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化:高校學報發(fā)展之道
本文關鍵詞:特色化:高校學報發(fā)展之道
更多相關文章: 高校學報 特色化 同質化 差異化 發(fā)展道路
【摘要】:高校學報向特色化方向發(fā)展,必須規(guī)避同質化,從內容和形式上彰顯獨特個性,要明確適合自己發(fā)展的定位、突出專業(yè)特色、創(chuàng)設特色欄目、提高學術質量,增強持續(xù)發(fā)展的生命活力和競爭力。編輯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創(chuàng)造學報特色的意識和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編輯部;
【關鍵詞】: 高校學報 特色化 同質化 差異化 發(fā)展道路
【分類號】:G237.5
【正文快照】: 學報的生命在于個性特色,這是學報建設和發(fā)展的永恒主題。所謂特色化,是規(guī)避同質化,差異化辦刊,形成個性發(fā)展、各具特色的學報群!暗馈庇小胺较、道路、方法、道理”之義。筆者意在探析高校學報向特色化方向發(fā)展的必然性、必要性,以及實現(xiàn)的途徑和方法。一、規(guī)避同質化,向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9條
1 周祖謙;高校學報定位策劃芻議[J];編輯之友;1999年06期
2 廖智宏;學報主編特色意識論[J];編輯之友;2000年03期
3 余德華;師專學報靠特色發(fā)展[J];編輯之友;2001年04期
4 陳桂香;;論學術期刊競爭優(yōu)勢的創(chuàng)建[J];編輯之友;2007年01期
5 王學青;;高校學報的信息傳播路徑與改革發(fā)展[J];編輯之友;2007年03期
6 張?zhí)炀?;學報建設學科的功能及其實現(xiàn)途徑[J];編輯之友;2007年03期
7 原陽;;新媒體與傳播分眾化[J];編輯之友;2008年01期
8 趙曉蘭;論高校文科學報的欄目設置[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9 ;高校學術期刊要集約化規(guī);l(fā)展[J];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斌,杜鴻燕;建設應用性大學,學報應做些什么[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4期
2 付昌輝;;校企合作多元主體條件下高職學報的功能[J];編輯學報;2008年05期
3 姜春霞;;高校醫(yī)學學報應創(chuàng)立特色欄目——《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食管癌研究》欄目的創(chuàng)立及發(fā)展思路[J];編輯學報;2009年04期
4 姚慧;張比;;努力實現(xiàn)高校學報與學術團隊的良性互動[J];編輯學報;2009年06期
5 顏昌學;;民族高?萍计诳厣珯谀拷ㄔO的思考與實踐[J];編輯學報;2010年06期
6 夏登武;;編輯要善于“借力”[J];編輯學報;2010年06期
7 張志強;20世紀上半葉的出版研究[J];編輯學刊;2001年03期
8 劉榮軍;論當前學術期刊困境的編輯主體性原因及對策[J];編輯之友;2005年01期
9 王學青;;高校學報的信息傳播路徑與改革發(fā)展[J];編輯之友;2007年03期
10 黃建新;;鄒韜奮辦刊的“頭尾”觀[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0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冉彬;30年代上海文學與上海出版業(yè)[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2 趙文;《生活》周刊與城市平民文化[D];復旦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袁貴仁;新世紀新階段高校社科學報的形勢和任務———在全國高校社科學報工作研討會上的講話[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2 蘇劍;學報改革與專欄設置[J];編輯學刊;1997年06期
3 涂捷;對高校學報定位的思考[J];編輯學刊;1998年03期
4 雷聲遠;論期刊的核心競爭力[J];編輯學刊;2004年06期
5 周祖謙;高校學報定位策劃芻議[J];編輯之友;1999年06期
6 徐若冰,劉暢;期刊的核心競爭力是一種合力[J];編輯之友;2003年04期
7 王焰安;建設學科是學報不可缺失的功能[J];編輯之友;2003年04期
8 張西山;學術期刊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J];編輯之友;2004年03期
9 劉榮軍;論當前學術期刊困境的編輯主體性原因及對策[J];編輯之友;2005年01期
10 顧傳菁;特色:成熟的標志[J];編輯之友;1995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田振華;簡貴燈;;試析我國招聘網站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策略[J];新聞世界;2011年06期
2 劉立明;;報紙“同質化”與“差異化”[J];記者搖籃;2011年07期
3 游建華;;教育報刊謀求差異化競爭優(yōu)勢的有效路徑[J];科技與出版;2011年09期
4 石瓊;;以最大差異化破解新聞同質化——做大做強獨家新聞之探索[J];中國地市報人;2011年09期
5 孫娟;;試論解決西藏新聞同質化的途徑[J];經營管理者;2011年14期
6 張方敏;;論傳播參與人的同質化發(fā)展[J];當代傳播;2011年03期
7 許傳哲;;社會層級理論對基層圖書館建設的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2011年18期
8 唐子惠;;學報經營困局——訪北京理工大學學報主編李青[J];教育;2011年20期
9 唐子惠;;一路坎坷前行[J];教育;2011年20期
10 高弋坤;;運營商“校園爭奪戰(zhàn)”頻繁上演 長年同質化成極大弊端[J];通信世界;2011年3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巖;;試論高校學報在學科建設中的作用及實現(xiàn)途徑[A];中國高校學術出版(Ⅳ)——中國高?萍计诳芯繒15次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金煜純;葉云棠;;高校學報改革初探——參加科技期刊主編研討會有感[A];學報編輯論叢(第四集)[C];1993年
