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外條約關系芻論》書評——兼論《中美商約》簽訂后的輿論反應
本文關鍵詞:《近代中外條約關系芻論》書評——兼論《中美商約》簽訂后的輿論反應
更多相關文章: 《近代中外條約關系芻論》 條約特權 中美商約
【摘要】:李育民教授的著作《近代中外條約關系芻論》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運用詳實的史料,對近代中外條約關系的演變做了深入的分析與論述,對近代中外條約關系的內涵、外延、性質;條約關系與國際關系、外交關系的聯(lián)系;條約關系在國際交往中的地位、作用等做了深入細致的考察分析,并提出了作者在研究過程中的思考和研究趨向,是一部很有思想和價值的學術著作!吨忻郎碳s》是一個非常具有爭議的條約,簽訂之后即引起了不同的反應。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鍵詞】: 《近代中外條約關系芻論》 條約特權 中美商約
【分類號】:K256
【正文快照】: 李育民,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導,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負責人,主要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史、中外關系史研究。《近代中外條約關系芻論》這部著作體現(xiàn)了李育民教授幾十年來對中外條約關系史及中外關系史深入獨到的研究。該著作已于2011年4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拜讀本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侯中軍;;不平等條約研究的現(xiàn)狀與趨勢——讀《中外條約與近代中國研究叢書》[J];史林;2013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衛(wèi)彬;;國際習慣法在我國適用探微[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2期
2 邱本;論承諾[J];安徽大學學報;1998年02期
3 王艷麗;;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與國際法原則的發(fā)展[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黃世席;“約定必須遵守”與中日戰(zhàn)爭賠償問題[J];北方論叢;2001年02期
5 唐明毅;;論貫穿國際航空運輸法發(fā)展過程的矛盾與挑戰(zhàn)[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6 曾華群;試析“港荷投資協(xié)定”的特征[J];比較法研究;1995年03期
7 郭春明,郭興之;緊急狀態(tài)下人權保障的比較研究——國內法和國際人權法的視角[J];比較法研究;2004年02期
8 李巍;若干國際貨物銷售合同成立爭議案的討論——CISG與UCC·中國合同法的比較[J];比較法研究;2004年03期
9 祁歡;WTO與多邊環(huán)境協(xié)議(MEAs)關系中的條約法問題[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10 楊成銘;條約對第三國的效力及其最新發(fā)展[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勉勵;;關于新中國處理中英舊條約之初探[A];當代中國成功發(fā)展的歷史經驗——第五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魏明杰;;中國與國際條約60年[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3 張華;;論尊重人權作為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對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影響[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4 黃素梅;;論遲到的保留[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5 蔡先鳳;;核損害民事責任的國際法基礎[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6 雷益丹;;《建立歐洲憲法條約》:邁向歐盟的憲政和諧[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7 侯中軍;;不平等條約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之一——條約概念與近代中國的實踐[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8 余民才;;中日東海問題原則共識述評[A];《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09年卷第1期[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鄔先江;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2 王倩;海洋爭端的類型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潘俊強;論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高度自治權的法理基礎[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溫融;應對氣候變化政府間合作法律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5 裴兆斌;追繳腐敗犯罪所得國際司法協(xié)助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6 李響;國際法視野下的中國海事行政執(zhí)法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7 王天紅;與貿易有關的環(huán)境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8 張軍旗;世界貿易組織監(jiān)督機制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肖冰;《SPS協(xié)定》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10 張東平;WTO爭端解決中的條約解釋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俊鴻;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爭端解決機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彭朔弦;《開普敦公約》在我國適用的法律問題[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李江鋒;中國沉默權的確立與制度構建[D];蘇州大學;2010年
4 汪慶陽;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滅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5 汪明月;國際商事仲裁協(xié)議效力擴張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6 郭保福;論我國海洋權益的維護[D];河南大學;2011年
7 雷亞慧;就業(yè)歧視的法理學分析[D];河南大學;2011年
8 劉文文;國際法淵源中的軟法探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譚永剛;論我國反恐怖主義犯罪的立法完善[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李晶;國際法視野下的近代不平等條約效力及影響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張建華;孫中山與不平等條約概念[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侯中軍;;近代中國不平等條約及其評判標準的探討[J];歷史研究;2009年01期
3 侯中軍;;不平等條約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之一——條約概念與近代中國的實踐[J];人文雜志;2006年06期
4 王棟;20世紀20年代“不平等條約”口號之檢討[J];史學月刊;2002年05期
5 侯中軍;;近代中國不平等條約研究中的準條約問題[J];史學月刊;2009年02期
6 侯中軍;;不平等概念與近代中國的不平等條約[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年02期
,本文編號:7328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kcsz/73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