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苔科植物及其持續(xù)利用”專題征稿啟事
本文選題:苦苣苔科 + 真雙子葉植物。 參考:《廣西植物》2017年04期
【摘要】:正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屬核心真雙子葉植物中菊類分支的唇形目,該科目前全世界約有150屬3 500余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南部、非洲、歐洲南部、大洋洲、南美洲至墨西哥等熱帶至溫帶地區(qū)。中國是苦苣苔科植物的主要分布區(qū)之一,擁有豐富的野生苦苣苔科植物資源,目前共記錄有44屬660余種,是我國特有種最豐富的大科之一。該科大多數(shù)物種分布范圍狹窄,數(shù)量稀少,加上其生境特殊容易受
[Abstract]:Gesneriaceaeae belong to the family Gesneriaceaeae, which belongs to the labiform order of chrysanthemum in the core true dicotyledonous plants. There are about 150 genera and more than 3,500 species in the world, mainly distributed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Asia, Africa, southern Europe, Oceania.Tropical to temperate regions from South America to Mexico.China is one of the main distribution areas of Cesaceae, which has abundant wild resources of Cesaceae. At present, there are more than 660 species belonging to 44 genera,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endemic species in China.Most of the species of the family are narrow in scope and few in number, coupled with their special habitat vulnerability.
【作者單位】: 《廣西植物》編輯部;
【分類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韋毅剛,文和群,鐘樹華;廣西的苦苣苔科植物[J];植物雜志;1997年05期
2 李厚聰;;湖北苦苣苔科一新紀錄屬及種[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3 王文采;苦苣苔科四新種[J];植物研究;1983年04期
4 李江陵;四川苦苣苔科藥用植物資源調(diào)查[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1994年03期
5 李振宇;幽谷奇葩——苦苣苔科植物[J];大自然;2005年04期
6 溫放,李湛東;廣西苦苣苔科植物資源及產(chǎn)業(yè)化前景[J];廣西園藝;2005年04期
7 代正福,周鵬;貴州亞熱帶地區(qū)的野生苦苣苔科觀賞植物種質(zhì)資源[J];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2005年01期
8 鄭希龍;王發(fā)國;田懷珍;邢福武;;海南苦苣苔科二新記錄屬[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08年06期
9 鄭月萍;沈宗根;姜波;姜武;呂洪飛;;4種苦苣苔科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較[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10 王文采,潘開玉;中國苦苣苔科的研究(三)[J];植物研究;1982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呂惠珍;潘春柳;;苦苣苔科植物資源分布及其研究利用概況[A];中國植物園(第十二期)[C];2009年
2 溫放;張啟翔;;廣西苦苣苔科野生觀賞植物資源的調(diào)查、引種及現(xiàn)狀分析[A];2007年中國園藝學會觀賞園藝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湯正輝;陳維倫;石雷;郭東紅;;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多樣性及離體種質(zhì)保存[A];中國植物學會七十周年年會論文摘要匯編(1933—2003)[C];2003年
4 溫放;韋毅剛;Michael M銉ller;符龍飛;;中國苦苣苔科植物新分類系統(tǒng)[A];2011年全國系統(tǒng)與進化植物學暨第十屆青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王印政;;苦苣苔科輻射花類的多系發(fā)生與TCP基因的重復、丟失及其功能分化[A];全國系統(tǒng)與進化植物學研討會暨第九屆系統(tǒng)與進化植物學青年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6 溫放;韋毅剛;;廣西苦苣苔科珍稀瀕危植物優(yōu)先保護序列的研究[A];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中的植物學:現(xiàn)在與未來——中國植物學會第十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八十周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4分會場:資源植物學[C];201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陳江;中國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落戶廣西植物研究所[N];廣西日報;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湯正輝;苦苣苔科植物的快速繁殖、離體保存及耐陰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2 溫放;廣西苦苣苔科觀賞植物資源調(diào)查與引種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3 王磊;車前科和苦苣苔科一些典型類群花對稱性基因的進化發(fā)育生物學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湯正輝;苦苣苔科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和快速繁殖[D];河南大學;2004年
2 劉北辰;三種苦苣苔科藥用植物在人工栽培條件下的適應(yīng)性研究[D];廣西大學;2014年
3 孫國勝;不同溫度及光照對苦苣苔科牛耳朵相關(guān)生理生化特征的影響[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7435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huodongcehua/1743536.html