮,鄧秀麗,楊洪博,柴靜,田叢笑;中國高校學報的現狀分析與發(fā)展戰(zhàn)略[J];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03期
6 趙廣示,劉朝貴;打牢四個知識根底 打造學習型編輯隊伍[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7 王東靜,張弘;高校學報編輯的素質要求與培養(yǎng)途徑[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8 ;廣東省高校學報研究會第三屆代表會議紀要[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1994年02期
9 劉淑華;試論跨世紀高校學報編輯隊伍的建設[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1998年06期
10 倪建平;21世紀高校學報編輯工作的若干思考[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怡;;論高校學報的現狀及發(fā)展思路[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四集)[C];2006年
2 林躍;;實施《高等學校學報管理辦法》的有關問題探討[A];學報編輯論叢(第八集)[C];1999年
3 劉巖;;試論高校學報在學科建設中的作用及實現途徑[A];中國高校學術出版(Ⅳ)——中國高?萍计诳芯繒15次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董祥林;;試論高校學報改革[A];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第六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5 金煜純;葉云棠;;高校學報改革初探——參加科技期刊主編研討會有感[A];學報編輯論叢(第四集)[C];1993年
6 冉強輝;;高校學報編輯心理品質特征初探[A];學報編輯論叢(第一集)[C];1990年
7 朱和平;;加強高校學報的讀者意識[A];編輯工作論叢[C];1997年
8 楊祖彬;;論高校學報的發(fā)展[A];科技期刊編輯研究文集[C];1993年
9 張賢娣;伍平;;把高校自然科學學報辦成精品期刊[A];超越平凡——2004'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文萃[C];2004年
10 劉曉霞;;高校學報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構想[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六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賢明;邁出高校學報專業(yè)化、集團化步伐[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張貴勇;高校學報完成專業(yè)刊方向轉型[N];中國教育報;2011年
3 張治國;高校學報緣可“千刊一面”[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2年
4 趙偉;高校學報:如何把握導向[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5 通訊員 張欣 記者 郭偉;省高校學報研究會喜迎20華誕[N];河北日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薄潔萍;高校學報:尋找與建構新的起飛點[N];光明日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劉成友;高校學報 亟待突圍[N];人民日報;2011年
8 ;出版社掌門人談新業(yè)態(tài)下編輯隊伍怎么帶[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9 記者 張啟民 駐站記者 張宏偉;全區(qū)高校學報工作會議在我市召開[N];赤峰日報;2007年
10 張雁影 (作者單位:陜西教育學院學報編輯部);高校學報創(chuàng)新發(fā)展芻議[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美;傳媒產業(yè)化背景下高校學報的轉制與專業(yè)化發(fā)展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石瑞珍;高校學報辦刊效果評價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10年
3 王健;高校學報的困境與改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朱寶昌;技術師范類高校學報的名欄建設及評價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年
5 耿昕一;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出版業(yè)發(fā)展的對策選擇[D];東北財經大學;2005年
6 周桂蓮;網絡信息時代我國農業(yè)科技期刊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年
7 金京;我國科技學術期刊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8 陳琳靜;《小小說選刊》編創(chuàng)和經營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9 宋軍令;近代商務印書館教科書出版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10 付衛(wèi)艷;吉林出版集團外語教育出版公司營銷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707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unwenqun/1170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