3 冉強輝;;高校學報編輯心理品質特征初探[A];學報編輯論叢(第一集)[C];1990年
4 朱和平;;加強高校學報的讀者意識[A];編輯工作論叢[C];1997年
5 張賢娣;伍平;;把高校自然科學學報辦成精品期刊[A];超越平凡——2004'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文萃[C];2004年
6 陳海清;劉志強;;淺談高校學報防抄襲的一些方法[A];第4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蘇曉東;;高校學報辦刊觀念的幾個誤區(qū)分析[A];學報編輯論叢(第六集)[C];1996年
8 舒干;;中國高校學報國際化若干問題探討[A];第二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付長纓;;期刊規(guī)范化與中國高校學報發(fā)展[A];第三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陳應文;高大海;李永鎮(zhèn);;關于高校學報走向市場的思考[A];編輯工作論叢[C];199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常海青 陳建鵬 本報記者 白書欣;超越同質化[N];網絡世界;2005年
2 吳正秀;擺脫“同質化”困擾[N];中國服飾報;2005年
3 主持人 本報記者 李少櫻;再話同質化之困 風云對話[N];中國黃金報;2010年
4 石瓊;以最大差異化破解新聞同質化[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5 曾友超;雷諾服飾以差異化破局同質化[N];中國服飾報;2011年
6 杜建剛;差異化:進口紅酒的藍海之道[N];中國食品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卞川澤;后危機時代,,差異化制勝[N];華夏酒報;2010年
8 柳南;視頻網站尋求差異化發(fā)展 影視劇后靠何突破[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9年
9 太原電視臺 趙晨;記者的“同質化”及其解決之道[N];山西經濟日報;2009年
10 周開平;差異化制勝[N];華夏時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梁榮華;韓國大學特色化政策變遷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歐朝敏;銀行業(yè)競爭對單個銀行和銀行體系穩(wěn)定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7年
3 康瑜;高等教育全球化:一個全球地方化視角的解讀[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劉楊;貿易投資一體化與差異化廠商的國際化戰(zhàn)略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5 張春林;當代中國傳媒的受眾策略研究——從社會轉型中受眾身份衍變的角度[D];四川大學;2004年
6 鄭美群;基于智力資本的高技術企業(yè)績效形成機理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高鋮;基于SCP分析框架的中國大陸電影產業(yè)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8 錢炳俊;乙型肝炎新型植物口服疫苗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9 錢峻;HSDPA接入技術的納什(Nash)競爭策略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10 葉豐瀅;審計市場結構、審計師行業(yè)專門化行為與審計價格競爭[D];廈門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田園;長春地區(qū)大眾化報紙內容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徐坤元;惠普數(shù)字印刷機的差異化市場營銷戰(zhàn)略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3 宋長勝;四川宏盛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營銷戰(zhàn)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4 李一;總成本領先+差異化戰(zhàn)略組合與企業(yè)競爭優(yōu)勢[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5 孫瑞;不同所有制企業(yè)員工心理契約差異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6年
6 王富;中小型鋼鐵企業(yè)差異化激勵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0年
7 馬駿;體驗經濟時代的消費需求與營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5年
8 高凌云;西安三五一三工廠市場定位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9 沙利梅;基于人力資本差異化的公司治理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10 朱旭;光彩國際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的競爭戰(zhàn)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0867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unwenqun/1086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