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書評論文 >

西方經(jīng)濟學重點_西方經(jīng)濟學考試題_大學《西方經(jīng)濟學》試題及答案

發(fā)布時間:2016-07-30 07:00

  本文關鍵詞:西方經(jīng)濟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大學《西方經(jīng)濟學》試題及答案

時間:2015-07-10

西方經(jīng)濟學》期末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共20題,共40分)

1. 一般來說,菲利普斯曲線是一條(B)

A. 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B. 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C. 水平線

D. 垂線

2.  在下列情況下,乘數(shù)最大的是(B

A. 封閉型國家的邊際消費傾向是0.6

B. 封閉型國家的邊際儲蓄傾向是0.3

C. 開放型國家的邊際消費傾向是0.8,邊際進口傾向是0.2

D. 開放型國家的邊際儲蓄傾向是0.3,邊際進口傾向是0.2

3.  三部門均衡的條件是(B )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4.  “滯脹”理論用菲利普斯曲線表示即:(B )

A. 一條垂直于橫軸的菲利普斯曲線

B. 一條長期存在的斜率為正的直線

C. 短期菲利普斯曲線的不斷外移

D. 一條不規(guī)則曲線

5.  兩部門均衡的條件是(A )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6.  在總需求與總供給的短期均衡中,總需求減少會引起(D )

A. 國民收入增加,價格水平上升

B. 國民收入增加,價格水平下降

C. 國民收入減少,價格水平上升

D. 國民收入減少,價格水平下降

7.  總需求曲線AD是一條(A )

A. 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B. 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C. 水平的直線

D. 與橫軸垂直的線

8.  要實施擴張型的貨幣政策,中央銀行可采取的措施有(C )

A. 賣出國債

B. 提高準備金率

C. 降低再貼現(xiàn)率

D. 減少貨幣供應

9.  根據(jù)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失業(yè)率和通貨膨脹率之間的關系是(B )

A. 正相關

B. 負相關

C. 無關

D. 不能確定

10.  消費和投資的增加(C )

A. 國民收入減少

B. 國民經(jīng)濟總財富量減少

C. 國民經(jīng)濟總產(chǎn)出水平增加

D. 國民經(jīng)濟總產(chǎn)出水平不變

11.  在總需求不變時,短期總供給的增加會引起(A )

A. 國民收入增加,,價格水平下降

B. 國民收入增加,價格水平上升

C. 國民收入減少,價格水平上升

D. 國民收入減少,價格水平下降

12.  緊縮性貨幣政策的運用會導致(C )

A. 減少貨幣供給量,降低利率

B. 增加貨幣供給量,提高利率

C. 減少貨幣供給量,提高利率

D. 增加貨幣供給量,降低利率

13.  經(jīng)濟中存在著通貨膨脹的壓力,由于政府實施了嚴格的價格管制而使物價并沒有上升,此時(D )

A. 不存在通貨膨脹

B. 存在著溫和的通貨膨脹

C. 存在著惡性通貨膨脹

D. 存在著隱蔽的通貨膨脹

14.  根據(jù)總需求一總供給模型,當總需求不變時,預期的物價水平上升會引起(C )

A. 均衡的國內生產(chǎn)總值增加,價格水平上升

B. 均衡的國內生產(chǎn)總值減少,價格水平不變

C. 均衡的國內生產(chǎn)總值減少,價格水平上升

D. 均衡的國內生產(chǎn)總值不變,價格水平下降

15.  國際收支平衡表是編制的原則(D )

A. 平衡預算

B. 凈出口

C. 國際貿易原理

D. 復式記帳原理

16. 當存在生產(chǎn)能力過剩時(D )

A. 總需求增加對產(chǎn)出無影響

B. 總供給增加對價格產(chǎn)生抬升作用

C. 總供給減少對價格產(chǎn)生抬升作用

D. 總需求增加將提高產(chǎn)出,而對價格影響很少

17.  物價水平上升對總需求的影響可以表示為(A )

A. 沿同一條總需求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B. 沿同一條總需求曲線向右下方移動

C. 總需求曲線向左平行移動

D. 總需求曲線向右平行移動

18.  某人正在等待著某項工作,這種情況可歸類于(B )

A. 就業(yè)

B. 失業(yè)

C. 非勞動力

D. 就業(yè)不足

19.  已知國民消費函數(shù)為C=80+0.8Y,如果消費增加100億元,則國民收入(C

A. 增加100億元

B. 減少500億元

C. 增加500億元

D. 減少100億元

20.  政府實行出口補貼,會使總供給曲線(C )

A. 不動

B. 上移

C. 下移

D. 轉動

二、多項選擇題(共5 道試題,共20分。)

1、下列因素中可能造成需求拉動通貨膨脹的有(ABC

A. 過度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B. 過度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C. 消費習慣突然的改變

D. 農(nóng)業(yè)的歉收

E. 勞動生產(chǎn)率的突然降低

2、下列關于短期總供給曲線命題正確的有(ACE

A. 短期總供給曲線就是正常的總供給曲線

B. 短期總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線

C. 短期總供給曲線表明國民收入與價格水平是同方向變化的

D. 短期總供給曲線的斜率越大,一定的價格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國民收入變動量越大

E. 短期總供給曲線的斜率越大,一定的價格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國民收入變動量越小

3、通貨膨脹形成的原因有(ABCDE

A. 需求的過度增長

B. 工資的大幅度上升

C. 利潤的大幅提升

D. 經(jīng)濟部門發(fā)展失衡

E. 個別關鍵性商品供求比例失調

4、中央銀行具有的職能是(ABDE

A. 制定貨幣政策

B. 發(fā)行貨幣

C. 為政府創(chuàng)造利潤

D. 調控商業(yè)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

E. 代理政府發(fā)行或購買政府債券

5、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包括(AD

A. 增加政府支出

B. 減少政府支出

C. 增加稅收

D. 減少稅收

E. 調節(jié)貨幣供給

三、判斷題(共10 道試題,共20 分)

