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執(zhí)著的愛國主義宣言書——評康有為《公車上書》
本文關鍵詞:一篇執(zhí)著的愛國主義宣言書——評康有為《公車上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甲午戰(zhàn)爭以后,中華民族危機日趨嚴重,康有為曾先后七次上書光緒皇帝,請求變法維新以救中國。1895年5月2日,康有為將他草擬好的《上今皇帝書》公布于眾。在京會試的各省舉人約1300余人簽名表示支持。故稱《公車上書》。在《公車上書》中,康有為從經(jīng)濟基礎到上層建筑較全面系統(tǒng)地提出了他的改革社會的政治主張,從思想上對已經(jīng)存在2000多年的腐朽的封建主義進行猛烈地抨擊和挑戰(zhàn)。
【作者單位】: 大慶市委宣傳部
【關鍵詞】: 康有為 《公車上書》 愛國主義
【分類號】:K256
【正文快照】: 中日甲午戰(zhàn)爭前后,即從1888年到1898年的n年中,在中華民族危機日趨加深,民族意識空前高漲的情況下,康有為以他巨大的愛國熱情和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先后七次上書光緒皇帝,請求變法維新以救中國。1895年5月2日.也就是清政府批準《馬關條約》這一天,康有為將他草擬好的洋洋1.8萬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欽斌 ,王耀倫;戊戌變法中的康有為和光緒[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2 張書才;康有為纂《日本變政考》[J];故宮博物院院刊;1980年03期
3 呂萬和;呂景琳;;關于康有為的《日本變政考》[J];歷史教學;1980年06期
4 湯志鈞;論康有為和;蕰㘚J];近代史研究;1981年03期
5 陳樹德;康有為和章太炎最先傳入社會學[J];社會科學;1981年04期
6 陳鳳鳴;康有為戊戌條陳匯錄——故宮藏清光緒二十四年內(nèi)府抄本《杰士上書匯錄》簡介[J];故宮博物院院刊;1981年01期
7 全國華;關于公車上書的經(jīng)過和主要內(nèi)容[J];史學月刊;1981年04期
8 袁濟喜;;“認賊作子”之類[J];讀書;1981年11期
9 陳瑞云;劉俊山;;日本新發(fā)現(xiàn)一封康有為致犬養(yǎng)毅書[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1年03期
10 孔祥吉;從《波蘭分滅記》看康有為戊戌變法時期的政治主張[J];人文雜志;198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民雄;;康有為的“大同”理想[A];戊戌維新運動與貴州——紀念戊戌維新運動10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1999年
2 柳蘊琪;;略論康有為的《大同書》[A];戊戌維新運動與貴州——紀念戊戌維新運動10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1999年
3 周術槐;;戊戌時期康有為的思想特征:政治上的激進與文化上的保守[A];戊戌維新運動與貴州——紀念戊戌維新運動10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1999年
4 凌興珍;;試論戊戌年四川維新派的喉舌《蜀學報》[A];高校編輯出版工作論集[C];1999年
5 劉大年;;孫中山——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與民主主義者[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C];1981年
6 黎澍;;辛亥革命幾個問題的再認識——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C];1981年
7 榮鐵生;;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國婦女運動[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C];1981年
8 湯志鈞;;論康有為和;蕰㘚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C];1981年
9 陳志讓;;張謇在辛亥前夕政治思想的轉(zhuǎn)變[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C];1981年
10 王德昭;;秦力山——從改良到革命[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C];198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廣輝 鄭任釗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釋中國史上的“大同”“小康”之說[N];北京日報;2000年
2 金谷子;謙謙君子風[N];中國教育報;2000年
3 岳向榮;磕磕絆絆的世紀理想[N];中國教育報;2000年
4 李寧一;略論近代廣東對中外文化交流的貢獻[N];中國文化報;2000年
5 房德鄰;是學術創(chuàng)新,還是歪曲歷史?[N];光明日報;2000年
6 俞祖華;略論近代先驅(qū)者的趕超意識[N];光明日報;2000年
7 羅志田;物質(zhì)與文質(zhì) 中國文化之世紀反思[N];光明日報;2000年
8 張;青島建筑旅游又露“芳容”[N];華東旅游報;2000年
9 岱峻;李敖到底是文人[N];四川政協(xié)報;2000年
10 張培華;關注社會[N];社會科學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華忠;清代《論語》簡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趙慶偉;清代孟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3 金元卿;黃賓虹思想及其繪畫美學演進之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曹建;晚清貼學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4年
5 許全勝;沈曾植年譜長編[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毛文鳳;近代儒家終極關懷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王培軍;汪辟疆《光宣詩壇點將錄》箋證[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徐爽;1901-1911:舊王朝與新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9 馮江峰;清末民初人權(quán)思想的肇始與嬗變[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10 張振;歷史與詮釋[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金華;論康有為的科學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胡珍貴;論康有為早期文化思想[D];安徽大學;2002年
3 梁景松;康有為與福澤諭吉的啟蒙思想比較[D];延邊大學;2003年
4 宋麗艷;康有為大同思想與全球化[D];黑龍江大學;2003年
5 楊君;晚清今文禮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楊翔宇;朱次琦學術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張建華;康有為與古典書法美學終結(jié)[D];河南大學;2005年
8 余英;試論康有為的外交思想[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崔善鋒;康有為的變革思想[D];山東大學;2005年
10 高齊天;康有為哲學本體論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一篇執(zhí)著的愛國主義宣言書——評康有為《公車上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18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kcsz/351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