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內容為先理念,打造業(yè)界核心品牌——《出版發(fā)行研究》連續(xù)八年榮獲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新聞傳播學”期刊轉載論文榜首
本文選題:復印報刊資料 + 新聞傳播學; 參考:《出版發(fā)行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正3月29日,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正式發(fā)布了"2010年度《復印報刊資料》轉載學術論文指數(shù)排名"及《研究報告》(發(fā)表在2011年3月29日《光明日報》、《中國新聞出版報》)。
[Abstract]:29 March The Center for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officially released the "Index ranking of academic papers reproduced in the 2010 Annual photocopy of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and the "Research report" (published in Guangming Daily on March 29, 2011). China Press and publication.
【分類號】:G23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2009年全國新聞學子優(yōu)秀論文入圍名單(第四季度)[J];新聞世界;2010年01期
2 錢玲飛;孫輝;;對新聞傳播學最有學術影響的百家出版社分析——基于CSSCI(2000—2007年度)數(shù)據(jù)[J];出版科學;2010年01期
3 郭平;;新聞教育的“學”與“術”——訪臺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朱立教授[J];當代傳播;2010年01期
4 ;復旦大學新聞傳播與媒介化社會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基地、當代傳播雜志社聯(lián)合召開“突發(fā)公共事件新聞報道與大眾傳媒社會責任”學術研討會邀請函[J];當代傳播;2010年01期
5 陳力丹;;2009年中國的新聞傳播學研究[J];國際新聞界;2010年01期
6 ;2009年度全國新聞學子論文評選獲獎名單[J];新聞世界;2010年03期
7 程素琴;;新聞傳播教育的歷史與未來——全國新聞傳播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8 朱清河;;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問題——“全球知名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評介[J];新聞愛好者;2010年02期
9 馬少華;;鉤沉中國新聞界的一個思想解放年代——讀陳力丹編著《不能忘卻的1978—1985年我國新聞傳播學過刊》[J];新聞與寫作;2010年03期
10 孫曉紅;;陜西新聞教育的現(xiàn)狀與存在的問題[J];新聞知識;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后記[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2 李青春;;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與司法在農村社會中的運作進路[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輯)[C];2007年
3 ;2007浙江就業(yè)報告 農民工問題研究 參考文獻[A];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農民工問題研究”課題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4 吳庚振;張戀戀;;試論新聞傳播學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路[A];中國傳播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九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吳必虎;馬岳;楊小蘭;;學術文獻中的中國旅游研究[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fā)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6 于愛君;;分析需求,深化信息服務工作[A];海峽兩岸資訊服務與教育新方向研討會大會交流論文[C];2002年
7 張崢嶸;;綠色貿易壁壘法律問題研究[A];適應市場機制的環(huán)境法制建設問題研究——2002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2年
8 張改葉;;關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稱的思考[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9 朱玉麒;;2000年李白研究論著目錄[A];中國李白研究——紀念李白誕生130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10 朱玉麒;;2001年李白研究論著目錄[A];中國李白研究——紀念李白誕生130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彭德倩 本報通訊員 鄭雯;好學力行,造就數(shù)字時代“傳媒高手”[N];解放日報;2011年
2 省委外宣辦(省政府新聞辦)專職副主任 謝念;進一步加深對現(xiàn)代傳媒業(yè)的認識[N];貴州日報;2011年
3 通訊員 鐵錚;2009節(jié)能減排綠色新聞評出[N];光明日報;2010年
4 武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夏瓊;公信力的新聞傳播學解析[N];湖北日報;2010年
5 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6 記者 鐵錚 溫雅莉;全國首屆節(jié)能減排綠色好新聞頒獎[N];中國綠色時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雷柯 姚曉丹;向世界發(fā)出中國強音[N];光明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雷柯 姚曉丹;向世界發(fā)出中國強音[N];光明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雷柯 姚曉丹;向世界發(fā)出中國強音[N];光明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雷柯 姚曉丹;向世界發(fā)出中國強音[N];光明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趙為學;論新聞傳播學話語分析理論的建構[D];上海大學;2008年
2 朱金玉;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電視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廖圣清;20世紀90年代西方大眾傳播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佳佳;中國大陸與臺灣報紙之事件報道框架論析[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2 趙丹丹;論輿論監(jiān)督與司法公正[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劉敬華;媒體與社會空間生產關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王希忠;媒體在公共政策過程中的作用與局限[D];山東大學;2010年
5 彭利國;新聞話語的意識形態(tài)差異[D];山東大學;2010年
6 連惠玲;以社會性別視角解讀騰訊女性頻道[D];西北大學;2010年
7 曹晶晶;傳媒視角下我國政府信息正義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8 曾俊;災難事件報道策略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9 劉贊;論兒童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參與范式[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遇瑩;《中國婦女報》女性形象建構及變遷[D];蘭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521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aodonghetong/1952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