1.  在開放經(jīng)濟中,國民收入因為邊際進口傾向的存在而變小了,進口傾向越大,乘數(shù)越小。B

A. 錯誤

B. 正確

2.  由物價水平變動所引起的總需求變動與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總需求變動在總需求曲線上是不同的。B

A. 錯誤

B. 正確

3.  在不考慮稅收的情況下,平衡預算乘數(shù)為1。B

A. 錯誤

B. 正確

4.  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xiàn)率會導致貨幣供給量的減少和利息率的提高。B

A. 錯誤

B. 正確

5.  摩擦性失業(yè)與勞動力供求狀態(tài)相關,與市場制度本身無關。A

A. 錯誤

B. 正確

6.  匯率在我國使用直接標價法,美國使用間接標價法。B

A. 錯誤

B. 正確

7.  只要投資增加國民收入就一定成倍的增加,這就是乘數(shù)理論所揭示的一般原理。A

A. 錯誤

B. 正確

8.  均衡的國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業(yè)的國民收入。A

A. 錯誤

B. 正確

9.  自然失業(yè)率是指摩擦性失業(yè)和結構性失業(yè)造成的失業(yè)率。B

A. 錯誤

B. 正確

10.  利率越低,用于投機的貨幣則越少。A

A. 錯誤

B. 正確

四、概念連線題(共10道試題,共20分。)

1.  基礎貨幣:(C )

A. 是指人們在不同條件下,出于各種考慮對持有貨幣的需要。

B. 是一個存量指標,它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某一時點上所擁有的貨幣數(shù)量。

C. 是指流通于銀行體系之外的通貨總和,即公眾、廠商與銀行的現(xiàn)金總額和商業(yè)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之和。

D. 是指銀行之間的存貸款活動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額。

2.  派生存款:(B

A. 是指人們在不同條件下,出于各種考慮對持有貨幣的需要。

B. 是一個存量指標,它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某一時點上所擁有的貨幣數(shù)量。

C. 是指流通于銀行體系之外的通貨總和,即公眾、廠商與銀行的現(xiàn)金總額和商業(yè)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之和。

D. 是指銀行之間的存貸款活動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額。

3.  自然失業(yè)率:(E

A. 是指失業(yè)人數(shù)占就業(yè)人數(shù)與失業(yè)人數(shù)之和的百分比。

B. 是指勞動者正常流動過程產(chǎn)生的失業(yè)。

C. 是指由于經(jīng)濟結構的變化,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在職業(yè)、技能、產(chǎn)業(yè)、地區(qū)分布等方面的不協(xié)調所引起的失業(yè)。

D. 是指因勞動力總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業(yè)。

E. 是指由摩擦性失業(yè)和結構性失業(yè)形成的失業(yè)率。

4.  儲蓄函數(shù):(D

A. 一般是指消費與收入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B. 是指消費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費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儲蓄和收入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E. 是指儲蓄占收入的比例。

5.   消費函數(shù):(A

A. 一般是指消費與收入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B. 是指消費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費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儲蓄和收入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E. 是指儲蓄占收入的比例。

6.  均衡國民收入:(C

A. 是指增加的儲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B. 是指充分就業(yè)時的國民收入均衡。

C. 是指小于充分就業(yè)時的國民收入均衡。

D. 國民收入變動量與引起這種變動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間的比例。

E. 是投資引起的收入增加量與投資增加量之間的比率。

7.  總供給曲線:(D )

A. 一般是指全社會在一定價格水平條件下,對產(chǎn)品和勞務的需求總量。

B. 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C. 一般是指全社會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價格水平條件下的總產(chǎn)出或總產(chǎn)量。

D. 是一條先平行于橫軸、后向右上方傾斜、最后垂直于橫軸的曲線。

E. 把總需求曲線和總供給曲線放在一個坐標圖上,用以解釋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的決定。

8.  邊際消費傾向:(C )

A. 一般是指消費與收入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B. 是指消費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費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儲蓄和收入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E. 是指儲蓄占收入的比例。

9.  存款乘數(shù):(A )

A. 是指把派生存款D為原始存款的倍數(shù)。

B. 一般是指由基礎貨幣創(chuàng)造的貨幣供給。

C. 是指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jié)貨幣供給量以實現(xiàn)經(jīng)濟發(fā)展既定目標的經(jīng)濟政策手段的總和。

D. 是指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或售賣政府債券,以增加或減少商業(yè)銀行準備金,從而影響利率和貨幣供給量達到既定

目標的一種政策措施。

10.  貨幣供給:(B )

A. 是指人們在不同條件下,出于各種考慮對持有貨幣的需要。

B. 是一個存量指標,它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某一時點上所擁有的貨幣數(shù)量。

C. 是指流通于銀行體系之外的通貨總和,即公眾、廠商與銀行的現(xiàn)金總額和商業(yè)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之和。

D. 是指銀行之間的存貸款活動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額

西方經(jīng)濟學期末試題及答案


  本文關鍵詞:西方經(jīng)濟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7889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kcsz/7889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470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