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精神向度與一代人的命運之書——評周慶榮的散文詩集《我們》
本文關鍵詞:“我們”的精神向度與一代人的命運之書——評周慶榮的散文詩集《我們》
更多相關文章: 周慶榮 散文詩 意義顯現(xiàn) 精神向度 現(xiàn)實的 心靈的 時代話語 歷史擔當
【摘要】:周慶榮以他的散文詩《我們》找到了一位有良知的詩人與這個時代的契合關系。他的散文詩,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使人的理想境界得到提升的"大詩歌",是對"我們"這一代人所置身的生存境界與生存價值進行審視與思考之后賦寫的命運之書,真實深刻地表現(xiàn)了"我們"這一代人(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生人")思想與性格的豐富性與復雜性,體現(xiàn)了散文詩對"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的心靈溝通、"我們"的情感秩序、"我們"的精神品格的某種確認。
【作者單位】: 銅陵學院;
【關鍵詞】: 周慶榮 散文詩 意義顯現(xiàn) 精神向度 現(xiàn)實的 心靈的 時代話語 歷史擔當
【分類號】:I207.25
【正文快照】: 周慶榮的散文詩,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作為詩人大手筆的才氣,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勇氣。在我看來,他是一位功力深厚、穎悟敏銳、經(jīng)驗豐富、性情儒雅的詩人,是一位卓然自立成一家而又惦記和影響著“我們”大家的有理想、有智慧的詩人。特別是他的長篇散文詩《我們》①,以及他和靈焚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首屆“中國·散文詩大獎”評獎正式啟動[J];散文詩;2010年01期
2 耿林莽;;含情的水滴——讀張道發(fā)散文詩[J];散文詩;2010年01期
3 張道發(fā);;散文詩四章[J];散文詩;2010年01期
4 亞楠;謝明洲;陳勁松;;特別推薦[J];散文詩;2010年01期
5 ;百卉園[J];散文詩;2010年01期
6 亞楠;河沙;;魯迅[J];詩潮;2010年01期
7 愛菲兒;柴小剛;;祖先夢蝶的園子(散文詩)[J];詩潮;2010年01期
8 梅子;;悼郭風前輩[J];福建鄉(xiāng)土;2010年01期
9 海淀;;散文詩人方文竹出版三部新著[J];散文詩世界;2010年01期
10 李維愛;;散文詩,我永遠的情人(外二章)[J];散文詩世界;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朝暉;;一首首永遠讀不淡的詩——讀阿毛詩歌,片章感受[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阿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霍俊明;;停留時刻,風在哪個方向吹——讀《誰帶我回家》[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阿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羅小鳳;;邊緣之邊緣的“突圍”——新世紀十年來散文詩發(fā)展態(tài)勢探察與反思[A];中國新詩: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反思——兩岸四地第三屆當代詩學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孟樊;;蘇紹連的散文詩[A];中國新詩: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反思——兩岸四地第三屆當代詩學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林于弘;;席慕蓉新詩的草原書寫研究——以《我折迭著我的愛》為例[A];中國新詩: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反思——兩岸四地第三屆當代詩學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北塔;;正方向?qū)懽鞯膬?nèi)在開掘——散論《詩愛者的自白——屠岸的散文和散文詩》[A];屠岸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劉士杰;;中西合璧 儒雅溫厚——訪詩人、翻譯家屠岸先生[A];屠岸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林于弘;;席慕蓉新詩的草原書寫研究——以《我折迭著我的愛》為例[A];論草原文化(第七輯)[C];2010年
9 克洛德·英貝爾;;觀,描,記寫城市 言說的方式,看的方式(英文)[A];21世紀都市發(fā)展和文化:上海——巴黎都市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喬婷婷;馬富麗;崔月萍;張鳳;;2007年新詩研究論文索引[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五輯)[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舒晉瑜;王幅明:專業(yè)與品牌并舉[N];中華讀書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張元章;40余散文詩作家珠!罢搫Α盵N];珠海特區(qū)報;2010年
3 靈焚;“靜坐在自己的圓心”[N];中華讀書報;2010年
4 記者 方文國;《大詩歌——中國詩人俱樂部作品集》首發(fā)[N];中華讀書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毛可;眺望貴州散文詩廣闊前景[N];六盤水日報;2010年
6 鐘訓成 周貴毓;詩人騷客齊歌汕尾美[N];汕尾日報;2010年
7 記者 陳炎雄;百余詩人以詩會友聚城區(qū)[N];汕尾日報;2010年
8 鐘華生;用詩歌書寫 深圳30年故事[N];深圳商報;2010年
9 蔣登科;信息時代的詩意閱讀[N];人民日報;2010年
10 李以建;夏雪:輕輕地叩問人生[N];文藝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崔紹懷;中國魯迅《野草》研究史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全春梅;朝鮮近代自由詩形成過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3 李麗;俄蘇文學浸潤下的中國現(xiàn)代散文作家[D];蘇州大學;2008年
4 肖劍南;東有啟明 西有長庚——周氏兄弟散文風格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建鋒;尋路的人—徐玉諾綜論[D];河南大學;2011年
2 袁雯菲;鐵屋中的又一聲“吶喊”[D];安徽大學;2010年
3 張瑾;劉半農(nóng)新詩理論探析[D];蘇州大學;2010年
4 陳立波;魯迅散文詩《自言自語》、《野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5 趙善華;席慕蓉散文研究[D];華僑大學;2010年
6 于濤;徐志摩散文的浪漫主義特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欒鵬飛;試論《野草》中的戲劇性要素[D];青島大學;2009年
8 陳君;現(xiàn)代審美經(jīng)驗的闡釋與開拓[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9 陳苗苗;屠格涅夫及其創(chuàng)作中的貴族情結(jié)[D];黑龍江大學;2009年
10 趙飛;短信詩歌論[D];中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0447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kcsz/1044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