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溫對喜旱蓮子草入侵和競爭力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8-12 18:23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外來入侵植物對溫度的升高可能會做出積極的響應,其危害程度也隨之增加,因此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控制。本研究以入侵植物喜旱蓮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為研究對象,黑麥草(Lolium perenne)和白三葉(Trifolium repens)為其競爭對象(替代植物)進行單種、純種和混種試驗并配合增溫處理,探討喜旱蓮子草對增溫和競爭的響應以及黑麥草和白三葉作為喜旱蓮子草替代物種的可能性,以期為氣候變暖條件下喜旱蓮子草的入侵趨勢和生物替代提供理論依據(jù)。結果表明:1)增溫條件下,喜旱蓮子草通過提高葉片和莖對光能的獲取,將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在地上部分。同時,增溫還加劇了喜旱蓮子草與黑麥草和白三葉的種間競爭強度。這些響應表明溫度的增加會增強喜旱蓮子草的入侵。2)種間競爭抑制了喜旱蓮子草的生長,但隨著競爭密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沒有顯著變化(P> 0.05)。黑麥草和白三葉都對喜旱蓮子草的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通過對不同競爭條件下喜旱蓮子草相對產量的分析,發(fā)現(xiàn)黑麥草的抑制作用相較于白三葉更加顯著(P <0.05)。3)增溫促進了...
【文章頁數(shù)】:11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入侵植物替代控制中土著種選擇機制的研究[J]. 張震,代宇雨,王一帆,呂得林,王瑞. 生物安全學報. 2018(03)
[2]土壤增溫、氮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對杉木幼苗細根生產的影響[J]. 史順增,熊德成,鄧飛,馮建新,許辰森,鐘波元,陳云玉,陳光水,楊玉盛.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7(02)
[3]土壤增溫對杉木幼苗細根生理生態(tài)性質的影響[J]. 馮建新,熊德成,史順增,許辰森,鐘波元,鄧飛,陳云玉,陳光水,楊玉盛. 生態(tài)學報. 2017(01)
[4]入侵植物喜旱蓮子草和本地種接骨草光合生理特征對增溫響應的差異[J]. 王瓊,唐婭,謝濤,王輝. 生態(tài)學報. 2017(03)
[5]喜旱蓮子草和接骨草競爭對模擬增溫的響應[J]. 班芷樺,王瓊.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5(01)
[6]IPCC第一工作組第五次評估報告對全球氣候變化認知的最新科學要點[J]. 沈永平,王國亞. 冰川凍土. 2013(05)
[7]白三葉草揮發(fā)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化學成分分析[J]. 張曉芳,王金信,謝娜,侯珍,陳翔宇. 植物保護學報. 2011(04)
[8]不同氣候帶間成熟林植物葉性狀間異速生長關系隨功能型的變異[J]. 祝介東,孟婷婷,倪健,蘇宏新,謝宗強,張守仁,鄭元潤,肖春旺.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1(07)
[9]不同密度五種植物對薇甘菊幼苗的競爭效應[J]. 徐高峰,張付斗,李天林,申時才,張玉華.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1(05)
[10]喜旱蓮子草在中國的入侵和擴散動態(tài)及其潛在分布區(qū)預測[J]. 陳立立,余巖,何興金. 生物多樣性. 2008(06)
碩士論文
[1]白三葉草對雜草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D]. 劉迎.山東農業(yè)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76374
【文章頁數(shù)】:11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入侵植物替代控制中土著種選擇機制的研究[J]. 張震,代宇雨,王一帆,呂得林,王瑞. 生物安全學報. 2018(03)
[2]土壤增溫、氮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對杉木幼苗細根生產的影響[J]. 史順增,熊德成,鄧飛,馮建新,許辰森,鐘波元,陳云玉,陳光水,楊玉盛.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7(02)
[3]土壤增溫對杉木幼苗細根生理生態(tài)性質的影響[J]. 馮建新,熊德成,史順增,許辰森,鐘波元,鄧飛,陳云玉,陳光水,楊玉盛. 生態(tài)學報. 2017(01)
[4]入侵植物喜旱蓮子草和本地種接骨草光合生理特征對增溫響應的差異[J]. 王瓊,唐婭,謝濤,王輝. 生態(tài)學報. 2017(03)
[5]喜旱蓮子草和接骨草競爭對模擬增溫的響應[J]. 班芷樺,王瓊.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5(01)
[6]IPCC第一工作組第五次評估報告對全球氣候變化認知的最新科學要點[J]. 沈永平,王國亞. 冰川凍土. 2013(05)
[7]白三葉草揮發(fā)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化學成分分析[J]. 張曉芳,王金信,謝娜,侯珍,陳翔宇. 植物保護學報. 2011(04)
[8]不同氣候帶間成熟林植物葉性狀間異速生長關系隨功能型的變異[J]. 祝介東,孟婷婷,倪健,蘇宏新,謝宗強,張守仁,鄭元潤,肖春旺.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1(07)
[9]不同密度五種植物對薇甘菊幼苗的競爭效應[J]. 徐高峰,張付斗,李天林,申時才,張玉華.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1(05)
[10]喜旱蓮子草在中國的入侵和擴散動態(tài)及其潛在分布區(qū)預測[J]. 陳立立,余巖,何興金. 生物多樣性. 2008(06)
碩士論文
[1]白三葉草對雜草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D]. 劉迎.山東農業(yè)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763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kaixinbaike/36763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