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書評》雙周刊的靈魂——一位高級知識分子的寫照
本文關鍵詞:《紐約書評》雙周刊的靈魂——一位高級知識分子的寫照,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正 1963年是個紐約文化人難忘的年頭。那年紐約市七份日報大罷工,連續(xù)一百十四天,百貨商店、電影院、劇場、書局及各種商業(yè)無處登載廣告,經(jīng)濟蕭條,無數(shù)人失業(yè),記者與作家們無事可干。我尤記得像我這種以報紙當作精神食糧的人,惶恐不知所措,電視廣播的新聞不能滿足。對知識文化界而言,整個城市沉入半睡眠狀態(tài)。在各種文化事業(yè)中,最受創(chuàng)傷的可以算是出版業(yè)。
【關鍵詞】: 書評 雙周刊 紐約時報 出版業(yè) 睡眠狀態(tài) 電影院 知識文化 靈魂 百貨商店 經(jīng)濟蕭條
【分類號】:I712
【正文快照】: l%3年是個紐約文化人難忘的年頭。那年紐約市七份日報大罷工,連續(xù)一百十四天,百貨商店、電影院、劇場、書局及各種商業(yè)無處登載廣告,經(jīng)濟蕭條,無數(shù)人失業(yè),記者與作家們無事可干。我尤記得像我這種以報紙當作精神食糧的人,惶恐不知所措,電視廣播的新聞不能滿足。對知識文化界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麗英;;西風吹書讀哪頁——《紐約時報書評》100年精選[J];博覽群書;1998年11期
2 志清;;美國羅伯特·庫弗發(fā)表新作[J];外國文學動態(tài);1998年06期
3 斯科特·謝爾曼;黃燦然;;《紐約書評》再崛起[J];書城;2004年07期
4 董鼎山;;作家與書評——《紐約時報》的影響[J];讀書;1979年01期
5 唐萬祺;;未必要學《紐約客》[J];書城;2007年03期
6 文楚安;1987年美國暢銷文學書巡禮[J];當代文壇;1988年05期
7 楊柳;;輕重之間[J];才智;2008年05期
8 舒坦;;新聞一束[J];文學教育(上);2009年04期
9 伊維德 ,仲平;有關元代雜劇的四篇書評[J];藝術百家;1986年03期
10 ;編后記[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燕;;從《美夢還是噩夢》的遭遇看科技書評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A];科技傳播與社會發(fā)展——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暨第五屆全國科技傳播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王建輝;;出版業(yè)的文化訴求:呼喚編輯大師[A];中國編輯研究(2008)[C];2009年
3 孫曉芳;;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等現(xiàn)代出版手段對科技期刊的影響[A];改革創(chuàng)新·科學發(fā)展——第7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陳志宏;;讓中國大眾出版遠離“崩壞”——日本大眾出版之啟迪[A];中國編輯研究(2004)[C];2004年
5 馬美著;;入世與地方出版社的發(fā)展[A];出版科學探索論文集第6輯[C];2003年
6 黃永華;;加入WTO與出版業(yè)集團化[A];出版科學探索論文集第6輯[C];2003年
7 梁培魯;;試論山東出版業(yè)“入世”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8 張曉斌;唐艦;;新的游戲規(guī)則 新的發(fā)展空間[A];中國編輯研究(2003)[C];2003年
9 陳麗菲;;英國出版業(yè)微觀組織發(fā)展對出版教育的啟示[A];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唐元明;;譬如掘井層層況味不盡同——現(xiàn)代書評體式及范文芻議[A];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衛(wèi)東;“紐約時報書評”及其他[N];光明日報;2002年
2 康慨;《紐約時報書評》轉走大眾路線? 知識分子:不![N];中華讀書報;2004年
3 本報記者 康慨;《紐約書評》四君子之一芭芭拉·愛潑斯坦去世[N];中華讀書報;2006年
4 《中國圖書商報》“閱讀周刊”編輯 鄭楊;書評與廣告[N];中華讀書報;2007年
5 王一方;百年書窗依然明亮[N];科技日報;2002年
6 查爾斯·麥格拉斯;百年書籍的歷史見證[N];科技日報;2002年
7 舒建華;紐約時報的書評[N];深圳商報;2002年
8 王雯;《紐約時報書評》“年度好書”揭曉[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4年
9 劉建民;書評的信譽[N];光明日報;2007年
10 文/甘陽;書評的皮里陽秋[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令君;英語學術書評中的評價:一項基于語料庫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黃林;晚清新政時期出版業(y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林松;我國出版業(yè)的橫向戰(zhàn)略并購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4 張雪峰;福建近代出版業(yè)的興衰——以政治變遷為視角[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5 廖斌;《文訊》雜志與臺灣當代文學互動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6 陳昌文;都市化進程中的上海出版業(yè)(1843—1949)[D];蘇州大學;2002年
7 張忠;民國時期成都出版業(yè)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8 陳邦武;出版業(yè)中創(chuàng)意資源配置的歷史演變[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9 張軍芳;美國報紙報道模式的流變[D];復旦大學;2006年
10 金豪洙;美國精英評論與反恐戰(zhàn)爭:構架方法[D];復旦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瑞;中澳報紙書評的態(tài)度對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唐艷軒;紐約時報關于中國農(nóng)民工報道的內(nèi)容分析[D];北京外國語大學;2008年
3 李甜華;2008年北京奧運會美國媒體上的中國形象[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何霞;《紐約時報》涉華報道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5 胡鵬;出版業(yè)行業(yè)協(xié)會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歐陽群;我國出版業(yè)外資進入狀況剖析[D];武漢大學;2005年
7 陸銀味;《人民網(wǎng)》和《紐約時報網(wǎng)》的對等國際報道之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8 金雯雯;新聞更正探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9 卜繁明;《紐約時報書評》的體裁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晶昱;我國圖書出版業(yè)存在的問題分析及發(fā)展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本文關鍵詞:《紐約書評》雙周刊的靈魂——一位高級知識分子的寫照,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64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kcsz/38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